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云腾先生精彩演讲二则


编者按:根据10月26日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主持纠正聂树斌案的二级大法官、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胡云腾因年满63岁卸任。胡云腾先生在最高法院工作逾16年,在法学理论与实务方面具有精深造诣,为中国法治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受爱戴。

胡云腾先生长期支持《中国法治实施报告》的编撰,连年应邀在《报告》发布会暨高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并亲自主笔年度专题报告。据悉,2018年《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已成功邀约胡云腾先生继续出任专题报告主笔。值此大法官卸任之际,本公众号特整理胡云腾先生最近两年在《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发布会暨高端论坛上的精彩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胡云腾先生法治实施系列演讲


向实践寻求司法智慧(2017年3月25日)

新时期的刑事司法(2018年4月14日)




精彩演讲(一)

向实践寻求司法智慧


胡云腾

2017年3月25日

(在《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6)》发布会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法治实施”专题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首先热烈祝贺《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6)》隆重发布!与去年的报告相比,我觉得今年的报告更接地气,信息量更大,创新点更多,在这里,我要向报告的全体编撰人员表示敬意!

感谢大会给我一个八分钟的发言机会,发言人当中我是来自法律实施部门的,所以我就选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题目,叫做“向实践寻求法治智慧”。我曾经写过一篇《向传统和群众学习司法智慧》的小文,引起一些同志的共鸣,今天的发言也是这个体会的延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司法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法治新理念、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活跃繁荣。同时,我们的法治实施也面临诸多难题,立法难改革难实施更难,将良法变为客观现实,更需要理念和理论创新。我认为,法治建设的智慧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寻根问祖,传承发扬传统智慧,第二个就是借鉴域外经验,参考借鉴他人智慧,第三个就是问计于实践,向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学习。我觉得向实践寻求破解法治实施难题的方法和智慧应当成为首选,向实践学习就是联系实际,就是向人民群众寻策问计,就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在这里,我对法治报告也提一个建议,涉诉信访是我们法治实施当中最难的问题,可能没有之一,但是在法治实施报告里面没有提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建议明年的报告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展示国家特别是法院怎么解决这个法治实施难题的。如果江会长必新大法官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干这个事,我可以干(鼓掌)。

为什么要讲涉诉信访这个问题呢,就是想讲讲我们第二巡回法庭是如何从解决涉诉信访中获得司法智慧的,以佐证我这个话题有根有据。我们第二巡回法庭成立的时候,周强院长就跟我讲,你们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解决东北地区的涉诉信访问题,一定要把矛盾化解在当地,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过去,辽宁曾经是连续多年涉诉信访量名列前茅的省份,第二巡回法庭开门办公的第一天有1000多人次来访,我们小小的法庭不堪重负,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树立依法信访原则。针对涉诉信访处理没有规矩,闹访、无理访非常严重的现象,我们确立了依法信访的原则。凡是法律规定应该由第二巡回法庭管的,我们一概管;凡是法律规定应该由下级法院或者其他部门管的,我们一概不管,决不牺牲法治原则或糊弄当事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对遏制无理访、越级访和非诉访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处理涉诉信访。对确有错误的案件主动提起再审,当事人不需要找关系找人,让他们零成本;对正确公正的裁判坚决维护,努力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维护法院裁判的即判力和公信力,支持下级法院公正司法;对存在瑕疵但没有实质错误的裁判,我们就积极想办法采取各种方法补救,消除瑕疵或误解;对因不理解裁判而来访的群众,就耐心细致地做释明工作,让当事人全面、正确理解判决。我们还提出一个理念,叫“坚持最后一问”,不仅耐心细致听他们说完,而且在他们说完以后再问他们“还有什么话没有”,这一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极大的尊重了当事人的诉权,使当事人在第二巡回法庭切实感受到了法官对他们的尊重。服判息诉的效果非常好;对确属无理的缠访、闹访、暴力访的来访人,我们坚决制止,必要时协调执法机关给予打击。实践证明,分类处理、区别对待是完全正确的。三是采取源头治理缓解涉诉信访压力。首先,变截访为多办案,两年多来第二巡回法庭登记、接待的信访案件达数千起,办理的信访案件数百起,大批陈年积案得以解决。其次,打造强有力的审判团队,我们大部分审判资源放到接访一线,全庭90%的人力资源办理信访案件和再审案件。再次,勇于担当,提倡上级法院和最高法院专门办疑难案件,我自己每年参加合议庭办理的案件都在100件以上,有很多都是历史老案、疑难复杂案件。最后,建立涉诉信访联动机制,我们打造了推动打造了处理涉诉信访的“两条龙”机制。第一是四级法院内部联手处理涉诉信访的机制,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把涉诉信访化解在当地和基层。第二是法院与党政、执法机关共同发力的一条龙机制,多方联手,共同发力,促进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第二巡回法庭的涉诉信访工作多措并举效果非常好。2015年第二巡回法庭接待来访33000多人,2016年法庭接待来访是14000多人,下降了一半以上,老访、旧访、缠访、闹访几乎消失。可以说,向法治实践和人民群众学习司法智慧,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因时间关系,我在执法办案实践中学到的其他智慧,没有办法再分享了,明年的发布会再见!谢谢大家。



精彩演讲(二)

新时期的刑事司法


胡云腾

2018年4月14日

(在《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7)》发布会暨“新时代中国法治实施新任务新特点新趋势”专题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对“《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7)》发布会暨新时代中国法治实施新任务新特点新趋势”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感谢主办方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法学院从善如流,采纳我在去年发布会上提出的一个建议,将涉诉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实施报告的内容,并感谢再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

初步翻阅今年的报告后,我感觉“法治实施报告”取得了一个里程碑的进步。刚才文显会长、大程部长还有高盛主任都做了高度评价,我完全赞同。我认为,今年的报告有以下新特点:第一,从内容讲,今年的《中国法治实施报告》比去年更丰富、厚重,沉甸甸地很有内容。第二,从范围讲,我国是“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国家,这个实施报告除了我国台湾以外,已经涉及到三个法域,这个是很大的调整。另外,《中国法治实施报告》的元素非常多,有很多创新。我认为今年的报告一定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对《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7)》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着力开展的一些创新表示祝贺。

同时我认为,随着“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内容与范围的不断丰富与拓宽,应进一步提升这个报告的品质。《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7)》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由理论和实践兼修的江必新大法官担任主编,但是我感觉可能还要锦上添花。我建议将来我们每一个专题的撰写者应当采用“双撰写人”的制度:如果是理论界的人执笔,就请实务界领导或者资深专家来审稿;如果是实务界的人士撰稿,就请理论界的大家来把关,增加一些理论的元素。这样《中国法治实施报告》的理论与实践就能得到更好的融合。我觉得下一步落实提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的权威性、内在品质的任务,最重要的还是靠人。以上建议仅供主创团队参考。

下面,我围绕论坛主题就“新时期的刑事司法”讲一些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之下,刑事司法工作和司法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表现在:刑事案件的质量与效率明显提高,司法人权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连续纠正冤假错案,引得全社会“点赞”。重大刑事犯罪连续下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民法院每年审理的故意杀人案件多达两三万件,而去年审理的只有9千多件,这说明我们的刑事司法发挥了重要的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功能。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率由过去45%最高点下降到2017年的8%,大大节约了司法监管资源。所以,我认为新时代刑事司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进步。“两高”向全国人大作的报告的赞成率连续创新高,体现了司法公信力在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特别是刑事司法工作做了很多重要指示和深刻论述,是我们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科学发展的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特别是刑事法治思想为指导,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新时代的刑事司法。

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刑事司法公正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新时代的刑事司法建设成为保证实现公正、且易于实现公正的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司法工正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于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强调要“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绝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他还告诫我们要懂得“100-1=0”这个道理,指出:“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等等。新时期的刑事司法必须把保证公正司法作为最高和最终的价值追求。有效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新时期公正司法的标准。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确保司法公正不再缺席,让人民群众在刑事司法活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新时期的刑事司法建设成为人权司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权保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都对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上升到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权保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权保障的重要论述,着重在司法活动中保障诉讼参与人的人权,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

三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科技革命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新时期的刑事司法建设成为科技司法。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到来,中华民族赶上了这一波革命浪潮。刑事司法也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刑事司法能力现代化。在建设科技司法方面敢于创新作为,我用五句话来概括我的观点:第一,科技司法要以智慧法院的建设为基础平台。第二,科技司法要以智能审判为实现和运行方式,现在智能审判在法院发展很快,互联网审判要成为普遍的审判方式。第三,要以科学证据为主要诉讼材料。过去的证据主要依赖口供、证人证言等人工证据,将来,录音、录像,天网工程的信息资料将会成为刑事案件的主要诉讼材料,要提高判断和应用科技证据的能力水平;第四,科技司法要以司法大数据为决策依据,不断提高对刑事审判规律性的认识。第五,科技司法要以司法流程公开、司法文书公开和司法活动公开为表现方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胡云腾先生主笔的《2017年涉诉信访专题报告》完整内容详见《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7)》,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年4月版。 


亚马逊、当当全面热销中



来源:中国法治实施报告

2018年北京大学法律人职业发展交流会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正式通知

刑法学者为四川省某“网络软暴力”案件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为我院师生作“行政诉讼研究3.0”的讲座

重磅!南开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从3人提升为10人!

2018河南最大规模招聘来袭!6万岗位,4099家企事业单位高薪招贤!涉及多地市,转给有需要的人!

天津市法学会商法学分会2018年会暨“天津商事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正式通知)

放弃北大专硕和复旦学硕的他,最后保研去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