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医学秋(冬)季外感诊治纲要
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十
长期以来,峨眉医学历代祖师对四季外感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至廖厚泽先生一脉,对于四季外感病的认识又进一步提高,运用于临床效如桴鼓。
近来,全国各地流感肆虐,廖师传人在临床中运用廖老诊治外感病思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廖厚泽先生传人沈沛民先生同意,将其于2017年6月4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峨眉医学讲坛·廖厚泽先生学术思想传承系列讲座—四季外感病诊治大法与常用方剂》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与诸位同道分享。
秋冬季的外感,尤其秋季,感冒会特别多。为什么呢?因为夏天的暑热停留在体内,本身夏天出汗又多,津液容易受伤,再加上秋天本身寒流也多,所以秋季是特别容易感冒的季节。包括树木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树叶子也掉了,但它实际还是在吸收一些津液,为了来年的生发,它在积蓄一些体液。人体也是一样,人体到了秋冬季就开始要滋阴了,要补充一些阴液,为来年的阳气生发做一些物质的准备。
所以秋季呢就容易得外感。有一些夏天的暑热,再加上出汗过多以后津液受伤,所以就有内热,容易跟外头的寒邪相感应而感冒。秋天本身寒流也比较多,人们衣服也都还没换,突然来一个寒流特别容易感冒,可称作“寒火天的感冒”。秋季多寒火病,再加上体内本身津液就不足,寒热相感应,感冒会比较多。
有身体津液亏损的这类感冒,就要用到养阴出表法。我们下面给出的麻杏元麦合剂是一个重点方。就是津液已亏,所以必须要在走表药里加上元麦甘桔滋阴,尤其见到那种喉咙痛的病人。本身桔梗就能提升津液到嗓子。就比如说你治疗老师,经常讲话这种病人,喉咙沙哑,可能就要用到这个药,它能够提升体内津液到喉咙。
麻杏元麦合剂/大青龙汤加减:
生麻黄2杏仁10生甘草10生石膏20-30(先)桂枝2-3元参20-30麦冬10桔梗10-20苏子5莱菔子20白芥子3-5白芍5-10黄芩10法半夏5-10金银花10连翘10芥穗5防风5焦三仙20川军3蝉衣3薄荷2-3佩兰2-3。可加生姜2片。尚可去薄荷佩兰、加浙贝5,为喉痹汤,详见后。
(分组:【生草、元参、麦冬、桔梗】【苏子、莱菔子、白芥子】【黄芩、法夏】【银花、连翘、芥穗、防风】【薄荷、佩兰】)
上方是秋冬季外感的常用方。这是丹医最常用的方子,而且也是特别好用的,价格也不贵。
它的加减法很灵活。比如把麻黄换成柴胡,就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如果再加上炒苍术、炒白术、茯苓什么的,就是越婢加术汤的加减法。所以你要掌握廖老的用方规律以后,你会发现他的方子真的特别好用。
这个方里有元麦甘桔汤。有三子养亲汤。荆防银翘是最常用的四味清热解毒药,佩兰、薄荷是专门退烧的。
“阴阳相配,互为牝牡”这是丹医的总诀。需要大家牢记在心中。它是指导你临床配伍用药的关键。丹医始终强调的是阴阳,既不是偏阴也不是偏阳,它是讲究阴阳。中医治病就是“补偏救弊”,求的是一个中道。
廖老评价特别高的药方都是阴阳药都一块用的那种方子,不是纯阴药也不是纯阳药。因为现在大家临床面对的大多是慢性病,慢性病的特点就是从证比较多,属于那种“不阴不阳之证”。所以你用药,纯阴药或者纯阳药可能效果都不会太好,就要阴阳药一起用。
丹医特别强调阴阳,所以丹医治病叫做“阴阳证治大法”。
你看,用汗法治疗感冒的时候,就有两种:当病人阴亏的时候,阴虚、阴亏、体液不足的,这种病人的感冒你就要用养阴出表法。养阴出表法我们就是常在方剂里,比如桂枝汤,或者麻黄汤,或者麻杏石甘汤,或者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里,加上元麦甘桔,这就叫养阴出表法。
扶阳出表法,用六分散就可以。或者是桂枝加附子汤这一类的药。很多老人的无阳证,老人外感常常不发烧,这个反而是不好的现象,因为他阳气虚了。病人已经处于少阴病的阶段了,他心肾已经亏了,这个时候你单纯用那些什么桂枝汤啊麻黄汤啊这一类的,肯定会力量不够,所以要再加些附子啊。当然我们这个药(方)就更好用了,就是更有温经的作用,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干姜、酒军和甘草,这叫六分散。
扶阳攻下法是温脾汤。孙真人的温脾汤。这张方子也是廖老特别赞赏的一张方子。之所以被赞赏,就是因为它符合了那个丹医的总诀,“阴阳相配,互为牝牡”。它的方剂组成是附子、干姜,这是阳药,扶阳。也有芒硝大黄,这是阴药。一阴一阳,共同起作用,起到那个扶阳攻下的作用。对一些肿瘤和一些那种体内有包块的那种病,就得用到这种大法才能起到作用。
养阴攻下是增液承气汤。对于那些老人,阴亏的病人,阴亏、阴虚,大肠本身就很干枯的那种病人,你就要用到增液承气汤,就是元参、麦冬、生地,加上小承气汤,这叫增液承气汤。丹医永远是两条腿走路,咱们辨证辨的是什么,辨的就是个阴阳二字。如果你把阴阳辨清楚了,你差不多百分之八十就合格了。
像和法里的那些方子,柴胡辈的方子,本身就是含有阴阳的。你看小柴胡汤里,黄芩和法夏就是一对阴阳。你偏热重了,黄芩就要多用;偏寒重了,法夏就要多用。这些好用的方子都是叫“阴阳相配,互为牝牡”。所以这是丹医的总诀,就是方药的总诀啊。
所以我们提出“合‘方’始为‘剂’”。这是非常重要的。你看上面这个方,起码包括麻杏石甘汤、元麦甘桔汤、三子养亲汤。再加上银连芥防,这都是属于清热解毒药。这张方子叫“麻杏元麦合剂”,确实是可以治大病的方子。其实看着很简单,但确实很多很多大病可以用它来治。又可以称为大青龙汤加减。
下面对这个方进行一下解读。
银连芥防是清热解毒的,像我治过的手足口病案例,这些药你都得用到,包括一些流行性的疾病,传染病,一些体内热毒比较多的病,那你都得用到这个。三子养亲汤是可以下气止咳,就是病人在外感的过程中有咳嗽,有气逆、气上,有喘,这种就要用到。元麦甘桔汤是养阴的。当你要用到养阴大法的时候,无论你攻下也好,或者说发表也好,或者说纯补也好,你可能都要用到这个,但这四味单纯用的时候是很少的。
就像我刚才说的,单纯的像那种急性咽喉炎,那种纯上火的病,才可以只用这四味药。一般慢性喉痛,手脚心发烧这种,你都要配在一个大的方子里用这个方。黄芩法夏这两味就是少阳病的一个配伍,小柴胡汤里的。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本身就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调和阴阳。柴胡为君,黄芩法夏这两个就为臣,一阴一阳。偏热的,少阳热重的,黄芩多用,少阳寒气重的,病人寒气重的,多用法夏。这都有一个进退的变化在里头。
用大黄就是通法。临床上很多高烧是因为肠胃不通,所以有时候高烧你必须得用到大黄。肠胃一通,他的烧就退了。焦三仙是消导药,助消化的。病人停食,或者吃多了,造成的发烧,你必然要用到焦三仙。这些加减,是我们最常用的,而且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但这些东西不是死的。就像我说的,它是一个集团军作战,你要随时根据病人的阴阳虚实寒热,搭配不同的小方子。
比如说,像这里还可以加上小承气汤,厚朴、枳壳、川军,这就是我们说过的“甲字诀”。甲字诀就是往下走了,治疗高血压,联通肺与大肠之气。承气承气,承的是肺气,承的肺和大肠之气。这样大便一通,很多病就解决了。它是一个整体作战。所以我们始终强调的是整体作战,不是一个单方。单方有时候容易偏。
元参是滋阴的。秋天嘛,对应的气是肃降的,所以有的人气不降,就会有咳嗽,所以方子里就要加上三子养亲汤,来止咳、下气的。这个蝉蜕就是解除痉挛,喉咙痛,颈部有些痉挛。像肌肉痉挛一类的,你都要用到这味药,它可以熄风、止痉。如果病人发烧38、39摄氏度之上的,甚至40摄氏度,就要用薄荷、佩兰这两味药。可能病人烧到那么高(是因为)他汗不多,你一加这两味药,汗立刻就出来了,一出来体温就会降。但这两味药呢,一定不要用得太多,一般2g到3g就够用了,用多了发汗太厉害了就不好。
这个麻杏石甘呢,就是按照廖老的中医启蒙老师王慈臣先生的定义,叫“温病第一方”。“麻杏石甘汤,温病第一方”。他定义这个温病是还有表证的温病,即温病的初起阶段,就是“热而未实”的阶段。有一个医家,叫陆九芝,他有一句话,叫“伤寒,传入阳明,概为温病”。就是说“伤寒学派”没有“温病”这个概念。他认为温病就都是阳明病,就是用阳明病的一些方法就可以解决。但是,温病的方剂咱们也可以借鉴,因为咱们不用把自己分得那么清楚,非得是什么学派,咱们主要是为了疗效而服务的,只要能治好病,“温病学派”的一些方剂也可以用。
治疗高烧不退的时候,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都可以用,还可以跟柴胡汤糅合在一起,小柴胡汤或者六分散都可以糅在一起用。退高烧还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好用的方子。你看,廖老用青蒿鳖甲汤,他是跟小柴胡汤搁在一起用的。这都是治疗长期高烧不退的。大家可能不一定能碰到这种病人,这类病人本身不一定常见,但是碰不碰得到无所谓,咱们要会治。中医本身要能治这些疑难杂症,能治这些大病。慢慢儿来。
麻杏石甘的方义是表里两解,外驱寒,内清热。它是用来治疗恶寒阶段还没有结束的温病,所以称为“温病第一方”。尤其在发高烧阶段,薄荷、佩兰是必须用的。
高烧不退是一个难题,如果大家能在临床上碰到高烧不退的病人,这些方子都可以用。当然,不要“持死方”。就是说,我给你的是廖老的一个原始的方剂,是他病历里摘出来的方子。这些分量,包括加减,都是可以变化的。你一定要根据病人当时的、不一样的状态,做一些加减。当然这个是需要大家多用,多用才会有心得体会。我在这里只是把这种思路传递给大家,起码你不怵。这种高烧病人来了,我有办法来对治。
52 37580 52 19517 0 0 5511 0 0:00:06 0:00:03 0:00:03 5511an>
中医也得证明自己,我不光只是治那些(不痛不痒的病),我能治这些大病,不是说不能治。你看廖老的病历,那真的很多病都可以治(得很好),但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人会发生变化。西医那边也在吓唬,那边也在做着放疗化疗呢,他不一定能够全部跟着治下来。这个确实挺矛盾。
有些大病好像西医也解决不了,然后“去找中医去”。中医不是收破烂儿。中医本身就强调治未病,哪怕在一些细小的征兆发生的时候,你就要用中医疗法开始干预了。你要都拖到癌症了,虚成那样了,你再靠中医?也没那么多高水平的中医。所以这也是中医现在面临的一个困局,确实是。反正慢慢儿来吧。肯定形势是越来越好的。
麻黄配上杏仁才是解表。麻黄配上细辛就是温经,麻黄附子细辛汤那是温经的。
所以这张方子它是一个“辛温辛凉甘寒苦寒合用”的一张方剂,它始终贯彻了丹医的总决,“阴阳相配,互为牝牡”。辛温辛凉,有桂枝、麻黄,有石膏、金银花、连翘。有甘寒苦寒,有黄芩,有元参。石膏,也是甘寒,它又辛,是辛甘寒。它们在一起共同起到作用,这样才能治疗那些复杂的病。有些外感病,也不是那么单纯的,不是一个麻黄汤一个桂枝汤就能解决的。必须得用这种复方。
“合方始为剂”就是复方。就像我说的比喻,各个兵种都有,起到共同的作用,这才能一下把复杂的病解决了。小孩,初生婴儿的发烧也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就用这四味,就麻黄用1g,杏仁5g,甘草5g,石膏10g,把这四味药煮水给奶娃娃喝,也可以退高烧。
麻杏元麦合剂这个方子,再加上浙贝5g,把薄荷、佩兰去掉,这个新方子就叫做喉痹汤。《素问·阴阳别论》里,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就指的是手厥阴,一阳就指的手少阳三焦,两条经脉并络于喉,当气、热内结的时候就会发为喉痹,而且是叫做厥阴喉痹,又叫厥阴喉痛。都是因为肝脏和心脏虚火比较盛,复感风寒以后,热毒内陷于厥阴造成的。
经常因为一些初期简单的喉咙痛没治好以后发展下去变成这样的病。这种病人常常喉咙非常的疼,甚至化脓,说话沙哑甚至说不出话,舌头很干燥,粘在上牙床上。这种老人见的比较多一些,就特别瘦的那种老人。他疼起来会很要命,一见到这种病,就必须要截住,不要再往前发展,再往前发展就会很厉害。
就说这种病,见一点儿症状,就赶紧要截住它,不让它望前发展,而且必须得用到这种阴阳药都得有(的方子),又得有桂枝也得有元麦甘桔,这种大复方才能治比较重的病。按六经辨证,厥阴就已经是最后阶段了,已经经历了少阴。少阴病是心肾亏,大部分慢性病全是少阴病,心肾都亏了。
很多现在过劳的人,或者说有这种慢性病人,就是少阴病。所以你用丹医的六分散加减方,就非常好用。但是刚才说的厥阴就是更往前一步了,心肾亏的基础上又往前发展了,血已经都不足了,肝血都不足了。这时候用附子、干姜更不行了。厥阴病也是一派寒证,但是用附子、干姜这类强心肾的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因为他血已经亏了。再去用附子这种强心的药去燃烧啊,就枯了。这人(厥阴病)已经干枯了,没有阴源了。始终要强调阴阳,当你阴都没有的时候,你那时候还疯狂地用附子干姜,再添一把火,这人就快完了。
他的阴源都烧干了,这时候就得用厥阴病当归四逆汤这类补血啦,元麦甘桔这种进去啦。当归四逆这种,或者升麻麻黄这种,它都是阴阳药都得有,阴药必须得有,你得补阴了,这样才能治疗那些病。你像现在干燥综合征这类病特别多,就得考虑是不是厥阴病。当然你还得看他心肾亏不亏。所以你把这里的麻黄杏仁换成麻黄附子细辛,这不就是六分散加减么,这都是活的。
这些套路都可以变化。把这些组合加到六分散里又是一个套路,又解决心肾亏的问题,又解决阴亏的问题。你再加上八珍,五子衍宗,都可以,这都是常用的加减法。这样就特别的活,而且你方方面面都解决了,心肾力量也照顾到了,气血阴阳都照顾到了。这组合起来的方子疗效就特别好。廖老的这些东西,得琢磨。不是那么简单。有人说,“就这几个方子,柴胡桂枝,越婢加术,麻杏石甘,四君子,六分散,来回倒”,不是那么简单,他一定有他的思路。
六分散针对的是少阴,心肾虚的问题。心肾虚可能现代人大多数都有,因为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压力下,再加上这种环境,你心肾必然就亏,所以这些药要多用。慢性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心肾亏,你就用六分散。为什么廖老(开的方子能)成为一个系列,甲乙丙,可能甲方越婢加术汤,乙方就是六分散。它六分散是一个补正气,强心肾的,心肾功能一恢复,很多病自然就解决了,而且病好的还特别快。慢性病本身心肾就亏。
咱们丹医永远是“两条腿走路”。比如说前头的甲乙方,或者甲方是纯攻病用的,但丙方或乙方一定是六分散。那个就是强心肾,参考西医说法就是“提高免疫力”。这样开,治病的善后也有了。就是你不光攻病,你还善后,你把病人的正气扶起来了。把病去掉,把正气扶正,这“两条腿一走路”的话,你疗效肯定会特别好。
廖老甲乙丙的这种治病次第,丹医叫次第,这个特别牛。练功讲次第,对吧,什么大周天小周天,什么退阴符进阳火。得有次第。你练到不同阶段,出的那种功夫,包括内家拳出的那种劲儿啊,都是不一样的。这叫次第。中医治病也是讲次第。就是说,一个慢性病人来了,一个癌症病人来了,他可能脏腑气血全有问题,一堆问题在你面前,你怎么解决。你单纯一张方子,不可能解决他的全部问题。所以必须甲乙丙丁,一个系列,这么吃下来,效果就特别的明显。丹医疗效高的秘诀也就在这里。
它不是说单靠一张方子,它是靠一个系列的方子,按照这种次第,病人的次第,你给他解决。起码初步的一个次第你知道吧,第一个方子,攻病,第二个方子善后,攻病咱们暂且不说,善后你就用六分散加减方。正气起来了,自然对他的病的治疗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这就是丹医的次第。
刚才说到厥阴喉痹啊,又叫厥阴喉痛。还有一种是少阴喉痛,老人的喉咙疼啊,或者稍微天一凉,它就有变化,喉咙疼啊,咳嗽啊,这就是少阴喉痛,或者是少阴咳嗽。这时候就要用六分散加减了,就不用喉痹汤了。这些加减的也是这些套路,就是说把杏仁桂枝改成细辛附子,就成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然后你看要不要加元麦甘桔。就是把这三味药加在六分散那个架子里,就治少阴喉痛和少阴咳嗽。
少阴喉痛、少阴咳嗽可能比厥阴的更多,因为心肾亏的人更多。然后银花连翘,需要清热解毒啊,少阳有热,黄芩法夏这都要考虑,少阳有热你就加黄芩,痰多的你就加法夏。蝉衣就解决喉咙疼的问题。如果阳明有热,石膏也可以加在里头。当然六分散本身有芒硝,它本身就已经有通法的作用在里面。
只有急性的咽喉炎、喉痛才可以单纯的用元麦甘桔这四味药。要问他手脚心烧不烧,睡觉时手脚是否伸在被子外头?手脚心发烧就反映他脏腑有热,脏腑有热通过经络传感到四肢远端,这类病人你就必须用元麦甘桔。所以一个单纯的感冒,你要问到这个,喉咙疼不疼,喉咙一疼,又手脚心烧,这赶紧加进去就完了。就这么简单。
三阴经的这类咳嗽,喉咙痛,必须得有阳药托住。这种是治急性喉痛的,内热很重,阴药能往里走去热。如果你遇到慢性病,光用这个,它一下就把你的病往里引了。实际咱们治病是要把病往外散,把它表出来,然后给它解决掉。病在阳性这个层面好解决,在阴性这个层面不好解决。不希望病越来越往里走,而是希望它越来越往外走。如果使用不当的话,这四味药就能让病往里走。所以必须用桂枝托住,用阳药把阴药托住了,共同起到一个“阴阳相配,互为牝牡”。这只有你用了以后才能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慢性病必须阴阳药一起用效果才特别的好。
(根据沈沛民2017年6月4日峨眉医学讲坛·廖厚泽先生学术思想传承系列讲座—四季外感病诊治大法与常用方剂录音整理)
峨嵋医学秋(冬)季外感诊治纲要
沈沛民讲述
曹 然 录入
江 南 整理
赵宇宁 审定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来源:中医思维+授权发表,转载请联系授权。
更多团购信息,敬请关注中医思维十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