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分享】席酉民教授:打开几扇窗看未来的大学和未来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创新年会已落下帷幕,嘉宾演讲精彩纷呈。ILEAD将带您与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学者、大学领导者、政府教育官员、行业领导者共同遐想未来大学。
席酉民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2008.8.8-),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2008.11.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教授 (1992-),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1996-);现兼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兼管理学科部常务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人大代表,兼任《管理学家》(实践版)(学术版)主编以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等。
西交利物浦成立以后一直有一个梦想,不仅是在中国土地上建立一所比较好的大学,而且希望通过建立这样一所大学,能够产生一些影响,所以西交利物浦大学有四个梦想:
我们试图通过整个全球的最优实践,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去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在高等教育机构里,我们所采用的管理架构基本上还是非常传统的,适合于大工业生产的组织架构,这种架构已经不能适应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组织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探索一种新型的大学运行机制,来支持高等教育在二十一世纪面临很多颠覆性技术挑战的时候,提高它的效率。
通过实践和众多大学共同探索,处理好大学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用围墙围起来,只做自己的事情,跟社会没有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共生。
通过自身在以上几点的探索去影响中国的教育改革,甚至影响世界的教育发展,因为中国想成为世界的强国,中国教育必须在世界上发声,而我们在世界上发声,我们必须在有些方面,在这个全球具有同一起跑线的教育重塑的关键时刻,中国教育应该扮演一个角色,这就是西交利物浦十周年庆典的时候我们想在这儿说得话,让我们大家一道共同努力,以一个草根的行动,去推动中国教育的变革。去探索未来实践教育的发展,让教育对社会、对世界作出我们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我们要理解未来,我想从这样几扇窗户跟大家分享一下未来的教育。第一,从知识结构看未来的大学,未来大学应该怎么样去培养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什么都懂,他可能是一个本科生;如果这个学生还说我有一点不懂的时候,他可能是研究生;如果这个学生说我进入到一个研究领域,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可能是一个博士生。很多学生很容易通过谷歌、度娘,去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做不了。大学如果还是简单的传输知识,这个大学还有没有意义。第二,从未来大学的使命来看,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三,从我们的教学。在网课越来越发达,在很多企业会投资建立网课的时候,我们大学怎么样跟网课竞争,最后再看大学的组织结构,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才能支持我们未来的大学,甚至大学的形态。
在2014年的时候,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做过一个预测,未来15年之内,美国大学有一半可能会面临破产。大家想象一下美国大学是我们向往的大学,也是我们国内一流大学想拷贝的模式,但是在这种学校中的教授,居然说他们的大学可能15年之内有一半会面临破产。那我们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观望还是立即行动?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很多教育,很多大学,依然还是在观望。
网络教育的新形式会颠覆传统的教育和传统的课堂。现在传统的课堂有多少学生认真的听课?如果学生在大学里面仅仅是为了一张证书,大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变成了一张纸,而这张纸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和一次机会,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网络教育对我们有很大的冲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政府或者社会认可网上修到的学分,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个时候会是什么样一个状况?市场上就会出现很多公司,投巨资建立网课。很多学校现在建立网课,我们的老师很担心西交利物浦是不是要开发网课,我说西交利物浦不会开发,原因是跟公司竞争我们无法竞争过他们。但是为什么不能站在它的肩膀上去开展大学的教育,让大学教育的价值更大,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一千家网课公司可否打败一个大学?我觉得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的结论是,肯定打不败,因为一千家网课公司的一千门课可能打败学校的一千门课程,但是无法打败大学校园的价值。但如果大学校园还是依然以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完全可以打败。这就是看我们怎么样来建设未来的大学。所以未来实体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接下来从几个方面看看未来大学应该是什么,先看从知识结构看未来的大学。
关于知识,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在台湾,当时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提出我们现在学生缺乏的是知识的广度,我在会上说,现在知识的广度相对容易解决,几乎所有的人不懂的时候都可以用网络得到他基本想要得到的知识。但是很容易得到的可能是很肤浅的,大学教育是如何学习知识的深度,才是我们可以扮演的角色。除此以外,还有知识的高度,真正在未来社会,要防止大家变成知道份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不会干。需要提高的是学生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高度。在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有造诣的人。我觉得这是大学要扮演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快速的改革,特别是现在大学传统的僵化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教育的现状是以专业化教育为基础的现代教育。专业化对于职业训练来讲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一个迎接未来日益多变的社会,让学生有极强适应性是不够的。所以很多学校开始尝试我们怎么整合,模块化,整合化。但是模块化和整合化依然是无法让我们面对未来的竞争,所以我们在专业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跨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增加学生的适应性,但是依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在校园里缺乏对于未来学生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有效的训练。比如说领导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这些技能商学院的学生有机会正式的去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这些东西。但这些东西不管将来是科学家、创业家还是工作者都需要的。这些东西光有跨专业是不够的,这些训练我们现在是得不到。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宗旨-“Syntegration”,是融合,不是整合。
我们大学如何做到Syntegration-融合?先从使命来看未来的大学,再从未来的学生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生存。第一个是全球化,第二个是互联时代,第三个是多元文化,第四个是未来世界的特征,我经常用UACC来描写,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必须生存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生存。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那从学校的角度理解,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当我们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挑战说你们中国的公民概念和意识就不强,为什么要提出培养世界公民?
我记得英国BBC来采访我也问这个问题,我说实际上我们国度就有公民,为什么西交利物浦培养世界公民?因为西交利物浦培养出来的人,无论在哪个省,哪个国家工作,都要有全球视野,因为他要在全球市场上去竞争,至少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一个,是跨文化的理解力。
第二,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心态,过去训练人的时候基本上是科学的心态,科学理性的分析。但是现实社会的复杂,让你必须有除了科学以外的对人的理解。比如说不同民族之间的互融,它不是简单的科学理性,他需要人,所以是一种复杂心态,还需要学会整合思维,西方的分析哲学和东方的整合哲学,如何有效的结合。再比如我们现在天天面对变革,怎么样不惧怕变化,而是拥抱变化,变革管理。这是未来跨文化管理必须理解的东西。
面对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再去想想我们传统的教育,我们必然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再定义大学,反思教育,重塑教学。这是从大学使命来看,我们看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我们就会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因为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我刚才提到了跨国界、跨文化、跨专业才能做到世界公民,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我们怎么样改进它,让它实现这种教育,这是第二个方面,从大学的使命来看面临的挑战。
第三,从教学来看,传统教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把一门课打成很多知识点,或者一个知识点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划重点,学生背重点,考完试忘重点。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学生根本不需要简单的去记,一个IPHONE,基本上可以把大百科全书全装进去,想了解的东西随时可以了解。这种情况下教育不是简单的记知识。我对西交利物浦的学生和家长一直讲一句话,我说大学不是一个学知识的地方,学知识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大学是让学生成长的地方。什么是成长?成长是能力,是价值观念的转变,是学生行为的改变。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灌输。传统时代知识的共享很难,那个时候人们惧怕无知,所以才出现了知识灌输的方法。知识灌输的方法我们永远假定让学生成为一个海绵,吸收更多的知识,老师教更多的知识,但是现在这个已经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是知识太多了,天天迎面扑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大家不知所措,大家看到微信上发的东西“这是真的吗?”永远是这样的一个疑问,现在不是无知,而是在太多中间我们怎么样清醒。我们现在很容易变成一个气球,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应该怎么做?我们试图通过改变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形成一种让学生变成有造诣的人,有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西交利物浦现在想提倡的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知识,学会了怎么样去学习,学会了怎么样互动,学会了怎么样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了让自己站起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是我们想讲的。
所以研究导向的教育关键是:
西交利物浦试图创造一种超越现实的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学生从记忆变成研究,老师从过去的教书变成现在的领导学生学习,从过去关注教知识,到现在关注问题、任务来提醒学生,这是我们要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收益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这种学习可以保证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学生的复杂形态,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研究问题、整合问题、提升能力,这就是这种形式的改变。
最后一个方面从学生的行为来看未来大学,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上是以正式学习为多,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大纲,各种各样的教育任务书,但实际上大量的时间更多的是非正式学习。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让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是教育要思考的。我们学校最重要的改变,是要让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成长,这个转变可能是当代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所以西交利物浦提倡的是帮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在一个家长或者亲戚朋友帮他选定的专业里,没有兴趣的去学习。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他的地方,是要让他学会学习,他是主角,其他人都是帮他学习的,这是我们要改变的。让学生迅速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他们从孩子变成年轻的成人,再变成世界公民,让他们从过去擅长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再变成研究导向型的学习让他们过去盲目的学习,变成兴趣导向,再变成关注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是我们在努力做的。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从一入学就要改变他,真正实现这种转变,不是增加一门课程,是改变整个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会首先一种熏陶,从方方面面进行改变。所以西交利物浦成立一年级教育委员会,建立四个导师体系,还有学生课外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事物中心来做的。所有的活动都对准了学校提倡的三个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和素养体系。
现在大学的结构是这样的,从大学结构来看未来大学,全世界试图改变它,在中国矩阵化也很难得到有效的运转。西交利物浦现在探索的是网络化,我们有四中心无缝链接形成一个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自由组合,互动、合组。这是我们现在的做法,那我们实际的组织架构图关注的是平台,关注的是学术共同体,形成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导向的学习,在研究上鼓励老师的互动、跨院系的全面合作,所以我们学校的组织架构基本上是这样的。是完全网状化的组织架构,就跟刚才我给大家讲的,从党委到校长再到各个部,到各个处、各个院,现在我们大大学,现在在国内已经发展到五级了,教研室、系、院、大部、学校五级,现在社会实际上是一种越扁平越网状化越好,因为网络可以并行。所以我们很多做法可能需要挑战。
最后看一下大学到底应该怎么样,当所有的资源聚集在这样的时候,大学就会形成一种共生共存的状态,如果大学跟社会能够进行这样一种互动,大学就能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影响,影响学生,影响社会,通过自己的研究改变人类文明,大学最根本的价值是影响。西交利物浦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在网上制造超现实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现实环境提倡的是研究导向的教学,这个大家已经知道,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最后帮学生整合知识,最后让学生成为有知识高度,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的有造诣的人。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这样,大学一定不会被打败。15年之后这个大学还会堂堂正正的立在地球上这就是我们想做的。所以西交利物浦像我刚才讲的,我们是把东西方最优实践整合起来,探索新的大学管理方式,探索新的社会互动,最后影响中国的教育。所以当记者采访我的时候,席校长未来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我说过20年以后,如果全世界还有一些好大学的时候,人们会想到有一所就在苏州,它的名字叫西交利物浦,这就是我的理想。
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是探讨和促进高教教育改革创新的平台。2016年首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圆满闭幕。本次年会在全球互联背景下深入的探讨大学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构建符合未来趋势和需求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如何理解未来大学的价值、如何在颠覆性技术时代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如何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圈等一系列前沿热点议题。此次年会聚集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知名教育学者、政府官员等300余位嘉宾与业界人士,凝聚变革共识,探讨变革路径,分享变革经验,达成变革合作。下一届年会将在2017年5.19日至5.21日举行。
我们 明年见!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