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4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般若有何用?

2017-04-19 星云大师 那一座庙




  • 共读书籍:星云大师讲《心经》

  • 推荐理由:以生活事说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间沉浮中找自在

  • 本期共读:本期内容为《星云大师讲<心经>》第二课

  • 注意事项:记得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心得


▲星云大师手书《心经》



般若的种类


般若有几种?我认为可从“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个方面认识。


1、文字般若


什么叫作文字般若?譬如有人要找地方搭捷运(注:捷运即为地铁),旁边的人远远看到捷运的标志,用手指一下,他就知道了,那么这个符号就是般若,就是文字般若。凡是一个符号,无论它是文字、绘画、雕刻……能给人认识某一件东西的,都属于文字般若。


2、观照般若


什么叫作观照般若?般若没有观照,就不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所以,东西不是光在相上认识,还要去观照。


举一个例子说,麻绳,麻它本来不是绳子,可是把麻捻成绳子,就可以用来打水,可以捆包袱,但你看到绳子就会想到这是麻。不过有的人他不会去观察麻的功用,不知道它能做成绳子来捆包袱、吊桶子、绑东西,不认识这是麻,还把一条绳子当成了蛇。


把绳子看成是蛇的很多,把树看成是鬼的人也多得很。“有一个鬼,我亲眼看到的。”“在哪个里面?”走近一看,不是,是棵树。


像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一个客人到朋友家吃酒,看到酒杯里面有一个黑影,心里就想:那个黑影是什么?谈话中,那个朋友拿起酒杯:“请!”这么一吃,黑影没有了,客人心里害怕起来:“不得了,刚才这个酒杯里好像有一条小蛇,我把它喝到肚子里面了。”


当时他觉得要对朋友说出事实显得没有礼貌,也就没有说。不过回家后,他却一直不放心,老想着:“糟了!我今天吃了一条蛇。”由于他每天想着肚子里有蛇,看什么医生也看不好,天天委靡不振,就真的生病了。


后来朋友知道了,觉得奇怪:“到我家来喝酒喝到蛇,我家怎么有蛇呢?”有一天,他也同样坐在那个位子上喝酒,看到酒杯里的影子,他终于懂了,原来那是墙上一张弓映照下来的影子。于是他又再邀请那个客人来喝酒,这回客人不肯来,不过最后在他再三的邀请下,不得已还是来了。


这一次,他还是给客人坐在原位。因为他知道靠讲没有用,还是要让他看到事实的真相。当客人坐在那儿吃酒时,又一次看到影子:“哎呀!不得了,这是一条蛇。”“哪里?”“你看!你看!”“不是!”于是主人把墙上的弓拿下来,酒杯里的影子也跟着消失了。这就说明,心虽然是虚妄的,而虚妄心却也有很大的力量。


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的力量是很大的。过去有人为了试验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到牢狱里面找了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告诉他:“你要死了,要被砍头了,砍头好辛苦,好凄惨哦!我现在有一个好办法帮助你。我是一个医生,我只要用针筒慢慢把你的血液往外面抽,就能让你一点都不痛苦地死去。你是愿意被砍头呢,还是愿意不知不觉地死呢?”


“当然是愿意不知不觉地死。”


“好。你躺在这里不动,拿被单盖起来。”于是他替囚犯打了一针,并且在床的旁边弄了一个自来水管,让它不断地发出“滴、滴、滴”的声音。他不时地在囚犯耳朵边上讲:“不得了,你的血流了好多,痛苦不痛苦?”“不痛苦。”“你听到滴血的声音吗?你听,一滴一滴,血都流走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囚犯真的死了,不过他身上的血一滴都没有流出来。


这就是心的力量。这还只是虚妄心,不是般若心,般若心比虚妄心有更大的力量。虚妄心尚且能以假为真,假如换作是观照般若,必定会对宇宙世间认识得更清楚。


3、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由文字而观照,由观照而实相,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我们不知道宇宙人生的样子,就是不知道真实的样子,也就是看不出实相是什么。


举个例子,桌子是什么?在我们的常识里面,怎么会不认识?这是桌子。但是我说:“你说错了,这个不是桌子。桌子只是一个假相,它的真实样子是木材,木材做成窗子就是窗子,做成椅子就是椅子,做成梁柱就是梁柱,木材才是真实的样子,你说的桌子是假相。”不过,你这么一听,我再问这是什么,你会说这是木材。错了,木材也是假相。那它是什么?它是大树,树木是木材真实的样子。那么再问你:这个是什么?大树。错了!这不是大树。这是什么?这是种子、土壤、肥料、水分、阳光、空气,众缘和合所成。所以,实相是什么样子?众缘和合。你要认识“缘”,才能知道它的真实来源、真实的样子,认识到它的根本、其本来面目。


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或说真心、佛心、实相、般若、法身,看起来名称很多,实际上意义只是一个。例如,这是个房子,房子是假相,它真实的实相是由土、水泥、石子、沙、木材、人工等和合而成。


我们的内在都具备有一个真实的佛性,其中有很大的功德。只是这个真我,往往我们自己不知道、不认识。这是什么?这是花,那是衣服、手巾、茶杯、书,这个人是张三,那个人是李四,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假相,但是我们不能认识无相。无相才是实相,有相都是假相。《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有一个故事,太太向丈夫说:“今天难得我们两个都在家,就拿点酒来喝吧!我们缸里酿制的酒大概快好了。”于是丈夫就到地窖里拿酒。酒缸盖子一打开,丈夫忍不住无明火起:“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原来你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男人!”


太太直喊:“冤枉,没有男人啊!”丈夫不信,说:“有,我明明看到酒缸里有个男人。”“好,我到酒缸里去看。”太太一看,更是怒火中烧:“你这个没有心肝的东西,你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女人,怎么还说我藏了一个男人!”


两个人就在那里吵起架来。这时候,来了一个外道婆罗门,刚巧要来看这两个徒弟,发现两人在吵架。太太说:“师父,我先生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女人。”丈夫说:“师父呀,我太太在酒缸里面藏了男人。”


这个婆罗门听了,就往酒缸里一看,这一看,不得了:“你们两个真不是东西,已经拜我做师父了,怎么另外又找一个师父回来呢?我不管你们的事情了!”他生气地走了。外道同样不能认识真相,而两个夫妻还是继续吵架。


后来一个出家比丘经过,正在吵架的夫妻俩于是请比丘来为他们评理。比丘一看酒缸:“原来是这样!”于是他拿起一块大石头对准酒缸砸去,把缸打破了,酒便流了出来。这时候,男人也没有了,女人也没有了,两人才知道原来这是假相,是不实在的,是错误的认识。


所以,佛法要从无相里认识实相,因为有相都是假相。


什么是无相?所谓“虚空无相”,虚空是什么样子呢?世间,任何东西都是虚空的样子。譬如这个长方形的房子里也有虚空,虚空因为房子是长方形的,所以它就是长方形的。茶杯里面也有虚空,虚空因为茶杯是圆形的,所以它就是圆形的。因此,虚空是无所相、无所不相。


因为无相所以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实相。执著就是假相,无相就是不执著,也就是实相。



般若的体相用


1、般若的相


般若本来只有一个,何必把它分成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呢?这是为了分别般若的层次:“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空”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最高的般若要到佛的境界才有。


所以什么是般若?正见是般若,缘起是般若,空是般若,般若当然是般若。


凡夫的般若是初级的般若,就是要具有正见。例如一般人为了买股票,会买一大堆礼品到寺庙里去拜拜,祈求佛祖能让他赚大钱。明天涨停板了,赶紧买水果来礼拜,感谢佛祖保佑;跌停板了,就不肯再买水果、鲜花来拜。往往只是凭自己一时之见,对很多事情没有一个公平、平等的看法。其实,人人都要知道,经济上有经济上的因果,要正见因果的理则,不可以认知错误,错乱因果。


所谓“正见”,就是不管如何,我向道的信心都不被破坏,信仰都不会动摇。


2、般若的体


能有正见,就是拥有凡夫的般若智慧;能认识缘起,就是拥有小乘圣者的般若;能认识空,更是不简单了,要到大乘菩萨的阶段才能认识;而真正的般若,则是佛才能懂得。


好比学生读书,小学读历史,中学读历史,大学也读历史。般若的证悟也是一样的,在佛教修行的层次里,证悟是一步一步来的。文字般若就等于觉悟,观照般若就等于实行,实相般若就等于性体,本性的自体。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文字般若就是驾驶的船,观照般若就是驾驶的技术,实相般若就是目的地。以开车为比喻:车子是文字般若,驾驶技术是观照般若,到达目的地就是实相般若。


3、般若的用


般若究竟有什么作用?般若的用处很多。你赚钱做什么?钱能解决生活问题。你读书做什么?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将来可以成功立业。在世间做什么事都要讲求“用”,般若有什么用?




般若的用处


1、可以正信真理


要正信真理很难。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但是你信仰宗教,他也信仰宗教,有时候邪信却不如不信好,不信不如迷信好,迷信不如正信好。


有人说自己对信仰很虔诚,但是信错了,却是无比危险。也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不信没有了不起,不信不如迷信好。你看许多老公公、老太太在神明面前拜拜,他们虽然迷信,但是他们的信心好纯洁、好高尚!迷信只是因为一时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善恶因果观念,懂得去恶向善;不信的人,则如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开眼睛看世界,那么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


当然,信仰宗教最终是以“正信”最好!正信不是凭嘴巴说的,正信有正信的条件。首先是信仰对象的条件:信实在的,信有能力的,信有道德的。我们现在信佛,佛是否合乎信仰的条件呢?


正信实在的。佛是实实在在的,他有生养他的父母,有生养他的国家,在历史上也有他修行的经过,所以他确是实实在在的大觉佛陀。


正信有能力的。佛陀是有能力的,《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我虽是良医,知病与药,你若不吃我的药,过失不在我医生;我如善导,导人善路,你若不照我的路走,不能怪我,因为我确实是有这方面的能力,只是你不愿奉行。


正信有道德的。合乎正信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德,若我们所信仰的对象本身仍有贪嗔痴,烦恼尚未断尽,生死尚未解脱,又如何能引渡众生呢?所以,信德是正信与否的最重要考验。


真理的条件是什么?


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本来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并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的条件是什么?要具备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不是你说你讲的是真理,它就是真理,而要看你说的话是否合乎这三个条件。


比方佛教说“有生必有死”,这就合乎真理的条件。所谓“有生必有死”,古人生了要死,今人生了也要死,外国人老了要死,中国人老了也要死,这合乎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所以这句话是真理。


具有合乎三法印的条件。佛教里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个是真理。三法印,就是印证佛法的三个条件。所谓“诸行无常”,世上无论什么东西,在时间里面没有不变的;“诸法无我”,在空间里面没有独自存在的;我们若能懂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也就能认识“涅槃寂静”。


大海里面的水波涛汹涌,一个浪起,一个浪灭,一波推着一波,不停地变化,就在说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假如我们能从波涛汹涌里进一步认识波,其实它就是水,水是寂静的,水是不动的。所以,从动乱里,也能认识一个静的本性来,也能看见它的本来面貌;从千差万别里,也能认识一个平等的样子来。因为无明的风起,所以水才会动,而其实它的本性是静的,即使是在动荡中,它的本性也还是静的,那就叫涅槃寂静。


人死的是躯壳,而人的本性不死。人人都有涅槃寂静,只是因为涅槃寂静里面起了妄动,所以才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一解脱,我的本性就是不生不死,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不动不静,就还回我们本来的般若、本来的面目了。


2、可以证悟般若


般若有什么用处?没有般若,就不能证悟般若;没有本来面貌,就不能认识本来面貌。好在我们有般若,可以认识我们自己。


3、可以明白实相


般若可以明白真实的样子。般若是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的智慧,有了般若就能认识“缘起性空”,进而能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够认识“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种能透彻宇宙实相的智慧。


4、可以断尽烦恼


了解不生不灭,涅槃寂静,回到本来面目,何惧之有?何烦恼之有?般若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没有般若的人生,欠缺正见,易为外境烦恼所转,而在起惑、造业、受苦中轮回不已。有了般若,便可开发自性之光,证悟自己真实的生命,从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脱的彼岸,此即“波罗蜜多”。

 


在这个世界上中有这样一种人,不论他在哪里,哪里的磁场就会充满了正能量。在他身边,仿佛一切迷茫与欲望都能如梦初醒般得到解脱,一看到他就似看到了人生的真理,他本是人身的样子,但似乎就是在人间的佛。我想,这类人大概就能称为“观照般若”,他可以像我们平常人一样做着平常事,只是在因缘的指引下来到了这里而已。


记得年前,我的一位佛友在与我交流时对我说:“其实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个沉睡的自我,等着我们去唤醒他。而自我睡着了,欲望和情绪当家做了主人。”我问:“那怎么办?”他答:“认识佛法就是在唤自我醒来,只不过有人早醒、有人晚醒,有人却一辈子都没有醒来。”


星云大师讲说:不知真实的样子,就是看不出实相是何。


实相就是本来的样子。《金刚经》也曾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所谓,无相才是实相,有相都是假相,众缘和合皆为实相。


(注:《星云大师讲<心经>》作者为星云大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音频领读者及序言读后感作者为国信师兄。)


补课:星云大师讲《心经》

中途加入共读的师兄,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以往课程

序言

第1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