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道场》第1课丨没有不好的个性,只有不到位的方法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人生是道场》 第1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 昌乐法师口述,点击播放,边听边学
《人生是道场》第1课
昌乐法师·讲述
- 没有不好的个性,只有不到位的方法 -
今天跟大家讲一点什么呢?先讲一点我自己在生活、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人生的困惑和当时不解的一些问题。在不断的修行或者不断的成长过程当中,慢慢有了的一些体验。
我觉得我对佛法的情怀,可能跟有些人有不一样的感觉。主要是我从佛法当中获得了太多东西,比如说改变了自己的个性。我曾经是个个性特别不好、心里非常阴暗的人。因为我从小比较叛逆,在被压抑的环境当中成长。我不太像很多修行人,现在想来用善的一面来表现人生的美,因为我的生长环境没有办法让我表现出自己的优点。
当小时候,你要吃糖,家里人不给的时候,你就会哭,你就会闹,躺在地上打滚,结果大人就妥协了。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表现出他的善的一面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极其邪恶的一面。我当年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所以特别阴暗。这个阴暗的心理困扰了自己很多年,是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慢慢转变,后来才觉得原来我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佛法对我来说,教会了我这一点:让我的个性取向和内心世界的打理,有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因为我的根性特别玩劣,不爱学习,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虽然我的秉性还没有彻头彻脑的改变,但是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好的变化,佛教对我这样的人,有特别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是我对佛法、对佛菩萨有无尽的感恩之情的很重要的一点。
我这两天听到一个互联网上的一个论调,就是学习本来是违反人性的,不爱学习的人才具有天性。我觉得这个话,用在自己身上特别好,我就是那种很有“天性”的人。因为我不爱学习,学习能力也差,再加上自己的个性不是特别好。这一切的一切原来是我人生成长过程当中的最大的困惑,因为学习是很重要的,然后成长、技能,包括人生追求我都没有,可是在学佛之后,这一切我都有了。
我是1994年出家,我出家20多年以来,一直在改变。我改变最快的时候,如果说三个月一个阶段的话,我每三个月都认为三个月之前的自己太不完美了。就是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快速迭代当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在信仰领域里面对佛教的认识。所以我想把自己这一点点的改变的体验,跟大家做一次分享。因此这次的主题就是“人生是道场,经历即修行”。
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大家看上去是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这个可能跟遗传有关,我还是比较相信遗传。因为我个性当中两点,第一点就是敏感懦弱、犹豫不断、比较纠结的这样一种个性我想是遗传于我的母亲;开朗、无畏、不懂得怕,这个是遗传于我的父亲。所以敏感的一面,在学习教理上对我有帮助,那所谓开朗、无畏的一面,我用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上。
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开朗无畏跟纠结的心理是矛盾的心理。矛盾的心理就意味着可能我是双重人格,搞不好是一个人格分裂的状态。可是当我学佛之后,我懂得了要尊重自己的心性的时候,你把自己不同的个性,用在不同的位置,用在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你不要把开朗、无畏的个性,用在去学习细腻的知识上,而用在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上,就会更加好一点。你不要把纠结的、敏感的个性,去一天到晚去琢磨自己的理想为啥还没有实现,我怎么样才能去感知它?理想不是用来感知的,理想是用来脚踏实地地去实践的。所以你要把自己的心性用到好的地方。没有不好的个性,只有没有运用到位的方法。所以学佛对自己来说,或者对关注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它有两种特性。
第一种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这个世界的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是关注外在的,虽然我们也关注外在,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关注内在,从内在作为起点。这对我们来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孔老夫子说,四十不惑,不惑是指自己的内心认知能力不惑。可是有人四十岁还像一个小孩子,有很多人四十岁还在啃老,我见到过这样的情况。而我们在自己的青春期,青少年阶段,刚刚步入社会阶段,就在思考人生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就是自己心智上是早熟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是有利的。但是凡是有利必有弊的地方就是,当一个人过于关注心灵的时候,他的社交能力比一般人要差,他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比一般人要差。
寺院里面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寺院里的出家师父,比如让他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心里就有点发怵。我觉得我们庙里的和尚,都应该去保险公司上班上两天,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因为一个人过度关注自己的心灵之后,他与外界的环境不太适应。关注心灵的人,对自己有勇气,对外在的事情,往往勇气不够。
可能这也是大家需要去慢慢注意的地方。不但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也要像理学家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有巨大的人生理想和实践的勇气,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与社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