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治思维与能力提升”项目举行首批证书颁发仪式
6月20日,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联合推出的清华大学“法治思维与能力提升”项目迎来首批证书颁发仪式。首次获得证书的共有29名来自清华大学19个院系的同学,其中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生5人。清华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副院长崔国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高彦芳、副主任李鹏辉,参加活动,并为首批完成证书项目学习的同学颁发“清华大学法治思维与能力提升项目”证书。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老师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专硕办主任高彦芳老师共同为第2组同学颁发证书
在颁发仪式上,申卫星表示,清华法学院不仅是物理上坐落在清华校园的法学院,更是与清华大学各院系紧密融合的法学院。本次首批获得证书的同学,多数来自于清华各个理工科院系,在法学院和各院系之间搭建了很好的桥梁。法学院新开设了计算法学项目,与清华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等院系合作,希望培养出一批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掌握法律思维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法律行业和法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申卫星感谢研究生院对本证书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法治思维与能力提升项目,欢迎更多的同学参与。
高彦芳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参与项目课程的积极性和付出的努力,并强调项目课程模块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同学们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真的融会贯通。同时,本证书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初步掌握法治原理和思维方法,逐渐培养处理法律事务的意识,也为各个院系的同学们提供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跨院系跨学科交流的机会。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白若男博士分享感受
首批获得证书的同学们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言。来自水利水电工程系的白若男博士分享的主题是“心怀感恩,勇敢前行”。她通过三个故事表达了对法学院的感激之情。第一个是她当初选择证书项目的缘由,介绍了她在美国西雅图做交流期间逐步清晰了未来职业规划的经历以及在报名本证书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帮助。这一经历让她感受到了清华的开放和温暖,法学院的包容和关爱。第二个是她在法学院的知识产权课堂上鼓励和帮助一个外籍同学的经历。她帮助该同学顺利毕业,也让自己对法学院明理楼有了更多的归属感。第三个是讲述了她在法学院上高西庆老师课程的感人故事等。最后,她用自己的座右铭“我想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做总结,并表示如果清华是她人生路上最幸运的一扇门,那么法治思维与能力提升项目帮她打开了最闪亮的一扇窗。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俞林萍博士分享了自己与法学的渊源,列举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课程收获:申卫星老师的民法总论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周光权老师的刑法总论案例丰富、拷问心灵;陈建民老师的法律谈判课别出心裁等等。他还分享了自己参与法学院组织的实践和学术活动的体会:在北京市高级法院旁听的司法审判,切身观摩当下社会发生的真实案例;参加廖凯原楼启用仪式暨首届世界法治论坛,感受了中国和新时代清华法学院的发展蒸蒸日上。在法学院的学习,对他而言,是思想品格的一次全新的升华。法治精神的滋养将给予她走出校门后坚定执着、探索真理的勇气。
来自机械工程系的本科生梁卓一同学分享了自己选修的四门课程的体会:李平老师的“法学绪论”、龙俊老师的“合同法”、屠凯老师的“法理学专题”、何海波老师的“法治”。这些课程使他了解了基本的法治原理和思维方法,对法治有了一种认同感和责任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上的法治热点事件。今后自己一定会秉承法治的信念,践行法治原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普及法治意识,去带动身边的人。最后,他祝愿项目越办越好,为未来中国法治的进步培养更多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首批获得证书的同学们与老师们合影
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法治思维与能力提升”证书项目设立于2017年秋季,经过两年的发展到2019年春季学期,共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的368名同学积极参加该项目的学习。项目共开设包括法律入门、特色方向、法治实践三个模块的课程,并逐步开发了三门针对项目学生需求的特色课程,未来会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开发设计新型课程,并逐步加大课程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力度,不断拓展受众面,吸纳更多同学参与学习,创新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复合型法律人才。
2019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录取人员名单
南京师范大学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本硕贯通培养候选名单公示的通知
第四届法治政府研究方阵高端论坛“新时代中国教育行政法治问题研究”公告
2017-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年度重点项目汇编(共83项)
2017-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青年项目汇编(共255项)
2017-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年度一般项目汇编(共651项)
这样解释平行志愿,我瞬间懂了!(附清华大学2019级未来学者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