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明新: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做一个终身学习者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李明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与教师的价值不会削弱,只会要求更高。“教书” 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替代,但“育人”包含的情感性、价值性、创造性内容,是无法替代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教育,如何做教师。

有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诉求,我们的教育才有理想,才有希望;我们的学生才能发展,才能完善。——李明新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李明新:别让幸福成为教师的奢侈品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关于未来时代基础教育的思考

原创|李明新 

今天,大家坐在一起探讨教育的问题,大家都是热衷教育工作的人。热衷教育工作的人,一是要探索教育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二是要预测或者预见教育的未来,这样使我们教育的改革更有方向感;三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教育的实践创新,我们的校长如何通过管理,如何通过办学,来实现教育的创新,我们的老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对教育都有独特的认识、感受。

我在北京小学工作33年,从实习就在,然后就留在了学校,我从一名老师成长为现在这个学校的校长。应该说我很珍爱北小这块土地,我对教育的很多思考都是在这萌生的,我很多教育的改革实践也都是在这开花结果的。
我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基础教育的问题。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从古至今都存在,古今中外都有,但是我今天这个语境说的是什么?是时代文化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是不是形成了终身学习的这样一种文化,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或者说主流的群体是不是具有终身学习的素质?因此,我提出的这个概念是一种文化概念,过去有这样的概念,但它并不普及到每个人,甚至并没有让我们每一所学校将它自觉的作为一种未来的培养理念去落实。
好的教育总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好的教育有责任引领教师、家长、学生,甚至整个社会,把盯着眼前知识与分数的头抬起来,把目光投得更远一点,展望“未来”的时代、“未来”的社会、“未来”的人。因此,教育要预见未来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了“未来”意识的教育不是高质量的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未来时代。未来绕不过去的话题:智能时代与长寿时代的教育。
智能时代和长寿时代已经走来。
我们先来看智能时代。首先智能时代是无法回避的,因为我们现在有的手机是智能化的,我们开的车已经开始智能化,智能时代无法回避,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无论它是否能在短时间完成,它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弱智能发展到强智能阶段再到超智能阶段。当下,智能时代已经开始影响我们。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一定会得以极大改变。而教育方式最终也将实现变革,尽管这一变革可能是谨慎的、缓慢的、悄悄的、渐进式的。尤其是基础教育,因为它是面向人。变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供给方式、学习方式等。
长寿时代已是现实。前两年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7岁,一线城市超过80岁。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甚至达到百岁。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科学家预测00后有50%会达到百岁。百岁人生正在走来。
百岁人生,从三段式到交叉反复式走出“教育——工作——退休”模式。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就曾提过,人生阶段交叉反复将成为常态。老年并不等同于退休和衰老,老年将成为全新的学习、创造、娱乐的新阶段。
教育的对策,培养终身学习者。时代需要教育不断变革,随着时代在变,教育一定在变,但是变的时候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教育哲学总是提醒我们,当你思考变的时候,你一定要想不变,这就是教育哲学。我发现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就是教育的任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发展人。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最后一定落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认为要瞄向人的“终身”来思考素质的培养。

 “终身”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终身学习者的素质?
第一,主动适应与变革创新的能力。
未来的时代是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我们是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为载体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是载体。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让学生生成一种什么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与积极地变革创新,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无法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社会各领域的变革,可能不只是节奏在加快,而且存在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就如同电子商务的大量应用会使商业运作模式发生变化一样,无论买家、卖家,还是物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未来具体的生活形态是难以定论的。今天“躺平族”的出现应该引发我们思考未来的教育与人。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有阳光的心态,具有主动调整适应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使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不慌乱、不盲从、不麻木、不停息,勇于进取。



因此,我认为未来课程教学中必须关注:
积极的心理状态
理性思维与独立主见
探索发现未知的好奇心
自我学习更新能力
直面困难的勇气意志
创新精神、创意思维与创造能力
第二,守住道德与自律自控的能力。
未来时代需要加强伦理道德与新规则坚守。当下,道德、思想、心理健康等问题已经是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的紧迫问题,更是未来时代面临的问题。台湾高振东先生说,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就是堕落的催化剂。道出了德育教育的时代使命。
现代社会发展,新诱惑增多,个人空间的加大就要求我们能够具有摆脱诱惑的能力。像经济利益的诱惑、刺激性电子游戏产品的诱惑等。比如,培养信息免疫力就非常重要。
尽管超智能时代的问题难以确认,但是霍金仍多次警告预言超智能时代的危险。2014年12月,在接受采访时,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工智能(AI)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终结者,他主要担心的是那些达到或者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它们会快速地发展和更新换代,但人类受制于缓慢的生物进化,无法与之抗衡,终将被取代。
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作出牺牲。
可以预见,这些问题涉及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人类的关系。有规则意识、有道德准则、有人伦理念、有自控能力,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
教育应该是面向个人和人类的问题。因此,未来抓道德教育(包括科学伦理)、法制教育、抗诱惑能力(意志)的教育、自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和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让学生从小培养起好的品行、品质、品格。



第三,珍爱生命与享受生活的能力。
现代教育必须关注人未来的生命状态问题。人所受教育的一切目的,是使人活得更像人,成为一个追求幸福生活、享受人类文明的人。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人,必须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之旅拓展无限的、丰富而有意义的幸福空间。未来时代,是物质文明更加丰富的时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将提高层次。如何支配个人的时间,如何丰富生命的意义,如何在劳作之余享受人类积累的文明成果,则会自然而然地摆在我们面前。简洁的说,就是社会的精神文明、人的精神生活如何跟上时代步伐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追求与享受幸福的能力。比如生命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健身教育、休闲教育等,都将为此拓展新天地。一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只会应试,或者只会在虚拟的空间存在,不爱艺术,不爱体育,不爱阅读,不爱交往……那他的未来人生注定毫无生机。
我们必须重视精神层面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审美艺术的、人生哲学的。未来人将从高科技中获得便利,而从非高科技中寻找幸福。教育最有价值的将是非高科技因素的深刻影响。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学校与教师的价值不会削弱,只会要求更高。“教书” 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替代,但“育人”包含的情感性、价值性、创造性内容,是无法替代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教育,如何做教师。
有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诉求,我们的教育才有理想,才有希望;我们的学生才能发展,才能完善。
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是通往自由的入口......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