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芝加哥:学区房正毁灭美国!偷渡丧命原因!直播杀妹妹!美学生的"聪明药"!她曾不想当中国人!华人要敢撕破脸!"带病服役"航母!

2017-07-25 神州传媒



今日芝加哥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焦点新闻


我们正如何毁灭美国:扼制阶层流动不只是靠“学区房”


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翻译/张成】近一代人以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精英阶层越来越擅长维护其子女的特权地位;同时,他们也特别擅长扼制其他阶层的孩子们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努力。

    这些美国精英是如何完成上述第一项任务“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呢?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尽全力在可以增加孩子优势的每一个领域里投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中上阶层体现出全新的行为特点,他们开始把生活重心放在培养成功的下一代上。只要手头一有钱,他们就想花在孩子的教育上面。

    与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母亲们相比,来自中上阶层的母亲们更倾向于母乳喂养,她们掌握了更正确的方法,拥有更充足的产假时间,所以婴儿喝母乳的时间也就长了许多。

    在孩子学龄前时期,来自中上阶层的父母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起那些不富裕的父母要长两到三倍。自1996年起,富裕家庭的教育开支增长了近三倍,而其它家庭的教育开支则基本没有增长。

    近些年来,随着中下阶层生活越来越拮据,中上阶层的父母们开始更加迫切地希望下一代不要跌出自己当前所属的阶层。其实,不管怎么说,将自己全部的资源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总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

    下面我们谈一谈中上阶层的第二项任务——“挤压其他阶层的孩子以阻止其获得自己子女所享有的机会”,这样一项任务其实在道德上是有些危险的。布鲁金斯学会的理查德·李维斯(Richard Reeves)近期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梦想囤积者》(Dream Hoarders),其中详细描述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是如何利用结构性障碍来系统性操纵上述这一切的。


    理查德·李维斯在书中指出,最重要的一个结构性障碍是住宅区域限制(residential zoning restrictions)。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倾向于居住在波特兰、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这些城市的住宅和建筑法规却把贫穷且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隔离在好学校和好工作之外。

    这些法规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破坏性的。经济学家谢长泰(Chang-Tai Hsieh)和恩里克·莫雷迪(Enrico Moretti)的研究表明,全美前220位都会区的住宅区域限制拖累了1964年至2009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的50%以上。住宅区域限制在不公平现象恶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乔纳森·罗斯维尔(Jonathan Rothwell)分析发现,如果住宅区域限制最多的城市放宽其限制,那么居民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将减少一半以上。

    理查德·李维斯提出的第二个结构性障碍是大学录取体制。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住在拥有良好师资的居民区内,他们愿意为学区内的公立学校增加预算开支,并因此受益于传统的招生制度。传统的招生制度对有过许多游学经历的孩子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此外,他们还受惠于无薪的实习机会,这有利于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

    毫无疑问,全美竞争力排名前200名的大学里,70%的学生家庭收入排在全美前25%。美国的精英们利用招生制度坐在特权的大山上,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再用奖学金政策给极少数人提供上升的阶梯,以缓解他们内心的愧疚感。

    我被李维斯的书深深吸引,但与他进行几次交谈之后,我发现他所强调的结构性障碍并没有非正式的社会障碍那么有影响力,后者把美国80%的社会下层人士与20%的上层人士割裂开来。

 

    理查德·李维斯近期出版的新书《梦想囤积者》,该书封面提到:美国中上阶层是如何将其他人甩在身后的?为何这是一个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最近我邀请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朋友一起吃午餐。我毫无意识地带着她走进了一家精品三明治店。我发现,当她看到柜台里“帕德里诺”、“波莫多罗”等品种的三明治以及各种罕见名字的腊肠和面包时,表情突然僵硬了起来。我于是询问她是否想要换个地方,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可以,然后我们去找了一家墨西哥餐厅。

    机会蕴藏在美国中上阶层的文化当中,而这种文化充满了各种难以理解的符号,除非你恰好生于这个阶级。他们利用了人们对排斥和羞耻的天然恐惧。他们主要想传达的信息就是“你在这里不受欢迎”。

    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凯特(Elizabeth Currid-Halkett)在她的著作《琐事的总和》(The Sum of Small Things)中反复强调,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并不是通过物质消费来设立阶层间的障碍的,当然更不是通过炫富,他们是通过建立一套实践规则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而且只有少数掌握其中隐秘信息的人才能够读懂这套规则。

    要挤进充满机会的中上阶层,你必须掌握正确的吉他弹奏技巧、使用合适的童车、欣赏正确的音乐、购买合适的食物并练习高雅的瑜伽技法,更别提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育儿哲学、性别差异以及阶层流动的看法了。

    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编织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把一些人困在里面,而将其他人筛出。美国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美国著名高端连锁超市品牌,以天然有机食品为卖点——观察者网注)里80%以上的顾客拥有大学文凭,这并非完全是因为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多么高昂,更重要的原因应该在文化中去寻找。

    所谓维护自身社会阶层,有时候就是沆瀣一气,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拉进你的圈子,巩固你们之间的纽带,而将其他人拒之门外。我们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所竖起的阻挡阶层流动的看不见的障碍,其破坏性远比看得见的障碍还要大。其他的美国人无法透彻理解也无法仔细谈论这套障碍形成机制,他们只知道存在这样的障碍。
 





免费获得一份生煎包小笼包--->在各大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Facebook等)分享在店内就餐的美食体验照片,在点餐时向服务员出示您的分享截图,即可获得!

更多链接请点击:美国神州时报:老四川新菜发布 美食境界再创新高









10名偷渡客丧命的真正罪魁祸首:庇护城市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已知10名偷渡客死亡的走私人口司机觏莱德雷,24日抵达圣安东尼奥市法庭。(美联社)




    圣安东尼奥市San Fernando Cathedral教堂为9名丧生的偷渡客举行弥撒后,一名女士擦拭眼泪。(美联社)


1、这是10名在圣安东尼奥市发现的,被高温热死的偷渡客命案?

    德州副州长(lieutenant governor)派垂克(Dan Patrick,共和党)在脸书上推文说,庇护城市吸引人们来美国与德州,“让他们以为他们可以不受法律约束”。他说,庇护城市“造成了人口走私与人口走私集团(enable human smugglers and cartels)”。

2、庇护城市如何吸引偷渡客来美?

    派垂克说,庇护城市拒绝与联邦政府合作递解非法移民,让偷渡者以为他们只要设法进入美国,再设法到达庇护城市,就会受到庇护城市的“保护”。派垂克推文说,如果不是庇护城市,圣安东尼奥的10人丧命悲剧就不会发生。圣安东尼奥距美墨边界约150英里,这辆走私货柜车的最终目的地是休士顿。休士顿为美国30多个庇护城市之一。

3、那辆走私人口的货柜车内,其他偷渡客的情况?

    另有30人被送医,他们的情况都很严重,显示极度脱水与中暑,因此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移民局代局长郝曼(Thomas Homan)说,30名从货柜车救出的生还者中,四名为青少年,他们的年龄看似在10岁到17岁之间。24日早上的最新消息是,送医偷渡客中,一人不治,使死亡人数增加至10人。

4、走私货柜车的驾驶下场?

    布莱德雷(James Mathew Bradley Jr.,60岁)为佛罗里达州Clearwater市人。他在24日过堂,面临“走私人口(human trafficking)”罪名。他驾驶的货柜车在爱阿华州注册,属于爱州“Pyle Transportation Inc”公司。这家公司尚未回应媒体的访问。国土安全部已经介入调查本案。国安部部长凯利(John Kelly)说,这件悲剧显示,人口走私集团的残忍,他们“只顾谋利,罔顾人命”。

5、偷渡客是如何上了这辆走私货柜车的?


    郝曼说,走私货柜车直接从美墨边界闯关进入美国的可能性不大。常见的情形是,拉美裔的偷渡客徒步穿越边界后,由接应他们的汽车接起。郝曼说,虽然这辆走私货柜车的驾驶已被监禁,他相信还会有很多人涉案会被起诉。




美国新闻


开车直播致妹妹飞出车外身亡,她却继续对着尸体拍…





    “我杀了我的妹妹,但我不在乎。”


    说出这段话的人,是美国的18岁女孩奥杜利亚·桑切斯(Obdulia Sanchez)。7月21日,她在加利福尼亚的高速公路上一边直播一边开车时没能控制好方向,车子飞出车道,她14岁的妹妹也被弹出车外,当场死亡。据警方的检测,她当时处于酒驾状态。


 

    据Buzzfeed报道,事故发生前奥杜利亚正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直播,她当时在调整镜头位置,想让它对准坐在后排的两名乘客,结果此时车子跑出了车道,撞到了铁丝网,最终倾覆。由于当时后排的两名14岁女孩都没有系好安全带,她的妹妹杰奎琳·桑切斯(Jacqueline Sanchez)直接飞出车外当场死亡,另一位女孩的则是腿部受了重伤。


    此后就发生了视频里的一幕,奥杜利亚用镜头对准自己和妹妹的尸体说:“我亲爱的妹妹死了,这不关我事,我们都快死了,我不想这样,但它就是发生了。”


    “杰奎琳,醒醒,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我杀了我妹妹,但我不在乎,我杀了我妹妹,我要进监狱了,但我不在乎,对不起宝贝,我得忍一忍......安息吧。”


    由于社交媒体并没有立刻删除这段视频,导致该视频在网上疯传,看过这段视频的人都表示,“天啊,我看了什么”、“难以置信,这竟然是真的。”


    在这段视频被删除之前,它已经被浏览了70万次,向Buzzfeed提供这段视频的人表示希望人们在看了这段视频后会更慎重考虑要不要一边开车一边使用电话,因为有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目前,奥杜利亚·桑切斯正因酒驾和用车辆杀人面临指控,她在社交媒体上有7400名粉丝。






美学校嗑药成风 他们疯狂迷信的“聪明药”到底是啥?




    当我们中国学生面对全世界规模最大、最恐怖的分级考试时,还在使用古老而神秘的食疗大法,天麻炖猪脑,健脑核桃排骨汤……而在欧美国家,他们的高中生、大学生早早就已经用上了真正的“聪明药”。


    在电影《永无止境》中,主角服用了一粒名为“NZT-48”的药物,而神乎其神地在一夜之间就写完了数万字的稿子,甚至靠着“NZT-48”轻易爬上了华尔街的顶层,让人看得心痒痒。美国的许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也疯狂迷信有“聪明药”的存在,据纽约时报援引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美国高校约有11%的大学生服用“聪明药”,这一比例在重点院校如常春藤联盟高校会更高,达到20%!


《永无止境》主角服用“NZT-48”


    那么被这些美国高中生、大学生疯狂迷信的“聪明药”到底是什么呢?

    “聪明药”的出身一般都是有确切用途的处方药,其流行的种类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最早出现的所谓“聪明药”是吡拉西坦,20世纪60年代由比利时的医药公司研发。其后利他林莫达非尼都曾经占据了“聪明药”的市场,而目前在市面上流行的是Adderall,一种常见的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俗称多动症)的药物,主要成分是安非他命。虽然是多动症药物,但是辛勤的学生们认为服用它就能提高注意力、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温书和考试的效果,甚至达到了专门到医院要求医生开“聪明药”的疯狂地步。




    期中期末考?嗑药!熬夜看书?嗑药!嗑药真的有用吗?


    一份最新的研究显示,所谓聪明药的效果,恐怕仅仅是安慰剂效应而已:学生们服用了他们认为能够提升认知能力的药物,预期自己能够更加集中精神、更加好好学习,于是果然好好学习。真实的“药效”?恐怕是没有的。

    在这一则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总共招募了32名学生完成总计四轮实验。在这四轮实验里,他们被随机分配服用Adderall或者安慰剂,并且在服药前后进行认知能力测试。

    研究结果显示,在总共31项认知能力测试中,服用Adderall仅仅导致受试者在两项测试中表现出极其微弱的提升。但是,受试者是否认为自己服用了聪明药却能够很好地预测他们的测试表现。实际上,即使是真正服用了聪明药,如果受试者以为他们服用了安慰剂,他们的认知测试表现也变差了。

    当然,32名学生是一个很小的样本。长期服用聪明药的药效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至少这份研究显示,聪明药的药效有可能是可疑的。


    另外美国禁毒署早已将Adderall、Vyvanse、利他林(Ritalin)和Focalin这类处方兴奋剂列为二类受管制物质——等同于可卡因和吗啡——因为它们均属于成瘾性最强的药用物质。因此,这些药丸也伴随着很高的法律风险。没有几个青年人知道,不过是给朋友一粒Adderall或Vyvanse,性质上就等同于贩卖受管制药物,可以被以重罪起诉。

    相关方面的医生也指出滥用处方兴奋剂会导致抑郁和情绪不稳、心律不齐和停药期间的急性衰竭反应和精神失常等。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大脑前额叶皮层仍未充分发育,嗑药最终会诱使部分青少年走上滥用镇痛剂和安眠药之路。


 



卓越品质——【Urban Countertop】




 国际新闻


新西兰华裔女生曾因被歧视不想当中国人 如今…



文章来源: 中国侨网


    据中国侨网7月23日援引新西兰天维网报道,当Julie Zhu递出她的名片时,她有些腼腆地微笑着说:“名片是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

    24岁的华裔女生Julie Zhu现在不仅是新西兰绿党在奥克兰Botany选区的候选人,也是中国移民纪录片《East Meets East》的制作者。在她看来,种族歧视无处不在,唯有勇敢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平等和应有的权利。

    4岁时Julie随父母移民到新西兰,面对歧视,她甚至一度不想当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其他小朋友眼里是“不一样”的。


因为被歧视,曾几一度不想当中国人

    Julie的老家在中国西安,她4岁便随父母移民到了新西兰。在过去20年的成长过程中,Julie遭遇过很多歧视。“我认为新西兰的种族歧视现象并不少见,只不过人们不太去谈论这个话题,或者大家认为新西兰是一个种族友好的国家。但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Julie说,小时候走在大街上,大家会指着她喊“Chi Chong”。当然,随着移民增多,这样的现象变少了,但歧视仍然存在。(Ching Chong,起源于英语母国语者模仿中文,后演变为对所有亚裔族群的种族主义玩笑,具有侮辱性。)

    不过在Julie小时候那个年代,中国移民并不多。上小学时,她是班上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因为外貌与其他孩子长得不一样,Julie在班上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孩子的内心非常敏感,你不想与他人不同,只想融入到集体中去。”Julie很坦诚的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自己只想当一个“普通”的小孩。她甚至一度不想当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其他小朋友眼里是“不一样”的。

    Julie开始刻意把自己“本土化”。在Julie看来,当一个新西兰人就应该直接喝水龙头里的水,在屋里打光脚而不穿拖鞋和袜子等等。这些小细节也许看起来很搞笑,但在那时,这却是一个小移民反抗种族歧视的方法。

    尽管这样,同学们还是把她看作“异类”。于是渐渐地,Julie不再讲中文。父母跟年幼的Julie讲中文,她会倔强的回应英文。这一切,只是不想与他人不同。直到今天,Julie能够说的中文都非常有限。

    “但到今天,我才明白,如此刻意地去融入,刻意地不想被看成是中国人,我失去了太多。”

    其实到现在,大部分中国移民的孩子也不愿意与当地其他孩子不同,他们不想变得“独特”。家住奥克兰北岸的张先生说,女儿出生在新西兰,现在已经念高中了。对于孩子来说,很在意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相似点。

    张先生说,女儿希望中午带去学校的便当是三明治,而不是中餐;平时穿去学校的黑皮鞋哪怕是去Number One Shoes买的质量不好、带有异味的鞋,也不愿父母从中国买好的皮鞋;冬天再冷,也会跟其他孩子穿得一样……这一切,是因为不想与其他孩子不同,不想变得格格不入。

无需刻意融入,勇敢站出来说“不”

    作为过来人,Julie想告诉这些生活长大在新西兰的移民小孩,面对歧视,首先要做的是勇敢站出来,不要沉默。同时要做自己,无需刻意去融入。随着在新西兰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你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会逐渐改变。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不需要像我小时那样去刻意改变。”

    “随着我逐渐长大,我才意识到,这些所谓‘白人’才是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是不对的。我要站出来,纠正这些错误观念,告诉大家当中国人是多么让人骄傲的一件事。


    Julie说,华人在受到欺负时都表现得很团结。比如此前华人学生遇袭后,华人组织起来抗议暴力,呼吁政府加强治安。

    但是Julie表示,华人想要真正的不被歧视,需要团结起来反抗一切不平等和歧视现象,而不是只关注自身。“我们免受歧视、其他人也能站出来为我们发声的最好方法是,当被人的权利被剥夺时,华人也勇敢站出来说不。”

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牺牲了太多

    目前,Julie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她经常做公交车时都会遇到一群和奶奶年龄相仿、不会英文的华裔老人。虽然生活在一起,但Julie却不了解老人的故事,她有些愧疚:我把他们付出的一切看得太理所应当了。于是她开始思考:这群容易被忽略的人,他们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于是,Julie拍摄制作了这部名为《East Meets East》的纪录片。跟随自己奶奶的脚步,探讨老年中国移民的艰难处境。

    每周五上午,老太太都会搭乘公交车,前往奥克兰东区的亚洲超市。那里有许多和她一样的中国老年人,为了替家人做中式饭菜而采买购物。

    老太太表示,她喜欢新西兰的生活,但是和本地人交谈有困难:“通常,我们和其他新西兰人没有太多交流,因为我们不会说英语。遇见了,我们只会说hello和你好,就这么多,没有实质性的交谈。”老太太想学英语,但到她这个年纪,学英语有点难,学过的经常会忘记。

    在Julie看来,祖父母为了孩子,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移民到新西兰。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他们不会说英语,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

    “他们牺牲了太多!”

    Julie经常公开谈论种族歧视,但奇怪的是,她的奶奶一辈却不怎么提及这些事情。在老人看来,Julie口中的那些歧视、那些隔阂不是正常现象吗?

    Julie说,这正是她很感兴趣的地方,也是下一步她会去探讨的内容。

不是绿党选择我,而是我选择了绿党

    3年前,Julie就加入了绿党。现在Julie是绿党在奥克兰Botany选区的候选人,她认为绿党是新西兰人最好的选择。

    数据显示,Hawick地区亚裔人口占40%。因此,外界有人在猜想,绿党之所以选择Julie,也许是因为她能够争取到亚裔选民的投票。

    但Julie表示,不是绿党选择了她,而是她主动选择了绿党。“我在奥克兰东区长大,我了解这里的人,因此我想为他们发声。地区议会有9位成员,但除了我之外,成员全是白人。从人口族群比例来看,这并不能合理得反映群众的想法。”


    因此,Julie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亚裔,有责任为他们发声。Julie希望告诉新西兰的华人朋友,绿党心系着他们,其政策与他们息息相关。

    “当下很多华人朋友不了解绿党代表什么,我希望告诉大家绿党关心每一位民众的利益。我们关心环境,关心家庭等等。绿党的这些核心政策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现在华人朋友与绿党还没有建立起了解的联系。”

    “这就是我要做的,为大家发声,也让人们了解绿党。”







华裔部长赵小兰:美国社会好斗 华人要敢撕破脸



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据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24”节目报道,日前美国交通运输部部长、华裔赵小兰女士接受央视北美分台首席记者王冠的采访,谈论华裔在美国的“生存之道”。赵小兰认为,华裔要在美国社会参政议政,就必须在文化上作出适当调整,美国社会特别有对抗性,人们总是在不停争论,华裔移民的后代会更加适应那种非常好斗和喜欢争论的美国“舆论场”。

    赵小兰女士是史上第一位入阁美国联邦政府的华裔部长,她在小布什总统执政时期当了8年劳工部长,2017年再度出任特朗普新政府的交通运输部部长。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部长,初见赵小兰的人们会不自觉地被她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以及坚定自信的谈吐所吸引。美国一些媒体在谈及赵小兰的成功时曾这样评价过:“赵小兰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在与王冠的对谈中,赵小兰介绍了目前美国社会亚裔的分布,她提到,在美国的人口中,华裔出生在外国的比例是最高的,所以在美国所有少数族裔中,62%的亚裔美国人来自海外。


    在谈到华裔在美国参政议政的问题时,赵小兰认为,美国社会非常有对抗性,人们总是在争论,互相矛盾。所以,移民也需要一些文化上的调整,才能适应和参加这个政治竞技场。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亚裔美国人更加同化,第二代将变得更加适应和进入非常好斗、非常喜欢争论的“舆论场”。


    记者王冠在采访时提问称,正如赵部长所言,在主流美国和世界各地提升华人的形象应该是一种使命,那么您认为形象正在提升吗?像您希望的那样快吗?

    对此,赵小兰回应称,我觉得提升得很快。美国现在是越来越多元化的国家,白人现在只有62%。50年前,亚裔美国人占不到1%的美国人口,现在亚裔占比接近6%。50年前,这个国家基本上是黑人和白人,黄种人和棕色人种并没有很大的存在感。现在,我刚提到,亚裔美国人接近6%,像我的父母那样的人,赵锡成和赵朱木兰,他们是先驱。因为他们和我们抵达美国的时候,亚裔美国人非常少。他们是真正的开拓者。

是什么让她三度成为美国部长?

    2016年11月29日,特朗普过渡团队官员向媒体表示,特朗普将提名华裔女政客赵小兰出任下一任交通运输部部长;2017年1月31日,赵小兰正式宣誓就职。现年64岁的赵小兰曾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8年劳工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6位女部长,内阁中最年轻的一位,更是首位华裔阁员。赵小兰从里根时代就进入白宫实习,布什时代长期担任劳工部长,丈夫为现任共和党党魁麦康纳尔。

刻苦耐劳:华裔教育的软实力

    赵小兰祖籍上海嘉定,1953年出生于台湾,是家中六姐妹中的长女。1961年,8岁的赵小兰和母亲、妹妹一起登上了一条陈旧的货轮,到达纽约与父亲团聚。

    初到美国,语言不通,不熟悉当地的文化和传统,赵小兰一家生活非常困难,父亲要同时打三份工。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赵小兰说:“我并不认为我们的故事特殊,我们一家移民美国的故事,是成千上万移民美国华人的缩影,是我们整个华人移民社会的反映。”

    华人父母重视子女教育,尤其是勤奋和坚持的品格。赵小兰说:“父亲常以中国古训来教导我和妹妹们,他教我们脚踏实地去做事,尊师重道地去学习,无论求学做事,都要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刻苦耐劳、奋斗进取的精神与乐于助人的善行。”

    同时,父亲也会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每到星期天午餐后,都举行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收获、提出计画。假期总要安排一次全家旅游,行程中的一切事务都由孩子们负责。

    这种中西合璧的教育,培养了赵小兰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和勤奋坚持的奋斗精神。赵小兰学习优异,敢于挑战,从一个英文单字都不会的新移民,到1979年哈佛商学院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以当届“毕业生代表”的身份进入花旗银行纽约分行,一路晋升成为旧金山美国银行的“副总裁”。

从“实习生”到首位华裔部长

    赵小兰的领导风格是美式的,她保持跟团队里的人经常会面,互通资讯,互相了解工作的进度,她认为“在目标明确、过程透明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为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

    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多年,赵小兰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和工作方式都非常美国化。尽管这样,她身上保留了中国人的一些优良品质——谦虚、不张扬,坚韧不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不害怕失败,因为她从来不跟别人比输赢,只跟自己比。面对失败的时候,赵小兰相信“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顺遂的时候,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要如何反应。”

赵小兰于美国前总统布什任期内担任8年的劳工部部长


    赵小兰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直充满挑战,1983年,30岁的她获选为“白宫实习生”,负责政策分析与研究。“刚刚进入华盛顿政府工作的时候,我申请义务加入里根先生的总统竞选团队,结果没人要我,因为没有人认识我。”三年之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她获准参与一项白宫特别培训计画,被认命为联邦航运署副署长。于是她决定放弃银行的高薪厚职,完全投入白宫的工作,进入联邦运输部的海事行政部门任职。1989年她的能力得到赏识,成为老布什政府的交通部副部长。2001年,赵小兰一度被认为是交通部部长的热门人选。时任总统小布什还曾亲自与她面谈,她本人也充满信心。然而最终却未能如愿当选。对此,赵小兰感到非常遗憾,但未曾放弃。赵小兰经常提到,跟父亲回故乡江苏嘉定农村拍的照片,那时的环境非常不堪,当她感到挫折时,会把这张照片拿出来看,“想到我的爷爷、爸妈曾经渡过那样的艰辛,都可以成功,我身上流着他们的血液,也一定能渡过。”

    劳工部长一职因故空缺,总统布什再次对赵小兰发出邀请,问她是否对这个职位感兴趣,她欣然应允。在劳工部长的职位上,赵小兰一做就是8年,她不仅是美国的第一位亚裔女性部长,也是在小布什任期内唯一做满8年的部长,更成为了二战之后在位最久的劳工部长。

    时隔8年,赵小兰再度进入侯任总统特朗普的内阁名单,而且这次重返政坛,她又回到自己政治生涯的起点:交通运输部。特朗普计划上任后投资1万亿美元从事基础建设,交通部在赵小兰领导下,将扮演重要角色。而她的女性和华裔移民身份,也让她的备受关注。赵小兰表示很荣幸能担任特朗普的交通运输部长,“特朗普在改革基础建设上有非常清楚的蓝图,这可以加速经济成长与繁荣,并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我想让亚裔有信心在政府高层部门做事,让他们相信他们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让更多的亚裔可以在政府部门里工作,从政界和非政界上都能让他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福特号航母“带病服役” 世界海军史上罕见 


文章来源: 中时电子报 

  

  号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美国海军"福特号"航空母舰,22日正式服役。福特号先前传出电磁阻拦系统不成熟、电磁弹射故障率超高等负面消息,有人质疑为何急于让这艘航母服役。(取自美海军网站)
 

 


  美国首艘"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福特号"22日在维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正式服役,川普总统在主持仪式上,盛赞它是"世界历史上最新、最大、最先进的航母",并称"当这艘航母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的盟友会放心,我们的敌人会恐惧颤抖"。

  "福特号"造价129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航母,它是美海军40多年来首次推出的新级别航母,现役"尼米兹级"航母将渐被取代。美海军计画斥资430亿美元建造3艘福特级航母,除了"福特号",另两艘为"甘迺迪号"和"企业号"。

  尽管川普对福特号赞不绝口,但外界质疑,福特号先前陆续传出电磁阻拦系统不成熟、电磁弹射故障率超高、冲击测试恐取消等负面消息,为何美国仍急着要让技术尚不成熟的福特号服役?

  大陆军事专家李杰向《环球时报》表示,福特号今年4月才海试,3个月后就宣布服役,且作为全新研制的航母,有很多技术问题待解决,这样的"带病服役",在世界海军史上相当罕见。

  李杰认为,川普急着让福特号服役,首先是维护"美国强大、美国第一"的形象。核动力超级航母被视为美国的军力象徵,川朗曾许诺将把航母从现有10艘恢复至11至12艘的规模,建造工期屡次延误的福特号,若服役时间一拖再拖,有损其承诺。

  其次,福特号问题不断,但这是采用大量高科技的"暂时性不适应",随着技术精进成熟,现有问题陆续解决后将更具威慑力。福特号采用60%至70%新技术,整体战力较现役"尼米兹级"航母倍增,与其他国家航母更拉开两三代的差距。

  第三,福特号服役也表明美海军挑战"航母无用论"的决心。随着中国大陆反舰飞弹等新技术新装备兴起,许多专家重新宣扬航母无用论。美海军希望福特号及其各种新装备,能尽早在不断试验中解决中国大陆的"区域拒止"战术,继续维持以航母为核心的美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霸主地位。



今日趣闻

iPhone清理后台应用能省电?苹果终于确认了

文章来源: 手机中国


    不管是iPhone用户还是Android手机用户,似乎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清理后台应用能省电。对于应用生态不那么完善的Android手机来说,这种行为似乎有可行之处。然而,这一套在iPhone上并不适用,日前苹果官方也给出了回应,iPhone清理后台应用并不能省电!
 


  日前,苹果专栏作家约翰·格鲁博表示:“这是用户对iOS最大的误解。”苹果技术专家凯丽·李切特本月也专门解释了这样的操作起不到省电作用的原因:“许多人认为应用在后台运行会耗电,但事实上清掉应用的动作可能会更耗电。现代的智能手机有足够大的缓存,因此经过手机调配应用会自动在后台暂停,它们根本不会耗电。相反,频繁的关闭和重启应用反而会拖累你的电池。”

  

  有意思的是,去年一位苹果粉丝曾发邮件给库克专门询问这个问题,负责苹果软件开发、身为苹果官方传声筒的克雷格·费德里吉用两个“No”直白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话又说回来,即使苹果官方已经出面解释了,但我相信仍然会有人保持清理后台应用的习惯,毕竟强迫症是改不了的。






亲爱的读者,欢迎您下载神州时报手机APP!

苹果版:

安卓版:



【芝加哥生活服务】

芝加哥更多本地求职招聘,租房,卖房,请保姆,二手交易信息可点击查看!

(芝加哥最新)公司招聘、房屋出租或出售、二手买卖、请保姆信息!


【本微信号招聘全职或兼职记者】

本微信号现招聘芝加哥地区的全职或兼职人员。若感兴趣的话,可邮箱联系:chinajournal.ad@gmail.com

chinajournal@sbcglobal.net


~别忘了点击页面右下方 可留言评论哟~

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欢迎各位小主打赏

0.5元 1元 5元












【动脑筋 小学初级题】


啤酒2元一瓶,四个瓶盖可换一瓶啤酒,2个空瓶也可换一瓶啤酒,10元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


想知道答案的话:请关注本微信号后,回复 “答案”可见。



请关注神州传媒


用力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免责声明:【若有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向本微信号联系,而后在后续文章中及时声明,多谢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