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岁,我的人生刚刚开始 | 脱轨人生: Lucy(下)

2015-06-25 Lucy、圈圈 圈外

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在朋友圈转发。任何公共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公众号。

脱轨人生 | Lucy Yang专访(下篇)

△▼

文章分成上、下篇。本文是下篇,关于她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感悟和心理历程。上篇是关于她各种机缘巧合的人生经历,回复“上篇”即可获取文章。

四十岁,停下来,重新开始

如果说四十岁之前都在用脑做决定,那么,从现在开始,用心……

圈圈:所以,你现在停下来,重新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


Lucy:是的。也许是职业惯性的问题,当时有很多猎头和朋友介绍的看上去不错的机会,自己习惯性地也都去见面沟通,但当对方认可等你答复的时候,自己却犹疑了。

这本身也说明你的内心已经做了判断和选择,因为你意识到这些选择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你似乎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不想再盲目地选择,觉得有必要停下来好好想想。


于是,开始了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笑),开始画画,开始参加心理工作坊,开始和很多朋友聊自己聊未来。

有一次,一个好友问我:“你知道什么事情是你做一辈子都不感到厌倦的吗?”我突然愣了,我自以为有很多兴趣爱好,但那一刻却一样也说不出来。一种忐忑感油然而生,马上到四十岁了,自己竟然完全不了解自己。

而我过去所要的和所规划的,无非是这个主流社会里大家都认同的那个规划和那个你。


事到如今,我索性从头开始。用尽量少的时间和原来熟悉的内容挣得生活、旅行、上课需要的花销。然后其他时间就尽量去尝试自己想尝试的东西。

就好象再上一次大学,再进行一次毕业分配一样。只是过去我们用脑选择,如今我想用心来为自己找一个答案。


圈圈:在这样的年龄,在职业的高峰期做这样的选择,可能要放弃很多,你觉得自己想清楚了吗?

Lucy:一开始我也会有很多担忧,机会成本太大(看,又开始用脑了;)。但恰恰可能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这个诉求才更加强烈。

人天生需要成长感,在过去将近20年的职场中,我们获得的是职业能力的成长,而此时,这种单一的成长早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尤其是心灵的需要。


而且从不清楚到清楚真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把时间排得很满,去杭州顾问的间歇期间安排旅行,中间较短的时间穿插画画,每个周末的一天和平时的一个晚上去读心理咨询,还要应对考试。

我感觉自己比上班时还要忙,但心情倒是比以前轻松了些,快乐了些。那时的自己一边如饥似渴地吸收新鲜的东西,一边在努力试图寻找新的“价值”和“意义”。

没想到后来,突发的状况却接踵而至,先是在一次旅行中扭伤了右脚,回来后眼睛又突然发炎肿得象桃子,而瘸着脚、蒙着眼的我居然还去讲了两天公开课。接着又在一次培训结束后扭伤了左脚……


我停下来了吗?没有。我只是乘上了另一趟飞驰的列车。

就像在心理咨询的初期训练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帮来访者解决问题,却常常忽略了对方的内心感受。

解决问题一旦凌驾于心灵情感之上,那么已经是本末倒置了。我只是放下了一些物质上和名义上的东西,却没有真正地把心和身放松下来。


就像前两天一个好友听的一场音乐会,歌手倡导的就是“无用而美好”的概念。生活,应该“象河流一样自然地流淌。”

生活,本不需要什么意义。

我也开始理解之前在基督教会中听长老讲道,他说:“你如果想提早摘下没有成熟的文旦,皮看上去没太多分别,但里面的果肉却酸涩难以下咽。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们总是心太急。”


当你没有真正放下名利的时候,你是不可能有好的心态,也不可能放松的。

当你的头脑还是被过去的思维模式充斥的时候,你也不可能真正聆听新的声音,做出新的选择。

当你只用脑来分析判断,从不觉察你的身体与内心给你的反馈时,你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愉悦与快乐。

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先放下,然后才有可能拿起一些想要的东西。


未来社会,主流价值观将被分解

人们的追求会越来越多元化,而不是过去那样,追求主流意义上的成功。

圈圈:其实,我突然发现,最近几年,很多人都在开始醒悟,开始有多元化的追求,而不是过去,追求一个主流意义上的成功。


Lucy:的确如此。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自然就会转向精神诉求。

看话剧、听音乐会的人越来越多,且不管听不听得懂;到全世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且不管是不是到此一游的奔波。至少这是一种需求的释放,只是这种诉求和拥有的文化内涵还不够匹配而已。

约翰.亚当斯曾经说过:“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让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这是一个时代的进程。


现在很多企业研究怎样激励90后,觉得这批孩子太自我,很难管理。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你为什么想改变他们?难道你自己不需要改变什么吗?

90后因为生来丰衣足食,有足够的内心安全感,所以他们更希望按照自己想法生活,这难道不对吗?也许我们所熟悉的那些管理方法很快将被淘汰。


我在想象未来的社会的形态:人们的文化诉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分;工作的状态会越来越弹性,越来越自由;人与人互动的方式越来越以价值观为标准,有共同想法的人自然形成一个圈子,做共同喜欢的事,不求大富大贵,但可衣食无忧。

主流价值会被逐渐分解,我们原有的所谓职业规划思路也将过时,如何“做一个好的自己“会成为主题。


人生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四十岁,恰是最美好的时节,你足够成熟去了解自己,也没有刚踏入社会的生计压力。你敢放下脚步让自己慢下来,也能安于虚度一些美好的时光……


圈圈:那你现在做选择,考虑什么呢?

Lucy:Follow your heart,就是听从你的内心,相信你的心灵比你的头脑更加智慧。

还有就是一定要有趣,如果选择一样东西,你自己都不觉得好玩儿,都做不到充满激情,那怎么可能坚持下去?

然后就是不要总想着成功,记得这些年来,很多朋友一起聊新的想法,都是从什么挣钱开始,接着就是商业模式能不能做大。

为什么一定要做大?你觉得做到多大才能证明你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常常想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先从有趣有梦开始,然后顺便就把钱挣了呢?(笑)

圈圈:那么,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吗?

Lucy:在读心理工作坊的时候,我的老师60多岁,他是40多岁开始学习心理学的。而老师的老师如今已95岁,50多岁开始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如今每年还在开工作坊。

看到他们,我突然觉得我们给自己设了太多的限制。

大家常说等财务自由了,再如何如何,所以这几年再坚持一下,再拼一拼。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今天就开启你的幸福人生,不用那么拼命地压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空间,而是通过延长自己喜欢的职业生命来完成这样一个经历呢?


摩西奶奶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个展,100岁启蒙了渡边淳一(那时30岁的渡边淳一正在纠结要不要结束自己医生的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

美国九十二岁的Phyllis Sues,五十岁开创自己的服装品牌,六十岁做了机务长,七十岁成为作曲家并学习了意大利语和法语,85岁学习瑜伽,90岁开始学习探戈……

看看她们,四十岁的人生,可不正是刚刚开始,可不正是最美好的时节?!这个时候你足够成熟去了解自己,也没有刚踏入社会的生计压力。你敢放下脚步让自己慢下来,也能安于虚度一些美好的时光……



后记(By 圈圈):

最近在后台收到不少咨询人生选择的,关于职业,关于伴侣,无数纠结……有时我们选择改变,并不需要多少深思熟虑,就像Lucy这样,多用心、少用脑。有时候你听见了冥冥中的呼唤,呼唤你前往一个地方、遇见一个人,过上另一种生活,你未必会从此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可你仍然会感谢这声呼唤所带来的变化。不然你大概到死都会一直不甘吧——家门前的那条小路,到底通向了什么样的远方呢?

脱轨人生栏目,欢迎自荐和推荐受访者(回复公众号,或者添加圈主个人微信号quanquan0359)。

我们想要访谈的人物:年龄通常在20岁以上,曾经偏离过既定的职业和人生轨道,做出改变或转型的人士。我们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尝试去挖掘一些不一样的职业和人生经历。


是受困于舒适圈,还是去了解圈外世界?是继续一条能够看到头的轨道?还是去发现人生中的惊喜?
iquanwai
了解外界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
-脱轨人生
-职业故事
-诊断测试

据说90%的人都不知道

长按以上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