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芳芳:不是神话——他的行动是一个证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命语文熊芳芳 Author 熊芳芳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阅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教育应该“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永新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真正伟大的人都是谦逊温暖的,阅读这本著作,你会看见他火热清澈的赤子之心——推荐朱永新老师新书《名家论语文:语文阅读与成长》——熊芳芳


有书香才有故乡
作者|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朱永新教育观察】#友人赠书##我的小书##书香中国# 收到了山东教育出版社寄来的《名家论语文丛书》。我的小书《语文阅读与成长》也忝列其中。语文教育家、丛书名誉主编刘国正表示,“《名家论语文丛书》不仅是一套语文教育学术力作,也是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检阅,相信会受到广大教师朋友的喜爱,也必将进一步发挥语文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立德树人的作用,有力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现代化。”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丛书主编曹明海表示,《名家论语文丛书》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第一次系统呈现我们自己的语文教育名家的作品。中国教育史本质上就是语文教育史,要写新中国语文教育史,就必须写好我们的语文教育名家。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智慧、情感与理思、教学与研究,能直接勾画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育的课改轨迹和实践成果。 当初我几次婉拒,表述自己不是语文的专家,但是主编坚持:阅读是语文最重要的内容。感谢来自一线的优秀语文老师熊芳芳帮助编选并且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语文阅读与成长》,本来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有书香才有故乡》。

他的行动是一个证明 
——《语文阅读与成长》序:不是神话
原创|熊芳芳

当朱永新老师吩咐我为他的新书写序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可能听错了。这不合常理:我何德何能,有什么资格为朱老师写序?


作者,熊芳芳

诚惶诚恐地推辞过,无果。

后来,渐渐想明白了:朱老师已经重新定义了“作序”这件事,我又何必庸人自扰?

以一个普通老师的视角去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以及我自身在新教育阵营中获得的成长体验和思想革命,或许有与名人权威作序不一样的意义。

因为新教育本来就属于田野,属于草根,属于每一个有教育信仰的平凡而不普通的人。
 
他的人生是一个邀请
 
行动中的我,在知天命之年,开始懂得讲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嘴”说话,而是用“心”说话。写作这篇序文的时候,我们新教育实验团队的骨干成员,正在四川大地震后建立的八一帐篷小学,用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抚慰劫后余生的学童们那满目疮痍的心灵。



我们的团队赶赴灾区后,很快就与北川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徐正富走到了一起。讲到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学生向自己求救并死在自己面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一向乐观健谈的徐正富,一次次流出揪心的泪水。他们说,北川几所学校损失惨重,而北川很多很多教师们仍然坚守岗位呵护学生,即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丧失了亲人。记者来采访,上级部门要写事迹材料,没有人愿意写,因为整个教师群体都是好样的。

听到这些,我再一次明白,在洁净的心灵面前,语言是黯淡的。讲演者需要训练的是技巧,是思想,是行动,然而声音大未必诚实,离开了爱人爱世界的心灵,最高技巧的演讲,也会蜕变成缺乏人性的煽动。
 
读到《新教育讲演录》的第一版序《用心说话》中的这段文字时,我被深深地震撼。

这样一个人,在拥有了令世人仰望的不可思议的丰富之后,还能葆有这样一颗纯粹的心。澄澈的天空才可能高远,平庸如我,在此之前很难想象世间会有这样的一种纯度和高度。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州大学长江学者王尧教授在为“新教育·回家”撰写的前言中说:“多少年以后,教授朱永新北上,他的行囊里装满了两个故乡的细节和在苏州萌生的‘新教育’思想。这是一次远行,如铁轨一样长,像天空一样远,朱永新的内心则始终贴着江北的麦田和江南的稻花,回旋着校园内外的朗朗书声。在空间的不断转换中,‘新教育’成为朱永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仍然是一介书生,他仍然在文章中梦想。”

这样一个人,用热情与智慧准备了一席盛筵,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邀请,邀请我们选择理想、激情、善良、纯净、诗意和光明,平庸如我,在此之前从不知道世间会有这样的一种温度和亮度。

这样一个人,领着一群充满激情、梦想和个性思想的人,在天空中张扬起猎猎的生命的旗。那如火如荼的场景像一股强大的洪流,将伫立观望的你、迟疑不定的你、冰冷漠然的你、槁木死灰的你……席卷而去,由不得你自己去把握,用不着你自己去寻找。那,就是一个最耀眼的方向,一个最朴素却又最奢华的梦想。



他的梦想是一个天堂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儿童不论生在何处,不论性别,不论家庭背景,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一定充满求真的好奇和创新的勇气,充满人性关怀和审美情趣,这样的终身教育就是所有人幸福完整的生活过程。”

“我们坚信新人文教育行动终将实现——我们培育出的一群又一群孩子长大后,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
 
是的,他的梦想,是一个天堂。

天堂,不是那个想象的远方,不是出于揣测和臆想。那条让人激动的大道,正通往温暖的心房。那种从活水的泉源喷涌出的甜美思想,那些洒落在久旱之地的甘露,仿佛一粒种子落在广袤的原野,在阳光下结出百倍的果实。

我们流泪,但决不表明绝望;我们清贫,但决不表明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不得不活在他乡,却不能说明陪伴我们的只有帐篷和秋月的寒光;我们歌唱着奔向死亡,恰是活出了生命真正的辉煌。我们把生命的渴望,和因渴望而来的敬虔和真诚,青春和荣美,幸福和至爱,希望和挂怀,燃烧在一个与现实利益无关的层面上。

我们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为朋友摆设筵席,为他们献上俗世没有的礼物和喜剧,献上我们的梦想,以及与梦想相关的歌唱,让干枯的心灵在它那里得到安慰,让被压制的生命在它那里得到自由,让受伤的玫瑰在它那里重吐芳香,让绝望的骏马重又奔跑在山冈。

幸福的竹笛开始在我们心里奏响,艳丽的花朵复归它开放的真义,童贞的双眼洞明了繁星闪烁的定律,为我们阐明生命至高的意义。



他的意义是一个提醒
 
“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生息繁衍、抵御侵略和兴旺发达的巨大动力以及国家强盛的重要象征。”

“教育对于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宣传、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作用,对于形成民族自强意识、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性的影响。”

“新教育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寻根,是寻找这一文化的创造根源,使得生生不息的创造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也因此,随着新教育的深入,它将越来越把自己与原初的儒家精神与道家思想关联起来,并以创造性地阐释那些塑造民族精神的经典为己任、为依据。作为栖息于此一文化、此一语言中的新教育,它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当前的语境下,重新活出‘生生不息’‘仁(不麻木,恕与爱)’‘恻隐之心’与‘浩然之气’的儒家精神,和‘道法自然’‘天、地、人、道’和谐四重奏的道家精神。”

“每个生命将依据自己的生命密码和存在境域,成为独一无二的生命叙事者,这一个个创造性的个体,将共同构成一道新的精神风景线。这样,我们的教育使命也在其中得到了安顿,既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也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找到归属。如此,学校将重新回到文化与社会的中心,引领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教育,为了“新”的中国。

新教育,“为爱而来”,“为中国而教”。

真正意义的教育,应该能够改变一个民族的气质,提升一个国家的价值。新教育,承担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使命。

他的意义,是一个提醒。一个早春隆隆惊雷般的提醒,一簇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的提醒。

“无缝的石头流不出水来。谁不能燃烧,就只有冒烟。——这是定理。生活的烈火万岁!”(奥斯特洛夫斯基)

燃烧,需要奉献的精神,需要舍己的勇气。但是,对生活一毛不拔的人,又怎能奢望从生活得到什么?又怎能照亮一个世界,温暖一些心灵?

《华人时刊》2008年第1期的“人物”栏目,以14个页码的篇幅给他做了一期封面人物专访:《大写一个“人”》。作者吴澔瀚花了七年的光阴(从2001年到2007年)才完成深度采访和精彩报道(要想相对完整地了解朱老师,此文必读),而朱永新老师的教育人生,在12年后的今天更加如火如荼,终成燎原。

历史是一段需要照耀的长途,没有光明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光明却仍不肯上路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探索新教育,缔造新中国,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他的行动是一个证明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心也许很小很小
世界却很大很大
 
站在祭坛上献歌,我们成了天使的角色,将歌声汇成生命的河,编织整个夏天最茂盛的颜色。

今天,新教育的季节应该正值夏天。朱老师和新教育人一起,用行动证明了这个季节别样的美丽。

林语堂在他的《人生自然的节奏》里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

新教育以燎原之势在全国燃起,它的温度让夏天不再宁静。新教育在行动中已经获得他们想望的东西,但新教育人永远拒绝停步。他们已经拥有了早秋的丰硕与明澈,却仍永葆初夏的蓬勃与激情。

因为新教育人是深邃的思者,也是敏捷的行者,思者无域,行者无疆。他们的灵魂被理想的激情燃烧,他们的心灵被行动的热血淘洗,他们不停地叩问自己:对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我们想做些什么?应做些什么?已做了什么?能做些什么?我们因什么而来?我们为什么而行?我们要去往哪里?

他们永远不忘初心,却又时刻在重新出发,在他们的身后,梦想的种子纷纷扬扬地落入肥沃的泥土,充满欢喜的成长每一天都在结出果实。

他们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真理的力量,他们永远能够在茫茫海雾中清楚地辨识一个简单的信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他们同泥土为伍,却总有云彩作伴;他们汇集了地上的雨露,却凝成了天上的锦绣……
梦想进行时,奋斗进行时,幸福进行时,快乐进行时,一切都是正在进行时!
 

他的奉献是一个春天
 
他说,“向没被污染的远方重新出发”。

他说,“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教育”。

他说,“永葆童心,便是哲人”。

他说,“四季当歌,且以永日”。

他说,“有价值的人生从有价值的阅读开始”。

他说,“用心做人,用脚思考”。

他说,“做贵人,不做匠人”。

他说,“正确的琐碎创造伟大的历史”。

他说,“推开窗,眺望世界,扎根田野”。

他说,“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他说,“你的贡献,便是你生命的密码”。

而他的奉献,是一个春天。

中国的春天,教育的春天,生活的春天,心灵的春天。这个春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个春天复苏生命,孕育希望。

新教育实验从启动之初,就举起了“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的旗帜,提出了“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等主张。新教育开发的晨诵课程、“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课程、听读绘说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百幅名画赏析课程、百首名曲赏析课程、生命叙事剧课程等都是新人文教育的美丽载体,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推进每月一事、研发卓越课程、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及新科学教育等都是新人文教育的幸福之路。

他说,现在有人说素质教育过时了,要提核心素养了,“我觉得,关键并不在于讲素质或者素养,而在于我们究竟要办怎样的教育,培养怎样的人。一个好的教育,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生命教育。“从人自身最终发展的完整性来说,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新教育提出了“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主张,“自然生命”强调“长度”,“社会生命”强调“宽度”,“精神生命”强调“高度”。从学理上看,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原本就属生命的范畴,即使是素养,也是植根于生命之中的生命状态的凝练与表现。



他说,素质教育是站在基石上起飞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阅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教育应该“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2000年,新教育从苏州启航,经过近19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2019年)参加实验的学校已经达到5000余所,县级以上的实验区147个,50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这是一个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而言在全世界都堪称佼佼者的教育实验。
 
这一切,不是神话。

是奇迹——

生命的奇迹,教育的奇迹,种子的奇迹,岁月的奇迹。

作者介绍:熊芳芳,“生命语文”首倡者、“微写作”创始人、湖南师范大学实践型专业硕导、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者、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百年中国语文人”、《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新闻当事人、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多部名师研究丛书收录的10位名师之一。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