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师】叶圣陶教育箴言

2015-04-21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而以知识为本位,是一个大毛病。


严格说起来,进小学中学大学都不是去读书,而是去受教育。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国家的合格公民。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无论哪一级的行政领导和哪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应该时常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教育这个词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一类问题好像问得太愚笨了,其实都是带根本性的问题,非认清楚辨明白不可。


凡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种种做法,如分设快班慢班,给毕业班指派把关老师并规定指标,尽量多发复习资料,无休无歇的种种考试,尽量提早准备高考的时间,等等,奉劝你们一律停止,为的是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进大学是成才的一条道路,可不是唯一的道路。再说,进了大学,还得看自己肯不肯学,会不会学。从这一点来说,进不进大学一个样。不进大学,要是自己肯学,自己会学,同样可以成才。


贤明的教育家不看中什么考试,他与学生日常接触,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据以下评判的资料啊。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也硬是要挺直......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参观学校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学生怎样生活,甚至怎样游戏,都应该是参观的内容。


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想到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


运用种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这就是有诸己),能够躬行实践,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


普通学校设艺术学科,目的当然不在于使学生成为画家、音乐家。教学生学习图画,在于使他们精密地观察物象,辨认形象的美与丑,和谐和凌乱,并且能够把所见所感的约略地记录下来。教学生学习音乐,在于使他们能用声音表达出感情和意志,尤其当合奏合唱的时候,个体融合在群体之中,可以收到人格扩大的效果。


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无论哪一级的行政领导和哪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应该时常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办教育?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教育这个词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一类问题好像问得太愚笨了,其实都是根本性的问题,非认清楚不可。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原来现代教育的最后目标在养成一个个自由的人,在建立一个民主的自由社会。


这些关于教育的观点出自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曾在中小学担任教师,后来出任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他编撰了大量国文教科书,并长期主持教科书的编审,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这本《叶圣陶教育箴言》由新教育实验的领导者朱永新主编,从教育使命、培养习惯、认识儿童、品德教育、阅读、如何做父母等十个方面集中呈现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朱永新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人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的确,琐屑忙碌的生活会逐渐磨灭心灵最初的敏锐。此时,智者之言就能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人得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恍然大悟。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