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院简介

1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20世纪40年代,以邓小平、陈毅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中原大学,主要承担南下干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培训任务,50年代初学校组建马列部,开始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党政干部。2008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下设5个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3个研究机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民国史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学院挂靠有:1个校级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机构——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分中心、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地。

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地、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学缘结构优良。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6人,获得博士学位36人,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教师4人,有出国访学经历教师10余人,4人入选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1人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1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1人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奖,4人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1人当选学校文澜青年学者。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等项目60余项,获批教育部示范优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与科研团队重点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30余篇,多项成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精彩一课”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网站共建团队。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含全部六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特色学术团队,学院整合学位点,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学科群。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培养,重视教师发展,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学院现有多个校外研究生实习基地,学生多次参加美国、日本、欧洲、台湾等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多位毕业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成功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年度就业率超过95%。学院与台湾淡江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等境内外多所高校合作、交流与互访,有多位教师曾赴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等高校访学。

学院秉承学校“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办学精神以及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类大学”目标,以“政治建院、学科立院、教学振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和谐荣院”为办院理念,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内知名马克思主义学院。


102  哲学院

哲学院目前设有哲学、国际政治、社会学3个本科专业, 拥有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学13个硕士点,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授予权,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哲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范文澜、潘梓年校长时期,后经过郝侠君教授等人的学术传承和不懈努力,198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授予权,1993年获得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立企业伦理学博士学位点,2012年调整为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经济伦理学博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哲学专业本科恢复招生,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位点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2013年哲学一级学科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政治学学科是学校传统学科,创立于1948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校设立政治专业。1986年,获批中共党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是中南地区最早设立的国际政治专业。2006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社会学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4年成立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获社会学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社会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授予权;201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社会学本科生。

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0人,青年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高校,十多位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缘结构合理,学术视野开阔。教师中94%具有博士学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工程,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2人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1人当选校文澜特聘教授,5人当选校文澜青年学者。教师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和学术素养。

近五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项,省部级课题23项,取得课题经费560多万元。出版专著、教材33余部;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在其他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湖北省、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6人次。

学院每年邀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讲学,并积极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境内外学术会议。聘请著名哲学家原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尹树广教授等为兼职教授;聘请“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李佃来教授为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聘请中国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卢沙野、丹麦奥尔堡大学李行教授等为客座教授。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牛津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的教授应邀来我院交流访问。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培育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近五年,学院共获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5篇。本科生考研率位居学校前列,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103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是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学院。1981年获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获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至此,我院现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有6个博士点,即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有7个硕士点,即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商务。经济学院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科培养体系。

经济学院学科富有特色和优势,研究力量在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中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原中南财经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教学研究力量在全国财经院校及中南地区一直名列前茅。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对高等院校大调整时,我校就吸纳汇聚了6所大学的理论经济学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学科点教学研究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拓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形成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国内最早开拓了地下经济学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居于领先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五卷本)是目前国内部头最大、最为完整、系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开拓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三卷本),被誉为迄今为止国内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资料最丰富、结构最完整、颇多创新的学术著作;同时国际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既注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注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注重运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一方面积极拓展和深化理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为国家和地方现实经济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的途径。


104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于2002年11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税务系的基础上发展组建而成,其所属的财政学科涵盖财政、税收两个大的方向。财政税务学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培养从事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以及企业税收筹划的各类高级人才。

财政学科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中原大学财政信贷系,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财政学科的学科点之一。1979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93年获博士研究生招生权,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成为财政部首批重点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财政学科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核评估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财政学专业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财政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获批成立“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2010年11月,以学校财政学、金融学、制度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统计学等学科为依托,成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

学院设有财税研究所、中国财政史研究所、外国财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采购研究所,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有财政学、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和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一个本科专业方向,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开办了“3+1”本硕连读培养项目;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各一个。硕士研究生设有财政基础理论、税收理论、政策与税收法律制度、政府预算管理、农村财税政策、财税史等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设有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与财政政策、财政基础理论与公共财政政策、税收理论、政策与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与税收筹划、政府预算管理、财政国际比较、财税理论与农村财税政策、中国财政思想与制度变迁等研究方向。

目前,学院教职员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党政、教辅人员20人。另有外聘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楚天学者”1人、“文澜学者”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20人、讲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44人,分别占教师比重的91.49%和80%;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7人,占教师比重57.45%。是一支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人为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被评选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获“湖北名师”称号,3人(次)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为“文澜学者特聘教授”、6人为“文澜青年学者”,1人兼任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5人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4人兼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其中2人任常务理事),3人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4人兼任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其中1人任副会长,1人任顾问),1人兼任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副会长,1人任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1人任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副会长,2人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1人任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1人任全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3人兼任中国财政学会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副秘书长。近年来,教师中有10余人次获得湖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毕业本科生68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博士研究生230余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70余人。在夯实学生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改造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学院的毕业生中,许多人担任国家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或成功的实业家,大量的成长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业务骨干。

财政税务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1)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实力雄厚;(2)地方财政研究成果累累;(3)收入分配、财政史学、政府采购等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4)税收筹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不断创新。

财政税务学院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将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坚持“格物致知、明德悟道”的院训,以“双一流”建设为重心,凝练特色、开拓创新,面向全世界诚邀英才,为把我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院而不懈奋斗。


105  金融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学1950年成立的金融系和1956年创办的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是新中国最早的金融、投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投资经济博士点成为当时全国高校中唯一的该专业博士点。2000年8月,金融系与投资系合并组建金融学院。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期间学院曾名为“新华金融保险学院”。2014年,金融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金融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投资学》和《货币金融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金融工程》和《国际金融》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都是湖北省品牌专业。

学院下设金融学系、投资系、保险系和金融工程系;拥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工程管理、金融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等7个本科专业以及金融学(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学(中美班)和保险学(精算方向)3个实验班或专业方向;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房地产经济学、金融工程、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等8个学术型学位硕士点和金融、保险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金融学、国民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等5个博士点及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还设有“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金融研究中心、武汉市软科学研究基地——科技金融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投资研究中心以及金融、保险、投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5个研究所等,我院金融与投资实验教学区(隶属于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下设银行与证券、投资与工程、保险与精算、金融工程4个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9人,其中,正教授29人,副教授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19人。周骏教授是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之一,荣获2012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张中华教授曾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新蓉教授荣获“湖北名师”称号和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2015-2016年度金融学杰出教师奖”。专任教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学院还先后从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迈阿密大学、香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著名学府聘请了多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聘请了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迈克尔·科诺利(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96人,硕士研究生1117人,博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数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各层次的毕业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多次被学校授予“学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178人出国深造,102人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深造。

目前,学院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留学生,与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法国雷恩商学院(ESC RENNES)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项目,与美国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和西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合作建立了“2.5+1.5”金融学双学士联合培养项目,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等合作建立了双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106  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历史积淀深厚,是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重镇。2017年,我校法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我院学科点齐备,学科优势明显。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民商法学、法律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等九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30多个研究方向。法学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是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我院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三类基地即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8年,我院成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

我院师资队伍强大,名师大咖云集。目前,我院有专任教师185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76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150余人。长江学者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4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励计划”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教师8人,楚天学者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众多教授在学界享誉盛名。

我院学术资源丰富,学科平台高端。办有《法商研究》、《私法研究》、《中西法律传统》、《公法评论》、《环境资源法论丛》等多种学术刊物建有“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中国公法评论网”“中国私法网”、“法学理论网”、“基层法治研究网”、“法律史学术网”、“中国农地法律网”、“环境法研究网”等20多个学术网站。拥有校内最大的专业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数量及品种在专业分馆中居首,有法学专业中文图书(含港台图书)近6万册,英文图书近2千册,日文、德文等图书3千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204种,涉及法学专业的数据库104种,电子图书近460万册。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社会管理法治建设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等多个优质高端学科平台。

我院秉承“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助力学生天高海阔、自由成才,倾力于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近年来,实施多项学生出国(境)交流支持项目——除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以及“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之外,法学院实施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基金雏鹰扶持计划,每年支出200万用于支持在校学生到国(境)外实习,参加交换生项目、攻读学位等。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端合作办学项目——学院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了层次丰富、种类多样的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交流,中意法学研究中心在意大利总统的全程见证下成立。

修律法之学,智者慧心,勇者仁心,善者恒心谨行。习绳矩之学于中南,参世事之缘情,明万千之事理,研秩序之良法。是真英才积跬步致千里学法中南,做真豪杰汇涓滴成江海行法天下!


107  刑事司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溯源于1948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至今已有70年历史。2009年3月,为顺应法学教育、公安教育改革形势,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公安学院与原法学院刑法学系为基础组建成立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与公安学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50余人,博士研究生50余人(含留学生)。

学院设有刑法学、侦查学、治安学三个学位授权点,刑法学、侦查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刑法学是我国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刑法博士授权单位,侦查学是国内少有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院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4人(刑法学导师9人,侦查学导师5人); 硕士生导师39人(刑法学导师21人,侦查学导师12人、治安学导师6人)。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全院教师承担或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共70余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司法部优秀法学成果奖三等奖、钱端生法学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奖三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近年来导师出版专著30多部,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学院教学特色鲜明。学院实现双导师制,以理论界专家与实务界精英兼备的导师队伍为支撑,实现了导师知识结构的学科融通、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互补。创新实现素质导师教学模式,以学术科研活动、人生规划课程和学生思想引领为载体,开展班级素质教育工作,关注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实现特殊实践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开设特色实践教学课程,以案例研习、实战观摩、实战训练等形式直接接触实务工作;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教学,增进师生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学院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专业学术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教师中先后有30余名曾到欧美著名高校访学。数十名研究生获得资助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知名高校接受联合培养。

学院办学条件良好,具备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法学图书馆、模拟法庭等科研、教学机构,为学生开展法学实验教育、培养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法学图书馆资料丰富,藏书特色以法学、公安学专业为主,突出刑事司法的学术性、理论性。

学院培养研究生专业素养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法律、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院向全国各级公、检、法、司、国家安全、纪检监察机关、海关、边防管理、银行、大型企业等单位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110  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学时期于1949年成立的工厂管理系和贸易系,2000年由原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农业经济系合并组建而成。2018年8月,学校实施战略调整,原MBA学院并入工商管理学院,成为学院下设的MBA教育中心。工商管理学院设工商管理、营销管理、经济贸易、农业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物流与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MBA教育中心等8个系(中心)和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国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旅游研究院等18个研究所(研究中心),拥有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学院应用经济学三个二级学科(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建设一流学科,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8个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荆楚卓越农林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市场营销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学通论》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价值营销概说》《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组织行为学》《国际商务》《人人学点营销学》等5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际贸易学》《农业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营销管理、农业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等8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企业管理(公司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贸易经济)、国际贸易学、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等10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国际商务、资产评估、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等4个专业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学生25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6人,专任教师141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65人,讲师42人,博导35人,硕导1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3人,国家级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楚天学者2人,楚天学子4人;校聘文澜特聘教授1人,文澜学者讲座教授5人,文澜青年学者18人。聘任9名海外客座教授。

学院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精品人才”培养战略,扩大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财政部等政府部门、万科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学生到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近5年,学院获省部级奖50余项,承担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年平均800余万元。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乌克兰、瑞典等国家的高校和英国发展研究所(IDS)、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境外研究机构长期保持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2018年,学校实施战略调整,将原MBA学院合并入工商管理学院,成为学院下设的MBA教育中心。从此,我校MBA教育有了更好的学科和师资依托,治理机制更加完善。这也使得我们的MBA教育能够更好地体现我校经、法、管领域的学科特色与特长。我校是全国第二批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院校之一,从1994年开始招收MBA硕士研究生;2002年又成为全国首批招收EMBA的30所院校之一。MBA中心作为学院专门负责MBA教育的机构,主要负责我校MBA教育的招生、教务、学生活动、论文与学位、校友与职业发展职能,并根据我校MBA教育特点设立了19个开放式课程教研室。

我校MBA教育设有非全日制MBA、非全日制EMBA学位项目。MBA中心拥有独立的教室、案例讨论室、学术报告厅、实验室、阅览室等。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校MBA教育的声誉和价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1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利通过国际MBA协会﹙Association of MBAs,简称AMBA﹚认证,成为大陆地区第七家AMBA国际认证成员。2014年10月,以优秀成绩通过AMBA认证复评。通过AMBA认证,我校将国际先进的MBA教育标准与学校自身的经管法学科特色有机结合,创造出“追潮流、接地气、创特色”的既面向国际、又扎根于中国企业实践的MBA教育新途径。

MBA教育中心的使命是“发挥学科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办特色鲜明、持续创新的MBA教育”。我校MBA教育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经济、管理和法律领域的学科特色,整合全校优秀师资,打造了“中国最具特色的经管法融合MBA教育项目”。经管法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企业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发展战略定位能力,解决财务、金融和法务难题,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2016-2017,我校EMBA项目连续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25EMBA》,MBA项目连续入选《中国最具价值50MBA》。2018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MBA联盟领袖年会评选的“十佳特色商学院”。

合并后的工商管理学院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商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111  会计学院(会计硕士教育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建院于1999年,其前身是1949年12月成立的中原大学财经学院和1952年、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六省二市主要院校会计学师资集中组建而成的会计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硕士教育中心成立于2004年,以会计学院的师资为依托,专门负责会计专业硕士和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

经过几代会计学人的努力建设,学院(中心)现已成为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财政部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拔尖创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培育试验区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学科点,学院(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卓著,整体实力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和学科中位居前列。

学院(中心)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研究方向齐全、特色明显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教职工1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95%,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3人,校内硕士生导师87人,校外合作导师200余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其中1人已经被财政部正式授予“中国会计名家证书”),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荆楚社科名家1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和会计领军人才(含后备)8人。

学院(中心)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的专业(或方向)包括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等。其中,会计学科点1978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被批准为财政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5个全国高等学校重点会计学科之一财务管理学科点在1998年前作为会计学科中的财务管理方向进行建设,1998年单独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2002年以来纳入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公司理财方向)的建设规划予以重点建设,2004年开始单独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单独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单独设立该专业的学科点之一,培养了我国第一位财务管理专业方向的博士后。审计学科点在1998年前作为会计学科中的审计学方向进行建设,2002年以来纳入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审计方向)的建设规划予以重点建设,2004年开始单独招收审计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单独招收审计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院(中心)于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05年开始单独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32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12年开始单独招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8年5月14日,在2018年度全国MPAcc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我院(中心)MPAcc教育被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授予AAPEQ认证A级成员单位,有效期为2018年-2022年。学院(中心)目前在读博士生70余人,在读硕士生900余人,在站博士后10余人。


112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经济管理三个系。学院教职工总人数83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27人。学院有“楚天学者”3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者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者2人。

学院建有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人口学、劳动关系、社区社会管理10个学术硕士点以及MPA专业硕士点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并拥有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社区社会管理5个博士点,还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建构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三大学科,实现了经管法多重学科并行发展模式。同时,学院努力完善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多学科均衡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

学院现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学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三个“湖北省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科和专业特色明显,竞争力强,优势突出,在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

我院学术梯队结构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专任教师中,许多为国内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团体中担任主要职务。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教学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强,其中社会保障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我院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现有全日制硕士生420人,博士生48人,MPA专业硕士研究生484人。且每年的招生人数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


113  统计与数学学院

为了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原信息学院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组建统计与数学学院。 近年来,统计与数学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师资队伍为立院之根,以学科建设为强院之本,以教学改革为强院之道,以人才培养为亮院之路,确立了“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办学理念,理顺了“以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为主体、以数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明确了造就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创造一流成果、建设一流学院、培养一流人才的“五个一”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规模与结构协调、质量与特色并重的“统数模式”发展“根本道路”。

学科特色突出。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统计学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2013年第四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5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目前,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应用统计、数理统计、金融统计、数量经济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经济统计、应用统计、数理统计、金融统计、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方向)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学院拥有数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3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教研机构完备。学院设有统计学系、数理与金融统计学系、数学与数量经济学系和大学数学教研中心等4个教学单位;配有统计应用实验室、数模应用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大数据决策分析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拥有大数据统计决策分析研究所、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金融数学研究所、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中心、优化与决策应用研究所等7个学术研究机构,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实际部门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

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学院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专业和学历结构合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行政教辅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39人,讲师38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6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文澜青年学者”14人,学校“十大科研新星”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5人。另外,学院特聘楚天学者、楚天学子、“文澜学者”讲座教授、“文澜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兼职教授或合作导师等52人。

科研工作蓬勃发展。近三年来,学院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统计学界、经济学界、数学界的大家200多人次来院讲学,全院有40余人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专业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学院教师共获国家级课题立项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学院教师在学校认定的四类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46篇,含一类期刊16篇,二类期刊21篇,三类期刊52篇,四类期刊57篇。获得各类横向课题项目60余项。

培养体系齐全。学院本科生设有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培养理学学士(精算学方向),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培养理学学士(统计学方向)。研究生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79人,其中本科生1085人,硕士研究生294人,博士研究生37人。同时,学院全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青年学术沙龙、“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论坛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造人才培养特色。2013年9月,由学院组织申报的“中国数量金融工程师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特色项目”,获批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度外国文教专家聘请计划,为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增添了新的平台。

校园文化丰富。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强力推出了“统数风华”活动品牌,一是举办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竞赛活动,包括市场调查技能大赛、统计建模大赛、案例分析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有100余名学生拿过全国大奖甚至国际大奖,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二是举办与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活动,包括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系列讲座、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论丛、计量经济学前沿系列讲座、导师论坛、学术沙龙等,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多名学生荣获学校“本科生十大科研新星”、“研究生十大科研新星”和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三是极力拓展第二课堂,包括“统数风华”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统数风华”素质教育论坛、“统数风华”数学文化节、“统数风华”大学生风采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统数风华一朝芳草碧连天”送毕业生晚会等,不仅延伸了第二课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扩展了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社会认同度高。学院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学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出国率超过25%,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名列学校前茅,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100%。学院毕业生就业面向多元,广泛分布于中投集团、中建集团等大型国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国证监会、统计局等国家机关,阿里巴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此外,学院还有30%左右的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对外交流活跃。学院常年邀请海内外学术界知名学者、专家举行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多次承办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有着经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联合培养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115  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为国内最早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院于2006年获得本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创新高质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模式,为政府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批量输送高层次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学院定位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立志于打造一个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优势品牌;结合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特点与市场需求,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产权国际化的需要,能担负知识产权理论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将研究生向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方向培养。以此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导师结构,聚集、整合国内乃至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优势资源,开展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2008年9月,以著名学者吴汉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知识产权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共有博导8名,硕导14名。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聘有110余名分别来自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竞争法及税法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德雷克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专兼职研究人员,并安排为学院研究生讲授课程。

学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产权法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视频课程,知识产权法所隶属的民商法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知识产权法所属的法学学科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新近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近年来,教学团队主持了近百项国家级、省部级、横向课题,获得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学院有优良的创新平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知识产权研究基地,致力于知识产权前沿理论的研究,并以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知识产权实践,旨在为国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研究和咨询服务。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先后获批“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并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设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伙伴基地”——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学院培养的学生创新高质。目前,本院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有160人,形成良好的师生配比,学生可以享受更多更广的学习资源。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院博士论文两次获全国优秀学位论文提名奖;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分别多次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硕士论文奖;在各类征文比赛、模拟法庭辩论竞赛中,屡获佳绩;研究生承担的研创项目体现了很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学院研究生每年的年终就业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116  文澜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成立于2012年,是以我校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名字命名的拔尖创新学院。学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采用创新的办学模式,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师资,实施精英化教育,打造培养经济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平台。

自2015年起,学院从海内外引进了大批优秀经济学博士及专家学者,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专任教师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人,均具有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如:美国西北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世界银行等)学习或工作经历。除专任教师外,学院还聘请了来自其他学院及校外的60余名优秀教师担任我院授课教师及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2015年至今(2019年9月),学院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Health Economics等 )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包括SSCI期刊论文95篇。截止到2019年9月,人均发表SSCI期刊论文1.7篇。迈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此外,学院教师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分别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信息经济学2011-2015理论贡献奖”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

学院学术活动丰富。我院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举行学术讲座,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为师生活跃学术思维、加强学术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2019年9月,学院已连续举办学术、专题系列讲座160多场。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有效促进了学院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学院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并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学院科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前沿分析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我院在硕士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突破。一是实行学术和业界双导师制度,学院聘请财政、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鼓励并推荐优秀学生参与财政、金融部门的调研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项目;指导学生在国内外一流的学术期刊投稿、发表论文。二是重视学生科研素质培养,通过多种举措努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学业竞赛等。

天津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导师团计划招收“普通招考”博士公示名单
关于2020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实施细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实施细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实施细则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硕博连读毕业后只能拥有博士学历吗?
生师比:1997-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建筑面积、总资产:1997-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
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有哪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港澳台硕士、博士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博士招生专项计划说明(含少民骨干、对口支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网报公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办法(试行)
法学博士研究计划书应该这样写,这些常见错误你中招了吗?
南开大学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综合审核结果
南昌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林业大学2020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郑州大学2020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
西南石油大学2020博士生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
浙江大学2020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 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复旦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及复试初步安排
关于公布厦门大学法学院2020年博、硕士生指导教师招生名单的通知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2020年硕博连读与“申请-考核”博士招生考核分组暨日程安排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0年博士招生目录

北京工业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云南财经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目录

非招生简章类信息汇总!

2020年全国各高校博士招生简章汇编

已有150+高校、科研院所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不想再批评申请考核制,只怨我高考不努力,一考定终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