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次为什么又是合肥?

合肥发布 2023-12-29


周谷堆、卫岗、大铺头、磨店老集镇、庐阳龙王片区……细心的你或许已发现,今年以来,合肥开启了连片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10月30日,央视用10多分钟深度报道了合肥“打开新思路,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实践。

为什么合肥的实践会受关注?合肥做对了什么?


最后104个城中村


“喏,那是我家,已经拆掉了。”65岁的魏则兰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眼里有留恋,更多的是期盼。“盼了很多年,终于拆了。”

说起城中村的生活,魏则兰觉得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水、电、气”。“一遇到下雨天就容易积水,夏天也容易停电,通不上燃气,家家只能扛煤气罐做饭。”

“有一年,村里有户人家着火,消防车都进不来,只能拉几十米的长水管进来。”提起这些,魏则兰仍心有余悸。

魏则兰所在的吴大郢城中村属于周谷堆片区。
这里曾是全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是合肥名副其实的“菜篮子”。2015年,周谷堆批发市场迁走后,这里又形成了一个集花鸟虫鱼、建材家具、二手汽车于一体的新旧货交易市场。

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张大郢、张小郢、淝河郢、新河埂、吴大郢、巫家湾等6个连片的城中村。

周谷堆片区现状。程曦 摄

9月30日,吴大郢城中村正式敲下了房屋拆除的“第一锤”,意味着周谷堆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拉开序幕,如今,吴大郢城中村拆迁进度已超50%。

按照计划,未来这里将针对这一片区老百姓共同的生活痛点,统一规划,增加2所幼儿园,1所小学,2个党群服务中心,1处特色街区和绿地公园。

老周谷堆即将“旧貌”换“新颜”!

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效果图  图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在合肥市区,像这样的城中村还剩最后104个。

今年以来,全国开启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帷幕。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作为全国19个超大特大城市之一的合肥也明确提出,将用3年时间,将市区内剩余的城中村全部征迁完毕,涉及2.9万户、10万人
城市更新,体检先行。

这104个城中村,是在前期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

图源:文明合肥

合肥明确,优先实施群众需求迫切、安全隐患多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兼顾群众的需求。

对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便是拆迁后的安置。

为此,合肥不同区域创新了更多样化的征迁补偿方式——房票、货币化补偿和产权置换,可以自由选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房票,凭这张特殊的抵扣券,可以用它在市场上购买到更为理想的房子。

11月8日滨湖丰华苑(B1)小区安置房集中交付


“安置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在片区内尽量实现原址回迁,照顾群众的‘乡愁情’。为了保留周谷堆的城市记忆,我们也计划打造一条特色街区。”包河区同安街道城建规划部副部长陈幼银介绍。

“这个项目征迁的难点在于范围内土地性质掺杂,人口状况复杂,经营业态多样。我们在向群众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的同时,还特别邀请瑶海区法院、社区法律顾问参与,及时为百姓答疑解惑。”9月4日,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启动了老集镇区域城中村改造,磨店社区征迁管理部部长路金辉介绍。
文忠路项目淮海大道互通立交


片区更新的“大平衡”


群众盼着拆,可怎么拆,其实并不简单。

以往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难题便是资金。

采访中我们发现,合肥传承了以往的优秀做法,结合国家的整体要求,在这一轮城中村的集中改造中,创新了“化零为整”“肥瘦搭配”等办法,高位统筹,一体运作。

首先看一个数字。

在104个城中村改造任务中,目前合肥已形成项目19个,涵盖了62个城中村。

为什么62个城中村只有19个项目?

答案就是——一体化。

合肥在城中村改造中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将同一片区内的多个城中村组合成改造项目,以“片区更新”的方式,整体谋划。

这种方式“化零为整”,既利于整体规划和统筹,统一解决各类民生痛点,也利于解决城中村改造的资金难题。

资料图

以周谷堆片区为例。

这一片房屋密集,厂房林立,外来人口多,流动性也大,单纯的“拆”和“建”难以平衡老城区城市更新项目自身资金。

于是,合肥将张大郢、张小郢、淝河郢、新河埂、吴大郢、巫家湾等6个城中村统一划入周谷堆改造片区,集中考量规划,这种“化零为整”既利于针对辖区民生痛点,统一规划设计,也同步实现了“肥瘦搭配”的土地出让方式。

其中,“瘦”的地块用于一些支出性项目建设,例如道路、绿地、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

“肥”的地块作为改造城中村后多释放出来的经营性地块,能够填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资金缺口。

这种组合出让方式,有效实现从“土地收入平衡”到“市场化经营平衡”的转变。不仅加快了安置速度,也极大减轻了资金压力。

合肥城市风光。王浩 摄


“将有收益的城中村项目与土地无法出让的城中村灵活组合,形成新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拆迁安置处副处长徐尚步介绍,这样过去单一城中村改造的小平衡变为了片区综合改造的大平衡,以丰补歉、以肥补瘦,实现项目资金平衡。

如此“一体化”的背后,离不开合肥的高位统筹机制。

平均每6天就会召开的合肥市规委会,主要围绕市民需求、产业需求等,统筹各部门,集中对合肥重点项目规划进行调度审批。

开会原则是宁可会议等项目,不能项目等会议。
市委规划建设治理委员会,下设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而各区、开发区也比照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

这就使得一个会议机制,就可解决以往需要住建、规划、土地、发改、金融、交通、市政、财政等多个部门会议才能解决的事。

今年6月,合肥还成立了全市投融资专班,主要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工作,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研究筹措资金渠道,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如此“高位统筹 一体运作”,合肥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老合肥人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那场旧城改造,先从“两路改造”(长江路、金寨路)开启,再借着经验,构建了城市的主干道骨架和步行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路两侧的黄金地块,建起写字楼、商业用房、宿舍等,改善了商业布局,提高了居住水平,完善了公共建筑设施的配套,让古老的旧城焕发新的生机。
长江路改造后,三孝口建起了人行天桥(资料图片)

这场持续4年的“两路改造”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城市前来参观取经。特别是在1986年11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城建工作会议上,肯定了合肥探索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这16字经验。后来,这16字经验被载入了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风光旖旎的翡翠湖。 何希斌 摄


城市的新魔法


一任接着一任干!

按照计划,今年合肥将完成60%城中村的征迁工作,预计到2025年,合肥城区范围内,将再难看到城中村的身影。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城市里将出现一幕幕挥手告别的情景,但告别的是生活的不便,留下的是情怀,更是美好生活的未来!

城中村改造只是合肥城市更新的一部分。

如果将城市更新比喻为城市魔法,合肥的城市魔法其实一直在进行。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合肥的市域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也急剧增加。在做“量”增的同时,合肥从未忽略过城市的“存量”,不断开启城市微更新、微改造。

近年来,合肥陆续花费500多个亿,先后房屋搬迁2169万平方,老百姓住上了新房子,改善了居住条件,享受到了优质的生活。

磨店和园第一批次回迁安置已分配1746套。图源:合肥日报


城市更新项目更不胜枚举。

我们可以看到——

市民身边有内涵的公园越来越多。像胡大郢体育公园,地下藏着一座全地埋式污水厂,既补齐设施短板,又打造了一个四时有景的幸福乐园。 

10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合肥胡大郢体育公园。 杨凤炆 摄

昔日荒废的农田和城中村已变身风景优美的田园景观游览地。像瑶海大兴镇的青年创意田园,如今已变身充满活力的青年活动聚集地。

青年创意田园一隅。 杨凤炆 摄

越来越多的老厂房焕发新活力。比如南七,始于1958年的老厂房如今已变身为“文创街区”;肥西窑厂、合肥监狱和合肥柴油机厂的旧址,如今已成了年轻人最喜欢的“合柴1972”;原安徽通用机械厂变身长江180艺术街区……

资料图

近年来,合肥更是把这种城市更新与市民的点滴需求紧密相连。

比如,合肥“十大暖民心行动”中,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文明菜市等工作都与城市更新项目相结合。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校园“三件套”——游园、公厕、家长等候区,也是紧紧围绕家长接送孩子的需求而配备的。

资料图:家长等候区、小游园

今年,合肥重点推进园博小镇以及卫岗、电视机厂、老合钢、老城区、大铺头这“一镇五片”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直面城市痛点,一个项目一个策略地“更新”推进,不断摸索新的开发和融资模式。

其中,卫岗王卫片区将打造合肥首个“TOD+城市更新”项目,推动轨道交通场站以及周边存量建筑一体化更新。

大铺头城中村改造片区项目不仅考虑百姓生活居住等配套需求,还将综合考虑该城中村地处十字科创走廊交汇点,作为科学岛第一门户的属性,朝着国际科创示范区、科创走廊门户区的方向努力。

市民在合肥半边街休闲消费。李予 摄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最终建成一个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合肥的这场城市魔法,是不是有点眼熟?

资料图:合肥园博园梦想大草坪

就好像这个国庆刷屏了的骆岗公园,留下的是老建筑和老记忆,更新的是新体验与新生态。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蓝天、白云、碧水与城市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合肥城市画卷。郭如琦 摄


此时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

这一次为什么又是合肥?

答案其实很简单!


“魔法”是发展的步伐,

而“温度”则是底色。

在这场城市魔法的背后,

是共创美好生活的初心,

也是一脉相承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信息来源:合肥晚报责任编辑:张文琪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发展动能靠科创,发展实力靠产业,发展生态靠担当!虞爱华出席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并致辞合肥发布最新倡议!公告!安徽定向选调!正式启动!长三角交通领域“一码通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