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惯是什么

2016-06-17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关注核心素养,开展每月一事]

[习惯养成五人谈}


习惯是什么

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

习惯改变命运

高效率人士的40个习惯


作者|吴非|佚名|人民日报


        习惯实际上一种动作定型,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动作。习惯动作已经进入潜意识,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不需要刻意用意志去控制。


        一个人好习惯越多,对这个人成长越有利。相反,一个人坏习惯越多,就越阻碍这个人成功的机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概括地说:一个人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就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终生在研究习惯教育,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一个勤奋惯了的学生,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自觉学习,如果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拒绝去打游戏机。


        一个懒惰惯了的学生,别人不说,他总是懒得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了,才学一点;但如果家长老师不说,外力一停,立即又不动了。


        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


        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难受。


        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说,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许多好的习惯。


       

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作者|吴非


        教育要为人的未来着想,笼统地谈“教育培养好习惯”,而不关注人的命运,人的生存价值,那样的“培养”有可能流入功利的泥淖。哪些习惯会对人的一生起作用,哪些习惯符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什么样的特征,“好习惯”如何出现,如何发展,这些,都和教师工作有关。

        我观察到的都是平凡小事。

        做事有计划,想好了再做;讲话前能迅速拟出简要提纲;

       生活有规律,按部就班,能从容应对意外事件;

       零碎时间不浪费,有统筹意识;不迟到;

       记忆力强,不完全靠天赋,使用记事本,有随手记录思考碎片的习惯;

        东西摆放有规律,使用草稿纸也整整齐齐;总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尊重他人,有倾听意识;说话和写作,有听众和读者意识,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遇事做决定之前能三思,尽可能周密地考虑细节,预见有可能的突发情况;

        遵守公共规则,在有可能发生危险和伤害的地方,小心谨慎;

        不做有可能发生危害他人的事;对妨碍他人的行为表现出厌倦,对破坏规则的行为不宽容;

        言而有信,不拖拉;

         ……

       有些好像微不足道,但由此而形成的习惯受益终生。比如,不随便扔掉自己写的东西。“扔”或“不扔”,对学生而言,是个问题。我注意到有些学生会把以前的作文扔了,他认为不过是一次作业,而且得分不高,没有“价值”;但也有学生会保存,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作业”,更是自己的一次心灵活动,保存下来,在以后的年代能形成“比较”,能看到自己幼稚的当年,也看到自己的纯洁的心,为自己童年时的情感思想而感动。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说起保存二十多年前的作文,教育,对他们而言,是幸福记忆,是享受。

        儿童时代,如果缺乏有理智的教育,争强好胜,长成后一般急功近利,性格急躁。有个高一新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全班侧目,教师也感到麻烦,他没有一节课不弄出动静,或是嘲笑同学,或是不顾教学秩序与教师纠缠,他认为这就是“霸气”。原来家长听信社会“励志”演讲,助长了孩子的张狂,他眼里没有了“同学”和“班级”, 他的小学和初中教师也许一直容忍他,不良习惯影响了性格。一年之后,他在这个班感受到孤独,才慢慢懂得守规矩,才知道要尊重他人。一年间,班上许多学生的沉静和谦虚“镇”住了他,他才发现读书多不是用来炫耀卖弄的,不是要把大家“比下去”。他转而变得自卑,毕竟高中教学群体不再想容忍他的“习惯”,先前的张狂没有了,但同学们又觉得他很“可怜”,错误的教育让他丧失理性判断,争强好胜最终让他变得鄙俗。这类教训,学校中太多,教师要有“未来”意识,不能让学生在学校养成不良习惯并带进社会。教师的教学应当与人为善,然而我常看到一些教师没有原则,姑息学生的不文明言行,或是推卸教育责任,把学生破坏班级规则和学习纪律说成是社会问题,这样的“教育”,不如没有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

作者|佚名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199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奖获得者聚首巴黎,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回原处,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学到的东西就这些。


"各位朋友,你们是否觉得这位老人回答得太简单了?细细分析,却不那么简单。


"东西放整齐"——给一生带来高效率,一切用品放置井然有序,想找一本书,想找一个用品随手拿来,不浪费一秒钟,效率自然是高的,每年如此每天如此,人生这部汽车肯定跑在众人之前,从而达到诺贝尔的目标。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朋友"——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呀,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的发现,能让同事分享,他的人际关系肯定好。


"做错了事表示歉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改之,并向受害者表示歉意,真诚实在,这样处事的态度谁还会因为你的一点过失而不依不饶呢?这种知过就改的习惯和品格,必然带来谦逊、和善的情怀,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不专横不固执,永远虚怀若谷,一生不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同时也是善解人意,宽以待人的人。许多人人际关系不好,就是唯我独尊、死不认错造成的,有的孩子的心理障碍也是因为师长不肯认错滥施权威造成的。当真理和虚荣矛盾时,好多人要虚荣而不要真理。心里知道错了,嘴上却不道歉,这样的人在亲子关系中难受儿女尊重,上下级关系中不会让人心悦诚服,师生关系中常常遭受学生鄙视,


所以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是得益于幼儿园的这些好习惯,我深信无疑,正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嘛,这是基础性的作用。


"午饭后要休息,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这决定了他生活规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使我想起了一个私立学校校长成功的秘诀。他总是强迫学生午休,一开始学生不习惯,久而久之,习惯了,一改原来下午上课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状况,学生精神面貌为此改观,学习效率提高了一倍,三年下来综合测评超过了别的学校。我相信,这样三年及至六年(含高中)形成的习惯,一辈子干事的效率都高。


好习惯受用一生。


习惯的力量


思想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三十五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是否成功。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跳蚤习惯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地发出叮叮冬冬的声音。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玻璃片拿开,发现竟然所有跳蚤依然在跳,只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即止,以避免撞到头。结果竟然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


后来,那位动物学家就在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了火。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撞痛(因为它们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量杯以外。这个试验证明,跳蚤会为了适应环境,不愿改变习性,宁愿降低才能、封闭潜能去适应.人类也是如此。


人类在适应外界大环境中,又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困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所以,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高效率人士的40个习惯 

2016-06-10 


为什么有些人一天能够完成很多事,你却常常千头万绪,手忙脚乱?要知道,出色的人并不比你聪明,而是比你更能自控,更有效率。

  

现在就做,学会忽视,提前准备......只要决心行动,生活一定会看到那个足够努力的你。一起来学习,高效率人士的40个习惯↓↓










来源: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家校合作共育]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如何开展“每月一事”(1)

    如何开展每月一事(2)

    发现你的小孩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个好习惯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儿童心理的七个特征

    关于家庭教育的5个忠告

    教育始于家庭

    发现你的小孩

    美国孩子的7棵习惯树

    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整个世界

    ......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