查看原文
其他

科幻片大热 | 人工智能打败人类的科幻电影将成真?(文末有福利)

2017-05-24 刘竹溪 青岛市图书馆

文:刘竹溪,互联网从业者,前记者,资深科幻图书译者 | 图:网络

本文有选摘李开复&王咏刚新书《人工智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最近一两年,“人工智能”变成了互联网行业的新宠,自动驾驶技术被反复谈及,语音识别技术被应用于手机上,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好玩有趣,还被真正用在数码相机、门禁系统中。

 

而围棋程序AlphaGo击溃人类顶级棋手更是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估计你的印象恐怕更多地来自电影、小说、漫画等流行文化中。而在流行文化里出现的人工智能意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面相。




A面:忠顺的奴仆


早期的文艺作品里,比较少提到“人工智能”的概念,但是有很多“有智能的机器人”。最有名的就是科幻小说泰斗艾萨克·阿西莫夫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科幻小说机器人系列中的主角机·丹尼尔·奥利瓦。



当时阿兰·图灵才刚刚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也出现不久,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重达27吨,占地127平方米,每小时能用掉150度电(差不多是现代家庭半个月的用电量),而且很难长时间稳定工作。而现代计算机依赖的集成电路技术,要到50年代末才会出现雏形。

 

因此,即使是科幻作家,也不敢幻想如此笨拙低效的计算机能和人工智能扯上关系。阿西莫夫对笔下的丹尼尔的工作原理着墨不多,只说它诞生在公元35世纪,是一位科学家仿照自己的样子制造的,所以看起来和人类并无区别,也能直接以自然语言和人交流。机·丹尼尔·奥利瓦的特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没有寿命限制,在小说里,它经过不断的升级,至少活了两万年。第二就是要服从“机器人三法则”。

 


三法则是这样的:

第一法则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 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有了这样的法则,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实际上就变成了聪明能干却又毫无野心的仆人。简直就是无限寿命版本的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蝙蝠侠的管家)。

 

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能算“人工智能”吗?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这类机器人本质上都是“和人类思考方式类似的程序”,如果不事先挑明,别的角色甚至不知道丹尼尔并不是人类。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他在智能上的上限和人类一样,最多就是依靠自己超长的寿命来积累经验。另外,它们制造了“人工智能就是人形机器人”这种刻板印象。

 


B面:末日的使者



80年代以后,集成电路技术突飞猛进,CPU的性能几乎每一两年都要翻倍。于此同时,互联网也从军方研究机构进入到了社会里。这两者的结合刺激科幻小说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早年的“傻白甜”转向了担忧乃至恐惧,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赛博朋克”。

 

施瓦辛格的电影成名作《终结者》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类的计算机系统“天网”突然进化出了独立的意识,决心杀光人类,甚至为了在未来取胜,派出机械杀手T-800穿越回过去杀死人类反抗军领袖的母亲。

 


《黑客帝国》更加复杂,片中的人工智能觉醒成了“矩阵”,击溃了人类的反抗,夺取了地球的主导权,还把残余的人类当做生物电池,“矩阵”比“天网”走得更远,它并不谋求修正过去的时间线,而是巧妙地利用人类中的觉醒者,来为自己制造升级补丁。

 


这类幻想中,人工智能不再由一个具体的人形机器承担,没有具体的形象,指挥着众多的傀儡去攻击人类,犹如拉夫克罗夫特笔下的远古邪神克苏鲁。

 

那么,目前现实世界中的被炒得火热的“人工智能”和这两种典型的想象,有什么类似,又有什么区别呢?对比“人工智能先驱者”李开复新书《人工智能》中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四点:


首先,人工智能和“人型机器”的确没有关联,文艺作品中把人工智能描述为人型机器,是为了让受众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呈现一个视觉概念。现实中的人工智能,仅仅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

 

第二,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它的确是在“模仿人类”。比如说,我们有两种图片,分别画着猫和狗中的一种。那么,我们先把图片输入神经网络第一层,例如“毛色的特征”,按照“像猫毛”和“像狗毛”分为两组,再把两组分别输入下一层,例如“面部的特征”,按照“像猫脸”和“像狗脸”分为两组,如此往复,最终每一张图都被归类为猫或者狗,此时人类来检验识别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率不高,则修正相对的程序参数,不断循环这个“输入-输出-调整”的过程,直到结果能满足要求。这个过程和人类学习新知识有类似之处,只是计算机的运算会快很多。

 


第三,这种深度学习技术仍然只能处理一些特定的问题,比如说识别图片,进行特定类型的棋牌博弈、对文章的话题进行分类等等,但它们无法解决跨领域的问题,比如说AlphaGo就无法向电商用户推送商品。

 

套用李开复在他的新书《人工智能》中对人工智能的分类法,这样的程序只能算作“弱人工智能”,本质上仅仅是一个特别好用的工具而已。

 

第四,“能超越人类的超人工智能”(例如“天网”和“矩阵”)会不会以“突然觉悟”的形式爆发,并成为人类的末日,仍然没有定论。“弱人工智能”(例如现实中的淘宝推荐、今日头条、AlphaGo)向能和人类相提并论的“强人工智能”(例如小说中的丹尼尔)的路都尚未走通,更何况“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当前的人类,既无法把“智能是什么”用精确的数学结构表达出来,也极可能不具备去实现这种数学模型的硬件条件。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种超级智能出现了,它是不是一定会把毁灭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也是未可知的。

 


因此,不管是温柔的机·丹尼尔·奥利瓦,还是冷酷无情的“天网”,距离和我们人类见面,都仍然非常遥远,在那个时刻的来临还未可知前,我们不如实际点,先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李开复用《人工智能》这本书为大众打开了了解“人工智能”之门,不仅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还有其对社会的改造,大到一个行业的兴衰,小到每个人的求学就业。


你可以错过PC的萌芽、互联网的兴起,但是你不能错过人工智能的普及——一个新时代来了!


█ 推荐阅读

(注:本文论点摘自李开复、王咏刚新书《人工智能》,更多解答请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

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必读之作,

李开复、王咏刚携手解读:

人工智能时代,

个人与企业

如何找到人机协作的新位置。

李开复、王咏刚合著《人工智能,磨铁图书出品

如需转载请自行保留图书完整信息


来源:晚安书架(ID:GoodnightBookcase)


赠书福利


青图粉儿的福利来啦!

关注“青岛市图 50 30597 50 15290 0 0 4211 0 0:00:07 0:00:03 0:00:04 4210书馆”微信公众号

在本文下方留言

并将您的姓名和手机号后台留给青图嫚

告诉大家您想得到《人工智能》这本书的理由

原创且走心的留言被精选后,开启点赞功能,

截止5月26日16:00

点赞数前5位的粉丝

将获得一本《人工智能》

5月27日公布获奖名单!

小编会私信获奖者以便我们给您寄书

  全国包邮到家哦

(留言赞数相同者取留言时间最早)

心动就动动手指转发留言咯~~


推荐阅读

👉  青岛市图书馆2017年服务宣传周“让阅读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安排

👉【活动预告】想知道歪果仁怎么看端午?想了解南北方端午节习俗差异?来报名吧!

👉  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重要通知】@所有读者,这个通知关系到您的信用,必须看!ps.“唯知识  普天下”助力青岛市图书馆第二届读书节中奖名单在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