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大材小用”吗?
深圳中学引进20名清北硕博引争议:是否“大材小用”?
近日,一份“豪华”的教师名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名校硕博成为中学老师?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日前,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其2019年拟招聘的35名教师名单,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学历,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后)。
这份耀眼的名单公布后引来高度关注,有网友称赞“深圳中学师资太牛了”,还有网友笑称,“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了?原来很多是去深圳的中学教书了。”
也有一些网友就“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学历高消费”的话题展开讨论。
图据深圳中学官网
深圳中学“豪华”师资引关注
一起来感受下深中2019拟招聘师资的“豪华”阵容。
除了该份名单,深圳中学还公布了目前该校拥有的毕业于北大、清华的教师名单。其中毕业于北大的26人、毕业于清华的13人,39人中本科学历为4人、硕士学历为25人、博士为10人(其中博士后2人)。
校方称,近几年从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17年11月,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接受专访时曾表示:
深中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学校,深圳基础教育的“领头羊”,理应努力冲刺国际一流、世界一流,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
深中的教师队伍伴随着城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壮大,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大批优秀人才来到深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跟世界一流中学相比,我们的师资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教师的学历结构。我今年初来的时候(指2017年),是深中的第四个博士。这么大一所学校只有四名博士,实在太少了,去年5月北京十一学校的博士教师就达60人。
名校毕业生热衷到深圳中小学教书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不少国内外名校毕业生都很青睐到深圳中小学任教,不少深圳学校的招聘“门槛”也在抬高。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创办两年半,截至2019年春招,该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北大、清华毕业生共23人,双一流名校毕业生56人,世界前100强名校毕业生18人,教育部属师范院校毕业生29人。
再比如在2017年创办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除了来自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教师之外,学校按照人大附中教师招聘标准,通过招聘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面向全国选聘特、高级教师等多种方式,组建优秀教师团队,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7人,博士及博士后27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4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4人,海归人才1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毕业于北大、清华、北师大、北外、人大的教师共4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52%以上。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陈名去年选择来到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任教。对于作出这样的选择,陈名告诉记者,有多重原因,有离家人工作单位近的原因,也有对人大附中教育理念认可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她非常喜欢教学,觉得是一件快乐且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羡慕深圳一些学校“豪华”师资的同时,网友也就“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的话题展开讨论。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高学历到中学当教师浪费了。”陈名认为,学历的高低不会直接和教育效果对等,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则会。
“我虽然是博士,但我也要迅速地适应中学的教学节奏,学老教师的教学管理经验。”陈名告诉记者,这半年她感觉适应得比较好。作为博士老师中的一员,她觉得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能给学生帮助,另外,她的留学经历也会让学生很感兴趣。
实际上,高学历群体(在这里拿博士举例)去中学教书是否为“大材小用”的争议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早在2016年,清华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后其导师在博客上写下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时,就曾在网上引起过热议。
其导师曾说“哀莫大于心死”。
因为这位博士有一张令人羡慕的成绩单。
他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至少一半是国际会议)。还有一本和我及我另一个毕业学生合写的专著:“Introduction to Semi-tensor Produ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World Scientific (600 pages)。他的论文包括IEEE TAC的Regular Paper (第一作者),Automatica的Regular Paper (第二作者),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第一作者),等等。同行一看就知道这些文章的份量。
他还有若干在审或待发表的文章。例如,他在Glasgow大学访问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曾要求我参加,我要他把我名字去掉,给我道个谢就行。我就是希望培养他真正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这篇文章投IEEE TAC,最近编辑部来信,作为Regular Paper,一次就接受了。IEEE TAC是IEEE CSS的旗舰杂志。
但他选择退出科研去了中学做老师。这可能是中国科研界的一大损失。所以导师觉得是“大材小用”
可反过来,也有很多人觉得
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博士教育的主要目的,但将博士的价值仅仅局限于搞研究,以做学问为正途、为大用、为就业的唯一选项,未免失却了人才培养的真意,无形中让博士学历反而成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枷锁,将中学教学理解为“小用”便是这一观念的折射。中学教育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学承担着传递基础知识、塑造学生基本人格的作用。学术研究和中学教学,作为两种就业选择具有不同的职业特征,不具有高下之别;作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式,不存在“大小”之分。
就比如此次深圳中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
南方+:有人觉得清华、北大的学生到中学任教是大材小用,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朱华伟: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根本在教师。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我们就是希望引进更多高层次教师,培养更多高水平中学生,为一流大学输送一流生源,为国家发展储备杰出人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兴校之道,始于人才。如今,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选择来当老师,把自己所学所得教给祖国的下一代,这一定是“大材大用”,对人民、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大幸事。
你怎么看?究竟是“大材小用”还是“大材大用”?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募格学术此前报道、科学网、南方+客户端)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中国法律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预通知
西南政法大学第五届刑事司法论坛暨第十三届尚权刑事司法青年论坛会议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