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2016-04-10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核心理念之一

[周末 平庸优秀卓越 杂谈]


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往往只在于一件事

文|燕 麦


有个朋友给我留言,说生活总是忙碌,一本书在桌上躺了很久,一直都没有看。想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总是那么矛盾。

 

没错,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的年代。每时每刻,无数琐事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就在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的客户又打进一个电话;那边的房租就要到期;下个月的英语考试近在眼前……一边奔波于眼前的苟且,一边梦想着远方的田野。而你的手机里,还躺着未曾追完的电视剧;周末的舞蹈班和演讲班,一样都不能落下。仿佛只有这样用力地生活,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然而,一味地忙碌并没有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反而让一切更糟。大部分人的碌碌无为,并不是因为做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做得太多。

 

我曾经也是个忙忙碌碌的人,四处涉猎从不停息。工作中的完美主义让我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经意的纰漏,就会显示自己的无能。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很多我们孜孜以求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著名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大部分人的主要成就,都来自于那些少数的重要事情。

 

我们部门去年招了一个新人,负责产品的采购计划和执行。然而没到两个月,她就提出了离职。原因是这份工作实在太累,她天天加班,已经没有了个人生活。

 

这个说法让我们惊讶不已。她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大,又怎么会天天加班呢?后来这份工作由一位管理培训生接手,他做起来轻松自如,毫不费力。问起原因,他说,之前那个天天加班的人,太过吹毛求疵,每一封非正式的邮件都要反复推敲。这样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不累才怪。而这位管理培训生,经过专业的考量和分析后,用大部分时间去做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给公司节省了200万美金,他也因此获得了年度贡献奖。

 

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往往只在于一件事。优秀的人能把这一件事做好,而平庸的人做了太多事情却依然碌碌无为。

 

想做的事太多,应该做的事也太多,然而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你是否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

 

我的一位朋友汤先生,曾经一度在人生的低谷。丢了工作,和女友分手,社交圈狭小,处处碰壁。越是如此,越是不甘心。当他混迹于各种俱乐部想要寻找新女友的时候,我给了他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建议。从此,他不再混迹于俱乐部,也不再急着寻找新女友,而是全力以赴地开始做一件事情:工作。如今,他已是一名高级项目经理,年薪40万,身边的女友亦是才貌双全。

 

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你做成了一件事情之后,其它各种好事都会接连而来,人生就会有奇遇。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找到那个多米诺骨牌的起点,从这里开始,带动你的整个人生。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这不只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曾经有人反驳我说,她去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专心怀孕,结果没有怀上,浪费了一年。我笑。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但也不能拉到篮子里就是菜啊。于是有人问我,最重要的事情,究竟应该是哪一件?我想,以下这些方法,也许能帮你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首先,这件事必须和你的人生宏图息息相关。如果只做一件事情,让你觉得自己没有白活,你会做哪件事情?第二,这件事情有明确的描述。宽泛的画画、写作、旅行,并不能成为一件事情。第三,做了这件事,其他的事都变得简单或不那么重要了。

 

比如,如果你只做一件事情,能够成为一个旅行家,你会做哪件事情?也许,你开了一个博客,专门写不同地方的美食以及人们对于食物的不同态度,这将会成为你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由于角度新颖,渐渐获得了一些关注,于是有人来聘请你做导游,有人请你给餐厅或旅行社写广告软文,还有人约你写一本关于旅行与美食的书。你的业务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忙,渐渐地没有时间再写博客。那么,在这么多事情当中,只要做了哪件事情,就会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或不那么重要了?写一本书,能让你有更多的成长。同时,书的内容还转化成你的博客文章。于是,写好一本书,就成了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努力做好一件事情,是成功的法则。人生太短,我们没有时间为太多不相干的事情分心。人生其实也挺长,足够你把一件事情做好。不时地问问自己,做哪一件事情,能够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做哪一件事情,能够让我的工作获得提升?做哪一件事情,能够让爱情升温,让家庭和睦?

 

纷杂世界里,并不需要做太多,只做一点点就好。不怀疑,不慌张,才能从容看世界到地老天荒。






每天静心做一件事,就是高品质生活

文|艾小羊 


木木有段时间没来咖啡馆了,我有点想他。他是咖啡馆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之一,无论是约朋友聊天还是约人谈事,都随身带着纸笔,哪怕只有十分钟的空闲,也拿出笔来写写字。他写字的时候,全神贯注,谁从身边走过他都不管。

 

  当很多人羡慕木木能静下心来时,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生活才美好啊。”

 

  去年底,我接手了一个新项目,每天都在忙乱与焦虑中度过,于是特别怀念过去张弛有度的生活。跟许多人聊起来,大家都有同感,忙、混乱、焦虑、迷惘,一个目标达成了,还有下一个目标,好像身处一片山峦之中,翻过去还是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从忙生活,到过生活,甚至享受生活。即使偶尔度个假,也是靠前后几天的加班熬夜换来的。

 

  我跟木木说:“以前那种高品质的生活可能三五年都回不去了,必须等这个项目走上正轨,感觉整个人生就是U型的谷底。”

 

  “以前的生活,你最享受它什么?”

 

  “闲散,有自己的时间。”

 

  木木当时没说什么,晚上发给我一条微信,说他想了一下,觉得我说的“闲散”、“有自己的时间”,就是静下心来慢慢做一件事,其实现在也可以。

 

  那时我正下了地铁,在路边等出租车,闪念之间,决定一个人慢慢走回家。

 

  平日经常光顾的水果店还没有打烊,腊梅正在开花,夜晚格外清香。我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专注于我感觉到的一切,努力地什么都不想。这一天,与平日似乎没有两样,我却觉得不像以前那么累。

 

  第二天,更忙。做晚饭时,我心里突然有一个声音说,静下心来做一次饭。我静心切一段黄瓜,安心切一些肉丝,不想晚饭后还有多少事要做。静心做一顿饭是享受,急急忙忙做一顿饭是任务,虽然多用了一些时间,但晚饭之后心情大好,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什么是忙?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一直在不停做事的状态里,一件事赶着一件事,做上一件事的时候想着下一件事,这样的感觉,当然就是身处群山,不知道哪里才是路。同一件事,用什么心态去做,决定了它的本质。

 

  经常听到有人对闲散的人说,你的生活品质真高。

 

  日子过得闲散,原本应该品质不错。难的是,如果生活很忙,如何坚持过一种幸福指数较高的生活?

 

  从每天静心做一件事开始。静心是某一个领域的放空,是另外一个领域的收纳。放空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收纳使你平静、让你开心的事。

 

  与一位朋友分享这段心路,她特别有同感。她是我眼中的完美职业女性,刚生了第二个孩子,家庭事业一起抓,冻龄,戏称自己忙得根本没时间变老。每天晚上,她坚持在家人休息之后,画半个小时画,一幅小小的油画大约花一个月时间画完。不急不躁,慢慢调色、端详,有时光准备工作就花去一半时间。“这时候,觉得生活真美好啊,心里莫名其妙就有了做自己的底气。”

 

  网上有一个问答,说女孩为什么爱奢侈品包包。因为有了包包,首先你会好好洗漱,否则觉得配不上这么好的包;出门的时候,你会认真搭配自己的衣服,否则又配不上这么好的包。工作的时候,你会更加努力,因为你是背奢侈品包包的职场丽人啊……

 

  这套理论,又好用,又实用,可以引申到一切你觉得奢侈的事情上。对于又忙又茫的人来说,每天静心做一件事,是比包包更高级的奢侈品。当你拥有了这件奢侈品,同样会想,我要状态好一点才能配得上它。

 

  就像我那个画画的朋友,她说自己极少发脾气,每次想跟家人、员工发脾气的时候,她都忍不住想,你是一个画油画的女人啊,你那么美丽、那么优雅,如果情绪失控,怎么对得起那幅没有完成的画!

 

  每天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就是我们的诗与远方。这样的时光,像墨鱼籽、黑松露、木鱼花,精心洒在糙米饭与手擀面上,让近于无趣、看不到光芒的日子,值得充满力量地去追逐。

 

  如果暂时无法做到闲适地生活,就尝试每天静下心来做一件小事。这件小事会让你觉得不那么忙碌,也不再迷茫。生活终究是可控的,终究有一些时刻可以完完全全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就仿佛时间可以浪费,仿佛从来不被打扰。






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陈吉宁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本文是原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于在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原文标题:选择与坚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

愿你找到生命中真正的乐趣

什么决定你的未来?

寻找生命的红杉林

像一棵树,做一棵树,发现那棵树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特别的绘本——《我》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