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一切治不好的病,都是经络被掐断的结果!


今天我们这篇文说,从《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说起。


这句话,源于《素问·调经论》,体现我们的祖先在战国、秦汉时期,对生命的积极探索、对疾病的深刻洞察。

原文就是: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这里面的经隧,指的就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层而重要的经络。

全文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经隧的通达,运行气血。气血若因为经隧的原因而导致不和,各种疾病就会产生。

所以,我们要看护好我们的经络。

这是古人对我们的训示:我们今天一切大病、重病的出现,都是经络被掐断、“经隧”不通,导致气血失和的结果。


如何来理解古人的论断呢?

这就是涉及到祖国传统医学独特的观念——整体观。

先举个例子,咱们的心脏。

你说这心脏在跳动、射血,承载我们生命发动机的角色。仅仅是它一家的功劳吗?说实话,还真就不是。

心脏的怦然跳动,看似只牵涉一脏,实际上它就是冰山之一角。在它的下面,掩藏着很多其他的环节。

比如说,心脏的跳动,离不开脾。中医认为,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在心的作用下变化为血。

所以,心脏所泵射出来的每一滴血,都离不开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劳。

如果脾的功能失常,则心血不足,血能载气,血虚则气虚,于是气血两虚,心脏还能正常工作吗?

再比如说肺。心脏和肺脏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心脏不好的人,早晚肺脏不好。

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心脏也别想健康。而这个问题,古人用一个“宗气”的概念很好说明了。

中医学认为,肺化生而来的宗气,能灌心脉。心脏的跳动,时刻离不开肺所产生的宗气的鼓动。所以说,心和肺,紧密相连。

又比如说肝。心和肝之间有关系吗?有啊。我们都有体验,一次大怒之后,心跳很可能就不规律。总生闷气的人,心脏位置就会觉得闷。

用中医的理论解释,肝主条达。肝郁气滞,则一切脏腑的功能开展,都会不顺畅,心脏也在所难免。心脏的如常跳动,离不开肝气的梳理、畅达之功。

所以你看 ,一颗心脏的跳动,看似普通,其实却是很多脏腑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任何一脏出了问题,我们的心脏都别想好。

心脏如此,其他的脏腑也是如此。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一个崇尚整体的“小团队”。一切功能的开展,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我们的身体如此强调整体性,那么,维系脏腑之间联系的“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道一旦被掐断,意味着脏腑之间失联。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如今想帮却帮不上,那麻烦可就大了。

那么,维系脏腑之间联系的通道是什么?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就是开篇《黄帝内经》经文里面所说的“经隧”。

气血、津液、精微的输布,无不以经络为通道。脏腑之间的能量转换、交流和协调,无不以经络为沟渠。


经络一旦淤堵,脏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我们身体这部机器的运转,就得抛锚了。

所以说,古人告诉我们:“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可见,脏腑之疾,虽然起因多端,但是经络淤堵,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

我们身体的一切大病、重病,都可以视为经络淤堵的结果。而疾病的好转,也是脏腑之间经络畅通,联系恢复的结果。

心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咽喉干燥、心口疼痛、口渴异常、前臂不温、麻木、酸痛。

脾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舌根部疼痛僵硬,吃东西呕吐,胃脘疼痛、腹胀、容易嗳气,全身没有力气。

好物推荐:

肚脐贴一物,万病远离你!


肺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肺部胀满、气喘、咳嗽、缺盆和喉咙部位疼痛,甚至可能胸部烦闷、视觉模糊。

肝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腰痛、前后俯仰不灵,小肠疝气、小腹部肿胀等等。

这些,都是《内经》里面明确告诉我们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经络畅通呢?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的长寿,就真的不难了。下面这些,是您应该做,也确实能做得到的。


1,少量吃肉,多吃果蔬。肉吃得多,易生痰湿。果蔬吃得多,则可以清理郁滞。


我们人类从牙齿的数量、类型上就能看出来,素食和肉食的比例应该为7:1。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个天然道理,我们的经络就会为痰湿所淤堵。


2,适当运动,切忌久静。运动,可以疏通气血,可以活络经脉。长寿的道理千万条。多运动,是其中怎么也颠扑不破的一条。


3,少发愁,少上火,多谈笑。发愁上火,令气机郁滞,同样会导致经络不畅。


如果一个人,精神上长期苦闷,五脏必然要生病。相反,多谈笑,凡事多向积极的方面去想,会令人感觉舒畅。


4,病早治,莫拖延。小病,会影响本脏之能。它像一颗种子,可以不断发展成影响整体气血阴阳的恶果。


经络的淤阻,往往就是从不起眼的小病开始的,如高血脂、脂肪肝、浅表性胃炎等等。


5,七分餐,勿饱食。我们一身经络的舒畅,离不开气血的充盈和通畅。而化生气血的脾胃,最喜欢轻装上阵,最喜欢规律工作。


所以,我们不要吃得太饱,三餐定时定量。这是保证经络畅通的根本之一。


总而言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经络畅通的基础。


全身经络的疏通,有如为身体做了一次大扫除,帮助气血运行通畅,能够排出毒素、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恢复年轻活力,是女性养颜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环。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人体的经络遍布全身,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城市中的交通网,起到联系脏腑、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营养全身、沟通内外气血运行等作用。一旦某处经络运行不畅,就会发生交通拥堵现象,影响整个身体的状况。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套简单的经络操以供大家学习。


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身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不通身体就会有疼痛,那么,经络不通该怎么办?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身体虚弱的人一定要忌吃所有寒凉食物。


2、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头促进血循环


最好用十指,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4、针灸、按摩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5、莲花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6、老丝瓜引导经络

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热水过服。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经络。借老丝瓜气来导引人体经络,使气血通顺。

7、药物温敷

通过外服敷药膏也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如追风壮骨膏,有追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软,筋脉拘挛,经络不通、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筋骨无力。使用时,用生姜擦净患处,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温敷可以有助于活血通络。

好文推荐

1、三伏排寒,按一个穴位就够了!其他时间按还能通肾精

2、许多人天天做的动作,毁腿毁腰毁膝盖……

3、握拳30秒,你的健康状况大致一目了然!

4、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毁在了这两个字上——排毒

5、小腿连着肝脑心!这个习惯让生命进入倒计时,千万要看看

6、身上此处颜色越深,心脏血管堵得越厉害!逆转法在脚上,别错过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商务合作:江先生(jiang-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紫芝(微信号:13530743912)

穴位

ID:xuewei45

介绍: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通过巧调经络穴位的方法,为更多需要健康的人提供中医养生知识,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南师肚脐贴,详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