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储昌楼|新特教:新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基因重组”

储昌楼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与特殊教育联姻而成“新特教”,从特教事业发展路径到特殊学校管理创新、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新思想、新内涵、新方法。

新教育“为了一切人”理念会推动特教进一步向融合教育转型升级;新教育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策略会促进特教学校品质办学、内涵发展;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会丰富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行为;新教育未来学校建设规划会加快特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储昌楼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新教育”是什么?新特教“新在何处”?
——《新特教:新教育与特殊教育
的“基因重组”》系列之一
作者|储昌楼
 
新特教与特殊教育的“基因重组”,将具体的表现在“九个新”:一是高扬融合教育的主帆:特教主体的新理解;二是生命的诗意栖居:资源教室的新建设;三是让生命自由伸展:个别化教育的新样态;四是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融合教育课程的新建构;五是文化立校课程育人:更高质量的新方针;六是未来学校的曙光:学习共同体的新视域;七是新教育十大行动:特校品质办学的新路径;八是特殊教育生命叙事:专业成长的新密码;九是激活教育磁场:支持保障的新维度。九九归一,特教赋新。——储昌楼


2020年5月16日下午,由新教育研究院、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联合发起,全国各地新特教资源共建学校共同举办的以“关爱特殊儿童,办好特殊教育”为主题的“‘新特教’线上教育成果分享活动”如期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教授发表了新特教的视频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新教育”是什么?
新特教“新在何处”?

朱永新教授指出:新特教发源于“新教育”的理念,也是新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和发展。新教育实验,是20年前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它是一个以教师的成长为逻辑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目前已经有一百六十多个实验区,五千两百多所实验学校,全国有五百七十多万人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2018年新教育实验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基础教育的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朱永新教授关于新教育与新特教的介绍言简意赅,我不防再稍作展开。
 
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十大行动”。

在许多新教育人看来,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一种教育的崇高感。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个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教授曾经从“新教育”、“行教育”、“幸教育”、“星教育”、“信教育”五个方面阐述过新教育。

新教育的“新”有三个基本含义:一是作为名词的“新教育”之“新”,表示新教育的传承意义。二是作为形容词的“新”教育。是指我们的新教育,并不是历史上新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教育实验和教育革新运动。三是作为动词的“新”教育。这个意义上的“新教育”,应该是创新、改革与革新意义上的“新”,用具有新教育自身鲜明特征的理念、课程、教材和方法,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新教育也是“行”教育。新教育旗帜上清晰写着“行动就是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新教育一直强调把根深深扎在教学中,把根深深扎在孩子心里,用行动去改变。所以新教育者是擦星族,把星星擦干净。一直在努力推进着课程的变革、教育的变革、学校的变革。

新教育还是“幸”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反对以牺牲孩子当下幸福为代价,如果孩子在童年没有幸福快乐的体验,他的人生就蒙受永远的阴影,而一个教师不能够体验教育职业带给他们尊严和幸福,他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成就。一位教师只有真正的体验这个职业带给他的满足、尊严和幸福,他才会有职业上的成就。

新教育还是“星”教育。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子,总不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只是拿着抹布和水桶擦星星,新教育把自己的清楚和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教师都真正理解教育,都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我相信我们教育一定会做得更好。

新教育也是“信”教育。新教育的理念就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新教育还有两句流行的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意味着希望和愿景,岁月就意味着坚持,表达对世界、对生命、对教育根本的信任。

新教育的五个新,也是特殊教育的价值追求。新教育与特殊教育相遇,碰撞出了“新特教”。命名为“新特教”,不是为了“故弄玄虚”,更不是指斥非“新特教”的都是“旧特教”。“新教育实验”的重大项目,都以新字命名,比如新阅读、新父母、新职教,新教育的特殊教育项目也就简称为“新特教”。

当然,称之为“新特教”,更是因为新教育为特殊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丰富的新教育元素,并且进行着“基因重组”,赋予了特殊教育新的内涵。

新教育实验之初,就提出三个一切的价值取向:“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一切的孩子就包括那些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朱永新教授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新教育与特殊教育渊源很长,在2002年教育战线创办的时候,就特别设立了一个“特教论坛”,苏州特校的方红老师就是第一任的特殊教育论坛的版主,副版主就是常熟市特校陆振华校长。就曾经担任过特教论坛版主,陆振华校长十几年如一日推动区域随班就读工作,由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申报的教育成果《融合教育背景下县域“特教班”运行模式 的研究》获“国家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获得此殊荣的全国特教项目仅北京教科院和常熟市两家。这是常熟特教模式的一大创举,也是新教育理念在特教应用的重大成果。

新教育倡导为了一切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将目光落在那些特别的孩子身上,就会给予特别的关爱,讲究特别的策略,投入特别的精力。就要争取让所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都有学上,而且上好学。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民生的提高,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普通教育学校就近入学,从“随班就读”到“融合教育”,是时代潮流,是特教发展趋势,更是新教育特殊教育理念的大力倡行。新教育实验区、新教育实验学校积极主动地推动融合教育的事业,融合教育成为特殊教育转型升级的重大策略与实践。

全国新教育的示范实验区江苏省海门市,就是区域推进融合教育促进特教事业新发展的典范。我在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新教育好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就以“普特融通”为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为指导方针,以“资源中心”为平台载体,以“创新生成”为发展模式,以“课程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力,以“康教结合”为服务品牌,以“家校合作”为保障特色,以“多元发展”为培养目标,走出一条新教育新特教的“娄江之路”。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如何推进新特教?
新特教有哪些重要领域与方向?

朱永新教授就新教育和特殊教育“基因重组”,作了具体阐述。

1.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新教育的理念,对于特殊教育而言,就是不放弃每一个特需儿童,通过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2.追求学校文化自觉

新教育倡导,学校文化建设,我们认为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生活。在特殊学校或普校资源教室的文化建设上,应该可以以“生命化”为主题进行建构,在生命化的环境里,课程与学生的生命体验相匹配,保证学生“有生命”地学习课程;在生命化的环境里,责任与教师的职业信仰相匹配,保证教师能够真正地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去负责任,拓展学生生命的长宽高。

3.构建学习社区

去年我出版了一本新书叫《未来学校》,未来的学校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而是紧密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学习社区。对于特校而言,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让特需儿童适应社区、社会生活,不是封闭在特殊学校中来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和普通人的深入的交往交流中来学习,来锻炼本领。

4.扎实开展个别化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让走进学校的孩子人人都有进步,都有成长,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幸福,这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教育的本真。特需儿童因为这样那样的身心障碍问题异于普通儿童,尊重个性、关注差异、多元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应该是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养。做到对特需孩子早发现、早干预、早训练,关爱每一个特需学生,建立完善的个别化教育体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研发适切的个别化训练课程等。通过评价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都能够被满足。

储昌楼: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5.构建适切课程生态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帮一个生命成长一点,就是将世界完善一点;让一个生命延长一点,就是把世界扩展一点,这也正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综合语文、数学等相关课程,在不改变现有课程形态的前提下,把新生命课程的每个版块内容,与现有的课程进行有机对接,找到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交集,以此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6.扎实开展养成教育

从个体成长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创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备保障。对于特需学生而言,不管是知识技能学习还是居家生活本领提高,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新教育的每月一事对一个人一生有用的12个好习惯做了初步的探讨,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来研发特需孩子的行为习惯,对于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来说,很多正常人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应该更细致更深入把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在他们学校的日常行为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乃至自理技能。

7.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区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新教育特别倡导家校合作共育,我在前年也专门主编了一本叫《这样爱你刚刚好》为我们的家庭更好的了解孩子、认识孩子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蓝本,那么特殊教育跟正常儿童的发展还有特殊的一些规律,更需要我们的父母亲来深入地进行学习,掌握和了解我们的儿童心理,掌握和了解我们的教育规律,俺么家庭、学校、社区怎么样构成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创建合作的内容和方式,拓宽和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新教育学院也专门成立了“新家庭教育研究院”,我愿意跟大家能够一起努力。

朱永新教授在讲话中对新特教线上资源平台的建设成果表示了肯定,对新特教表示了更多的期望: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人的教育理想,疫情期间,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苏州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代表的新特教人率先发起“新特教线上资源平台”倡议,联合全国百余所特校力量,构建线上特教资源,百校千课,共建共享,疫情期间线上驰援湖北等全国特殊学生及其家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平台涵盖课程243科,课时超过1500课时,平台注册用户已达4027人次,除台湾、澳门外,全国其余省份均有用户注册“新特教”线上教育平台。相信新特教的发展必定能够推进我们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新教育实验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路,我想我们的新特教也是努力地为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去探索一条路径,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造福全国的广大特需儿童,使他们同在蓝天下,同享幸福而完整的学习生活。我们祝愿这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也期待新特教事业能够造福我们更多的孩子。


学习朱永新教授的讲话精神,结合自己八年多融合教育的认识与体会,我愿进一步的解读新特教丰富的内涵,助力新特教事业的发展。

新教育与特殊教育联姻而成“新特教”,从特教事业发展路径到特殊学校管理创新、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新思想、新内涵、新方法。新教育“为了一切人”理念会推动特教进一步向融合教育转型升级;新教育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策略会促进特教学校品质办学、内涵发展;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会丰富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行为;新教育未来学校建设规划会加快特校育人模式的变革。

新特教与特殊教育的“基因重组”,将具体的表现在“九个新”:

一是高扬融合教育的主帆:特教主体的新理解;二是生命的诗意栖居:资源教室的新建设;三是让生命自由伸展:个别化教育的新样态;四是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融合教育课程的新建构;五是文化立校课程育人:更高质量的新方针;六是未来学校的曙光:学习共同体的新视域;七是新教育十大行动:特校品质办学的新路径;八是特殊教育生命叙事:专业成长的新密码;九是激活教育磁场:支持保障的新维度。九九归一,特教赋新。

未完待续。

储昌楼:《新特教:新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基因重组”》系列之二:《高扬融合教育的主帆:特教主体的新理解》见下期。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