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经济新常态,中航工业需要新思维
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肯定了这一重大判断,并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信心,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经济增长方式从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动能。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新变化。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贸易、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风险累积和防范、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调控手段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航空工业作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篇章,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使命。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航空工业应充分认识自身面临的经济新常态。
前沿航空科技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装备发展需要占领新的制高点;国际民机两强并立格局正在被打破,全球民机市场面临秩序重建,通用航空市场方兴未艾;国内全民航空意识正在觉醒,航空产业将迎来更多期待。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航空工业也有所显现,质量效益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传统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靠集中人力和扩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装备的发展需要,产业主导资源配置从以我为主转向多元融合。
正确认识航空工业的面临的经济新常态,是我们深刻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前提。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提出“新常态”概念时,就对适应新常态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信心,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虽然经济增长方式从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航空工业的决心和意志毫无动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航空工业仍然是国家投资的重要领域;虽然装备数量在未来战争环境下不再需要过去的规模,但装备技术含量却将要求越来越高,占领技术制高点,航空工业将实现从规模数量取胜到质量效益取胜的转变。虽然全球和国内航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市场也越来越细分,新的市场空间正在显现,找准突破口,航空工业在一些领域将继续领跑全球。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新航向。中航工业必须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论的前沿阵地。
▲中航工业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杨伟
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从增材制造、数字装配到工业云计算,当下的这些科技创新对航空工业实现弯道超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以更加大胆的创新思维去谋划技术创新,去推动技术创新,让航空产业成为创新驱动的典范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均衡可持续。过去的历史选择和行业定位,造成了航空工业各单位从地域、产品到规模存在极大不平衡,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我们应以站位更高的改革思维去优化这种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核心是联动公平。航空产业是由军机、民机、发动机、通航、军民结合等多业融合的庞大产业集群,我们应当充分吸收来自高等院校、冶金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国际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民营企业、资本市场更多的投身航空工业,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应以超越边界的合作思维去推动航空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引领经济新常态,中航工业更新思维的关键在于: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集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干部队伍思维转变,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用经营工作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维护国防安全的使命引领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航工业要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在全集团高扬航空报国的核心价值观,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开拓进取,创新思维,转型升级,继续攻坚克难,发挥出航空工业对中国制造的引领作用。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航空工业应该继续坚定信心,更应该创新思维,以新的智慧去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