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57秒,航空工业的一群人奋斗了38年

2017-11-22 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


近日,空军发布微信公众号探秘空降兵“雷神”突击队,揭开空降兵特种作战分队的神秘面纱。而在现代战争中,从空中将坦克、战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精准投放到作战区域参与战斗,已经成为空降兵部队必备的作战能力。


重装空投是指从空中向指定地域投放1吨以上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降兵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掌握重装空投能力的中国空降兵,已经悄然成长为一只多兵种合成,快速反应,远程直达,重装突击的空中战略打击力量


而中国重装空投的成长故事,要从1959年的苏联杜鲁城空投空降训练场讲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42h2k20q&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时任空降兵师师长方铭为领队的中国空降兵代表团,正在观摩苏联空降某师的重装空投演习。当看到几个女兵利用空降重型坦克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时,颇感震动之余,代表团马上意识到重装空投将是中国空降兵的发展方向。也是从那一刻起,发展重装空投就像一枚烙印深深的印在了中国空降兵和航空工业人的心中。



1967年,空降兵部队向空军提出了重型装备空投的研究课题,开始着手空投技术研究。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虽然引进了用于重装空投的运输机,但是空投系统却被拆除。本该拥有完整空投设备的机舱里空荡荡的,只有一根空降兵用来跳伞的钢索。



挑起重担的是第一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叶茂盛和时任南京513厂(今航空工业宏光)总工程师孙家骐的肩上。



技术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摸索,经过多方研究决定在机舱地板安装导轨。从一米多宽,几百斤重的小件开始,空投伞也从一个加到三个空投伞,一步步的摸索,但是仅仅一个开伞问题就让整个团队一筹莫展。



叶茂盛也被冠以“摔车大王”的外号。


1970年,叶茂盛接到一道军令,命令空降兵部队执行“东方红一号”卫星回收工作。在回收“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后,孙家骐带领南京513厂(今航空工业宏光)技术人员对航天器开伞技术进行研究,进行改装,最终运用到了重装空投的伞上,开伞问题解决了,空投装备终于可以安全落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23fio2l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此之后,以孙家骐为代表的几代宏光人从修理、复制、仿制到自主研发,从技术引进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单伞到多伞、从圆伞到翼伞、从轻装到重装,助力中国空降兵发展至今。


1976年,新型伞兵伞研制成功,解决了在安-12运输机上实现双路密集跳伞的问题;


1976年,新中国第一个空中飞脱结构的新型伞设计定型;


1982年,第一代重装空投系统设计定型,实现了中国重装空投系统“零”的突破,我国初步具备了重装空投作战能力;


90年代初期,孙家骐担任总设计师着手研制第二代重装空投系统,经过数年的努力,国内第二代重装空投系统完美诞生。之后,第二代重装空投系统参加了空降兵97空降演习,空投重装2件次,这是我国重装空投首次参加军事演习……


“和平使命-2005”演习现场 空降战车三件连投


2005年,“和平使命-2005”演习现场。4架伊尔-76运输机,搭载12辆战车,在短短的5到6秒的时间内,牵引伞出舱,第一台战车在牵引伞的牵引下缓缓离机,紧接着第二台、第三台战车都紧随其后顺利离开机舱。主伞在空中顺利张开带着三台战车稳稳地落在了目标区域。




从牵引伞离机到战车出舱、再到开伞、着陆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57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23wrr6s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次成功犹如一个个悬挂在长空的惊叹号,它向世人宣告:


经过多年的转型建设,中国空降兵已经从 “背伞的步兵”,发展成为由 20多个专业兵种组成的“飞行集团军”



“伴随着新中国三代重装空投系统的成长脚步,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到年逾古稀的矍铄老人。因试验工作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如果出现问题,可能机损人亡,后果不堪设想。每次试验的前几天,我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整夜睡不着觉,百遍、千遍辗转思考试验的每个步骤、细节,在焦灼不安中头发渐渐变白并大量脱落;每次科研试验的当天,我都亲自上飞机,检查牵引伞、牵引绳、脱离锁、主伞、吊带、系留等是否可靠、保险,不放过一个可疑点,确保试验万无一失;重装空投系统抛出飞机、张开伞花、徐徐下降、安全着陆的数分钟内,我在机舱内仿佛等待了一个世纪……而每次试验圆满成功后,我也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巨大的满足。‘有了孙老签字,我们非常放心!’飞行员质朴的话语,是对我一生最大的鼓励。”

——神州载人飞船回收系统攻关专家组组长、

我国空降空投著名专家、

航空工业宏光原副总工程师  孙家骐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

编辑/孙文涛、姚旭东  监制/谢林轩

铁粉必看

航空工业重点型号总师座谈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海外华人为歼10而自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