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共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七个特征——《批判性思维工具》: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

理查德·保罗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批判性思维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名词,掌握它,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一名更加出色、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把握职业生涯和人生,乃至把握自己的各种情绪,逐渐不被他人所左右,从而最终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优秀的思考者有一些共同特征,他们会系统认真地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他们不关心对他们智力水平的界定,也不理会智力试验的结果;他们认为无论记忆好坏、反应快慢,学习最重要的事坚持不懈的投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优秀的思考技巧。——理查德·保罗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最缺失的不是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
——《批判性思维工具》经典语录
作者|佚名

如果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为何不去发现和学习那些幸福成功人士的思维技巧呢?

本书将会呈现那些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并提供学习和练习它的方法。——《批判性思维工具》


《批判性思维工具》是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图书,作者是(美)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和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

本书通过对利己主义思维和社会中心主义思维的批判, 教给我们摈弃错误、扭曲和带有偏见的非理性思维, 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来认清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性、真诚和公正的方式观察社会、认识自我和他人。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判断标准,书中提到

7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特征:

第一,精通阅读和大量的写作;

第二,能够掌握并有效运用重复的信息,准确的推理,有效的交流,能够解决问题,并且做出合理的专业评价;

第三,善于详细阐述,评价目标和目的,问题和困难,信息和数据,结论和解释,概念和原理,假设和预想,预测和结果以及观点和结论等;

第四,能够进行清晰准确,严格,有关联,有深度,有广度和有逻辑性的思考;

第五,要做到思维上的坚韧不拔,有责任感,有原则性,要做到思维的谦逊,有同理心和活跃性;

第六,无论是个人还是世界的复杂问题,能够合理的有效的分析原因;

第七,终生学习者能够有效地应对如今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相互依存的社会。


以下收录了部分《批判性思维工具》的句子:

本页收录的《批判性思维工具》经典语录。经典语句摘抄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语录可以了解《批判性思维工具》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批判性思维工具》名句,欢迎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

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潜意识的。而在你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的情况下,要想改变思维的质量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大部分悲观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悲观的一样,他们以消极悲观的方式来思考自我和生命经验,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不高兴。我们都是自己非理性思维方式的受害者,它妨碍我们对机会的觉察和把握,使我们不能专注于最有意义的事情,妨害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

批判性思维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名词,掌握它,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一名更加出色、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把握职业生涯和人生,乃至把握自己的各种情绪,逐渐不被他人所左右,从而最终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优秀的思考者总是在思考他们的思维过程。优秀的思考者认为思维并不是自动的。他们不认为优秀的思维方式是天生的,他们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断对其进行反省和调整。
 
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需要思维坚毅,因为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都包含一定的思维挑战,没有思维坚毅性,就无法克服这些挑战。数学、化学、物理、文学、艺术及其他任何领域的高质量推理都需要思维的坚毅,很多同学在一门科学的起步学习阶段就放弃了。由于缺乏思维坚毅,他们没有能够深入思维这一学科,从而没有获得很深的见解。
 
人脑的三个基本功能:思维、感觉、需要。思维使我们弄清楚当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感觉告诉我们事情是在朝有利还是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需要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或放弃行动。


思维的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他人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准确地再现他人的观点和推理,从他人的前提、假设和观点进行推理。这一特质要求个体积极回忆自己坚持错误的情况,也要求个体有能力辨别在当前情况下可能会犯类似的错误。
 
在信念的形成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者并不被动的接受他人的信念。相反,他们自己认真考虑所处的环境和情势,在认识到合理的权威作用的同时,拒绝接受不合理的权威意见。他们经过深思熟虑而形成思考和行动的准则,而不会不假思索就接受呈现在面前的东西。他们不会局限于公认的行事方法,而是认真衡量他人通常不加怀疑就接受的传统与实践。独立思考者努力把知识和洞见融进自己的思考之中,而不会受到信息来源所属社会地位的影响。对待他人的合理建议,他们不会任性对待、固守己见或者呆板迟钝。他们是自我调控、努力修正自身错误的思考者。他们的行为符合自己所自由选择的价值观。
 
人们往往在某种情境下得出结论,这些结论基于人们无意识中所采用的假设前提。人类经常把自己相信的东西当做假设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论。假设和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它们,人类就无法行动。不管人类出于何种环境,他们都会赋予某种意义。人们自发地进行推论,以促进理解和行动,所以我们完全是自发地、迅速地、不加任何训练和注意地做出推论。

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喜悦、欢乐、沮丧、痛苦、迷惑、欲望、激情和冷漠,是因为我们对所经历的一切处境赋予了意义,我们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去考虑,并和我们认为在类似场景下会产生的感受相联系。这些意义可以基于自身的洞见、客观现实、幻想,甚至是对现实的异常认识。


你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把事物从已有名称中“剥离”出来,还事物以本质。如果你只局限于一种概念(想法、词汇),你只能以一种方式思维,并且这个词语就在思维中与某样事物等同了。

一个人可以听一千场讲座,读一千本书,就好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知识。但是求知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知识进入自己的头脑中。求知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知识。思维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迎接迎面而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

人面对环境时的思考方式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和行动,也随之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正因为社会教化是我们相信,人类是“自由”、“有理智”、“公正”、并且“有爱心”的,我们也就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这样的。词汇在人类生活中往往取代了它们所指代的现实世界。这样,我们经常对一些生活中的矛盾或不一致视而不见,这也是我们人类自我欺骗的倾向。

批判性思维者懂得如何去剥离语言表象,从各种角度来谈论并思考事物。
 
主动真理指主动吸收并灵活运用的知识信息,它们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如果你认真领会,还会使你获取更多的知识。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对过去的记录或报道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并对将来做出合理规划。在任一段时间内,哪怕只有一天,也会有无数事件发生,这意味着历史记录不过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的一小部分;这还使我们懂得,历史学家必须定期做出明智决策,以决定记录中应该包括什么,排除什么。
 
同样,中国人无需这种社会环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自然语言(如法语、德语、英语、斯瓦西里语、印地语等)这个宝库中所包含的的概念和操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群体所蕴含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
 
只要你进行推理,你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带着某种目的,运用一定的观点和概念,根据一些原因、信息和假设来做出富有涵义和价值的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思维使们弄清楚当前发生了什么;感觉告诉我们事情是否有利;需要则促使我们是否采取行动。
 
本能地厌恶思维困难,往往选择容易的事情,选择最省事儿的方法,这就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本能。
 
批判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会把思想中潜意识的部分提升到有意识的层面来,包括确认和重建自己做出的推论,从而明白自己是如何通过推论增加经验的。
 
我们自己对所处环境赋予了相应的意义,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考虑事情,并与我们认为在类似场景下会产生的感受相联系。

 
人类处理一切问题时,都认为它们可以被破解或赋予意义,由此可以创建概念并做出推论——甚至推出更多概念。我们做这些完全出于自发习惯,通常没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非先漫无概念地区感知事物,然后再刻意把它们分类并理解。相反,当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它们本身好像就已经有了名称。
 
优秀的思考者有一些共同特征,他们会系统认真地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他们不关心对他们智力水平的界定,也不理会智力试验的结果;他们认为无论记忆好坏、反应快慢,学习最重要的事坚持不懈的投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优秀的思考技巧。

我们往往会因为融入社会体系而误用或混淆一些概念,而导致理解的偏差。我们必须区分清楚社会环境和自然语言环境中语言概念的差别。例如,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都操同一种语言,加拿大、爱尔兰、苏格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人都说英语,他们基本上拥有同一套概念体系(从他们在语言上的熟练程度来说);然而,他们的社会环境却是不同的。
 
鼓励你做到思维谦逊,帮助你提高对思维自负的警惕。从现在开始,看一看你是否能够提高对自身知识局限性的意识。努力发现自己的自负思维。当你发现了自己的自负思维时,你应该为能发现自己思维中的弱点而奖励自己。


作者简介——
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

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他建立了批判性思维中心、国家批判性思维论坛以及国家批判性思维学会,曾组织、主持过20次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他建构了三因素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即推理元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质三要素,每个构成要素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译者:侯玉波——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香港青年协会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怀疑和批判精神推动着人类进步


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怀疑是人的天性之一,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表现,是发现缺陷、谬误,寻找真相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类共同认可的探索、修正、纠正错误的路径的一条必经路径。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从怀疑开始的。对前人认定的,或是对官方所言一概认可,一味盲从轻信,时代就难以再进一步,真相就不易最终浮出水面和最终确认。
怀疑,是指心中存疑。只有满含好奇心的人才敢于怀疑,只有怀疑才能引起质疑,只有质疑才能发现缺陷和谬误,才能澄清真相,才有可能纠正错误,探求真相、真知。
 
与怀疑相关的还有多疑和质疑两个词。多疑是指多疑惑,疑心重。质疑是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在当今社会中,这三个词的合理顺序应当是多疑——怀疑——质疑这样的次序,具备多疑心,方有怀疑的动机和欲望,有了怀疑并有了疑点方能质疑。 

陈寅恪的一个读书原则:不惟书,敢质疑。
 
在某些社会环境中,多疑被认为是不正常的、病态的,然而在一个虚假肆虐的社会中,面对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十全十美高大全式的“先进英雄”能被轻易地一概认可么?处于假货层出不穷骗局密布的环境中,睁大双目还落入圈套者比比皆是,假货猖獗横行,多疑是多余的么?
 
今天,不是社会中的人都有“疑心病”,而是社会的一些现象把人逼成这样,把心智健全的一个个正常人改造成仿佛心理有病的多疑病患者。那么多违背常理的东西,难道当时就没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吗?当然不是,而是人们有疑而不敢言。

因此,没有怀疑,就没有真实和真相,更谈不上真知。怀疑是一种极其难得的优秀品质,甚至是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维护良知正义的必备素质。

质疑是在怀疑的基础之上,经过理性分析发现疑点,继而提出质疑要求疑难解惑。怀疑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没有怀疑就没有质疑,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思维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对固有“权威”的怀疑和随之产生的质疑。在科技领域尤其如此。

拉瓦锡质疑“燃素说”,由此发现了氧气和燃烧的原理;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适合高速运动,由此发现了描述空间扭曲的相对论;熊彼特质疑“剩余价值”学说,由此奠定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家精神理论,促成了美国经济持久的繁荣……

质疑是人正常思维和理性认识分析事物的思想反应,而非有意挑刺儿找茬儿唱反调。质疑过后的英雄更经得起历史检验,事情真相经过认真过细地审核甄别,是真是伪更加清晰明了,每一个被喻为的真理形成无不经过这样的过程。质疑是分辨对错真伪的试金石。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只有假货才会害怕质疑。虚假的理论如同堆砌的雪人,见不得阳光,走不动路,炽热的阳光一照射,多高的雪人都会千疮百孔、化为乌有。是否真实真相,拉出来见见阳光走两步溜溜就行,无需多费口舌。

真实真相不在于吹鼓手如何美言,更无需权力如何费劲包装宣传,经得起千锤百炼,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怀疑是智慧的开端,怀疑精神是一种时代进步所必需的过程和标志,是对真实真相一种本身负责任的态度,非但不能持逆反心理敌对眼光和态度打压,反而要加以呵护、珍惜和鼓励才是。
 
优秀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一定是从相互质疑、反复较量的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正是有了不断的质疑,社会才能充满真实,社会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走向真正的法治和文明。
 
多疑,是充满怀疑精神的一种状态,在非正常状态下尤其必不可少。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每遇见一个人事物,就要先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一听就信,更不能迷信权威,应当时刻保持审慎,仔细对比甄别,努力挖掘事实真相。多疑既不犯法不犯规不触红线,又能尽可能地避免盲目吃亏上当,所以,多疑怎么能成为一种罪过呢?多疑不是罪过,而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难得糊涂、得过且过,才是罪过,才是病态。
 
在一个安全感和是非观缺失的社会,一个契约精神亟待建立的社会,多疑是最正常不过的心态,质疑是公民实现自己权益的必要手段。要祛除人们的多疑心态,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也只有这样人们的疑虑方可渐渐消退,社会的诚信才能一步步建立起来。

(本文源自网络)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