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科:软肋、“谎言”和困局

2017-05-10 杨雨 桥书/文 豪言

先火中取栗,后与虎谋皮。搞乱局面,玩残自己


眼看着孙宏斌由白武士变成野蛮人,你在想,黄红云现在一定后悔一年前的引狼入室。其实你错了,因为当时黄红云的选择极少,少到接近于别无选择。


因为黄红云卷入了政商旋涡。


用高送转+炒新概念,配合徐翔这样的大庄家剪一下羊毛,赚个10亿8亿,在中国的A股和房市上,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但运气不佳的是,徐翔手里级别更大的客户出了事,黄红云就遭了“池鱼之殃”。据传,因此事与黄红云一样被叫去喝茶的企业主共有13位之多。嗯,13,确是个不祥的数字!


而政商旋涡的结局深不见底。于是,在此前后,黄红云频频出招自救。在被撤销社会职务之外,有离婚、辞职、修改公司章程,还有“合不久也分,分不久再合”的一致行动人关系调整,虚实相间,令人眼花潦乱。


相信彼时黄红云的要求不高:只求脱离险地,安全着陆,其它不暇顾及。


所以,诸如当时黄红云夫妇不应该减持那么多,也不应该给孙宏斌机会一下子买那么多的评论,可以休矣。


这样的看法,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盲区:将黄红云陷入困局的原因归于战术层面的失误和过于直白的贪欲。当然,黄红云在这两方面的表现的确很扎眼。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减持变现的时间窗口时,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除了下下策的高送转+炒作新概念,本来还有一条阳关大道可走,就是凭业绩。只可惜,这是金科拿不出手的一个软肋。



5年前夸下的海口,至今没有达成


从2007年开始,金科就折腾上市。直到5年之后的2011年,才在A股借壳成功。上市后的2012年,金科雄心勃勃。在年度报告中,白纸黑字写下了500亿这个数字:“力争2015年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


但直到2017年,这个目标还没有达成。


借助2016年不可多得的回暖,金科的收入实现了较其往年而言少有的高增长,“跨2进3”,直达322.35亿元,同比增长66.17%,2016年签约销售额约319亿元,达至5年来最好水平。但距当年夸下的“海口”,还差近三分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收入,2016年的净利润指标并没有水涨船高,而是差之甚远。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不过10.13%,不到收入增幅的两成。

 

低盈利成为金科的软肋。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2016年金科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合计25.3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4.38%。与营收66.17%的增长幅度相比,不升反降。

 

显然,症结不在费用上。再看毛利率,2016年的增长只有19.7%,同比下降7.67%。


在年报中可看出,虽然目前金科已进驻14个省(市),但签约销售金额主要来自重庆、苏州、济南和北京等7个城市。据金科重庆公司去年底在庆功会上批露的数字,截至2016年12月28日,金科重庆区域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02亿元,其中,大重庆161亿,云贵41亿。

 

从盈利上看,重庆“尚能饭”,其他地区难如人意。金科还没有摆脱一个“强区域公司”的标签,而这个区域恰是以房价和回报率而言,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

 

2016年,金科的17个重庆项目中,10个毛利率在20%以上,其中的4个楼盘项目毛利率还超过了30%。而外地的13个项目,毛利率超过20%的只有4个,占比不到三成。北京项目贡献了13.81亿元销售额,但毛利率只有7.97%。奇怪的是,金科盈利的区域分布看起来并没有规律,因为另一个毛利率只有个位数的项目来自江苏无锡。

 

盈利上“重庆强,非重庆弱”的局面,久已有之,从未改变。比如2013年,金科毛利率的区域分布即是重庆28.33%,江苏为19.78%,北京则是16.65%。


跟自己比起来,2016年金科的业绩已不算差。从2011年其借壳上市起的六年中,增长乏力和业绩疲软一直是金科发展的主线。


主要表现:

1、      大部分时间营收增长缓慢。除了上述提到的2016年的较高增长之外,其余三年均步履蹒跚。2013年160.7 亿元,2014年173.24亿元, 2015年193.99亿元。

2、      收入与利润背离。在2012—2015四年中,除了2015年归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增长率为23.74%之外,其余四年均在20%以下,2013和2014甚至连续两年出现了-23%和-7.74%的负增长。

3、      由于市场波动以及进入了更多的三线城市,以销售额与销售面积计算的金科平均房价,表现紊乱,强年不强,弱年更弱。2013年为每平米7908元,到了2014年就降到了6521元。

 

有识者分析,金科的业绩疲软,原因在于两大战略偏位。


上市后,金科的战略未有大的改变。一是“622”和“1030”的区域战略。“622”即以大重庆为中心的中西部规模占比约60%,长三角和环渤海分别占比20%,以二、三线城市为主,一、四线城市为辅;“1030”则是“用10年时间,进入重庆辖区的30个城市”。二是“7030”的产品战略。即70%做刚需,30%做改善。

 

可以看出,起码在2016年之前,金科这两大战略已然偏离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流趋势:一、一线城市继续唱主角,进入第二轮发力期;二、需求上,以改善型产品为主。


所以,也并不奇怪,尽管有了上市和资本的助推,金科的战略很难work,其结果甚至可以用“重庆优势难扩,外埠举步维艰”来形容。


重庆晋升为直辖市,全国规模开发商纷纷进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科在重庆的优势已然不易扩大。再则,重庆是一个常年被中国房价上涨遗忘的角落,金科在重庆的利润能够维持在及格线之上,产品力之外,较早的拿地时间和较低的土地成本应是主要原因。而金科进入外埠之后,这一优势也就消失了。另外,进军外埠和扩大土储,与力争上市有很大关系。这使得短期内扩张过猛,比如2011年,金科在成都销售额的增长就超过400%。再则,外地扩展,也使得公司运营管理捉襟见肘。


这些都使得金科上市之后,业绩上无大起色,股价亦阴跌不止,大股东和管理层压力日大,不得不进行战略改变,并于近年内将“622”改为 “三圈一带”,即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把“7030”的产品战略,调整为以改善为主的“541”(50%刚需首置,40%品质改善,10%高端再改)。当然,战略调整,知易行难,又常遇调控,久无起色,遂再有后来一系列超常规动作。


变味的减持和蒙人的新能源


那场始于2014年10月股票解禁期到来的“恶之旅”中,黄红云不停地将本已很低的底线一层层击破,将一个个承诺踩到脚下,使你不得不怀疑:当初是不是蓄意欺诈?


禁售期到来,想套现一部分获利,本也无可厚非。但业绩不给力,股价比原来的持股成本还低。总不能睁着眼睛赔钱吧?


于是,黄红云以“承诺就是用来违背的”态度,祭出双保险利好方案:高送转+新能源投资。


在高人指导下,黄红云摸准了市场的痒点。两个利好出来后的半年时间内,金科股价应声大涨。期间黄红云做出了短期内不会减持的承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之后的半年,黄氏家族整体套现达35亿元。


而两年半之前金科雄心万丈的新能源业务,今天看起来,更像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一个手段不高明、掩饰的也不好(甚至本没想好好掩饰)的“套儿”。


1、      非相关多元化。

中国开发商非相关多元化都以惨败告终。即如恒大许教授那样长袖善舞的超级地产商,也让冰泉之水呛了嗓子。老说恒大不好,说万科吧,多少年前搞过电视剧,宋丹丹主演,不也成了票房毒药?


2、      牛皮吹得太大,到了没有诚意的程度。

即便在两年前,泡沫巨大的光伏产业已成过街老鼠,金科还什么“先出资20亿元,未来五年500亿元,成为国内A股最大、最有竞争力的民营“电老虎”,还要在欧洲进行并购,云云。


3、      两年多前,“赚钱机器”就面目可疑,差不多可以“一眼望穿”。

新疆华冉东方新能源公司2013年没有收入,2014年前10个月实现收入5630.76万元;同一期间,净利润更是从-239.56万元飙升至2222.03万元。要不是相信自己不是最后一棒,谁会相信这样的故事?


后来的结果是,2015年,华冉东方实现收入1.22亿元,净利润280.06万元!到了2016年,营业收入1.41亿元,净利润只有5.03万元!


为了取信于市场,要为谎言镀镀金,于是上演两出“苦肉计”。


一是关于新能源投资的对赌协议:华冉东方2015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 元,2016年、2017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3.5亿元的巨额业绩承诺,否则金科将面临巨额赔偿。


二是黄云龙夫妇与亲属黄一峰、王小琴夫妇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这一举措当时令人不解,到了今天融创“敲门”之际,黄红云的良苦用心才昭然于路人。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可以使身为黄红云胞弟的黄一峰,可以在黄红云夫妇在股权保卫战中面临30%天花板时,能够从侧翼出奇兵支援。


而当新能源的泡沫接近于破灭之时,金科的反应却是,下调收购价格到6亿元(用的都是定增的钱),二是业绩承诺“黒不提白不提”地被取消了。


孙宏斌先露出灿烂笑容,后露出尖利牙齿



在金科股份宣布新能源大手笔投资之时,黄红云家族密集套现,原本持股超过40%,减持后持股下降至26.24%。更加危险的是,在披露2016年年报两天后,黄红云与陶虹遐公告离婚,如果两人失去一致关系,那么金科股份就将易主。为此,离婚后两人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根据协议,陶虹遐同意将自己在金科股份的表决权、提案权委托黄红云。26.24%的表决权归黄红云一人,加之现在的管理团队也都是黄多年属下,黄红云所能影响的投票权大约30%上下。

 

若在之前,30%的股权足以控股金科股份了,但随着定增的完成,新晋二股东融创中国成为有力的挑战者。2016年9月,融创中国出资约40亿元参与金科股份的定增,增发完成后,以16.96%的持股成为金科股份的二股东。但这并不是融创中国持股金科股份的结束。


根据融创中国的公告,从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1月24日,融创中国以约17.23亿元的价格从二级市场收购了金科股份6.17%的股份。至此,融创中国以约57.23亿元的总价成为金科股份持股23.15%的二股东。在融创中国增持之后,其与实控人黄红云之间的持股差距只有3%左右的差距了。以目前的股价计算,融创中国出资约10亿元在二级市场增持,便可以上位金科股份大股东。

 

对于融创中国的不断增持,市场遐想不无道理。中投证券就指出,融创态度积极、公司控制人偏中性,未来不排除融创继续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金科股份已经同意融创进入董事会,考虑5月董事会即将换届,未来大概率是双方不再增持共同合作,或者融创继续增持借道回归A股。

 

中投证券甚至给出了融创中国回归A股的对标对象,称若融创中国借道金科回归A股,与融创中国的资产、盈利、销售、储备等相当的A股地产上市公司金地集团可作为其对标公司。两家公司总资产规模相似、预收款均基本锁定未来1年、销售业绩均超1000亿元(行业第一阵营)、净利率相似、归母净利润接近、土地储备接近。

 

时至今日,黄红云和孙宏斌,一为鱼肉,一为刀俎。差距在哪里?

是战略。


让我们看看2015年融创的全年业绩,对,2015年,就是金科号称要达到500亿的那一年。当年,融创实现销售金额734.6亿元,销售面积约350.2万平方米,销售均价约20980元/平方米。


自从跌倒后再爬起来,孙宏斌的战略就变成了聚焦高端城市和高端精品,相比金科偏安西南的“622”和“1030”,这个战略到今天一直奏效,奏效到孙宏斌的并购同行的脚步一直停不下来。而金科的困局,差不多在它跨出重庆的那一天,就已然注定。 


往期阅读

  1. 1、文人何以乱政

  2. 2、在美国遇到潘石屹(易居沃顿美国游学笔记之二)

  3. 3、为什么创新者要请黄牛和大妈吃饭?(易居沃顿美国行感想篇之一)

  4. 4、保利:手握金线者

  5. 5、地产八段锦 一韵两千言

  6. 6、你知道现在房价不涨了,但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跌吗?

  7. 7、海南楼市火爆下的隐忧

  8. 8、环京的义利之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