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如一日 润物细无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圳大学报 Author 深圳大学报




午餐时间,在丽湖校区采葛餐厅的一张餐桌前,汪业军老师正与几名学生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奥妙,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郑贻东看了一眼时钟,已是凌晨十二点,而他刚刚结束与汪业军老师的通话,讨论分析关于保研的情况……汪业军老师十年如一日,将大部分课余和节假日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他言传身教,行动与话语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位学生。






从心所向,潜心治学



1999年,受到“下岗潮”的影响,当时对自动化、计算机更感兴趣的汪业军,听从了家人“学医是个铁饭碗”的建议,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其心中对于科研创新的兴趣从未减弱。


本科毕业,站在就业与科研的分岔路口,汪业军决定“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读研深造,并于2007年取得了北京大学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2011年,汪业军取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此后又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做了两轮博士后工作。


“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安逸、一成不变的生活。”基于这样的思考,汪业军毅然决定放弃在加拿大已经确定的工作,选择来到深圳开启新的奋斗历程。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深圳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周围人才济济,虽然会有压力,但同时也有动力和活力。”2014年11月,汪业军正式入职深圳大学,成为医学部医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教师。



生物信息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等多领域的方法和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分析和解释的交叉学科。汪业军介绍:“生物信息学是一个粘合剂,和医学、生命科学和统计学等等都有关联。”研究生时期,汪业军在机缘巧合之下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了生物信息学,加入了明尼苏达大学Li Tongbin教授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团队,此后便开启了他的“生物信息学之路”。


作为当时深圳大学医学部唯一一名教授医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师,汪业军在入职之初便承担起了建设生物信息学相关课程的重任。在摸索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他常常“三省其身”:怎么安排学生的课程修读顺序?用什么教材上课?课程以什么方式展开?


经过多年的尝试、反思与优化,汪业军创设一套“课堂教学—聚徒项目—青创战队”三层体系的生物信息学学习路径,致力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各式学习需求:学生通过常规课堂学习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在聚徒项目中可对生物信息学作进一步了解,青创战队则为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供机会……

汪业军和青创赛战队学生们合影

“我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汪业军说,“所以每一年都在尝试探,每一年都在进步。”他曾连续两年获得“深圳大学本科教学单项奖”,五次获评“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他开设的聚徒教学项目四次结题获评“优秀”,选课人数年年“爆满”;青创战队自2019年成立至今,已有80余位成员。


从心所向是汪业军的人生选择。“你能感觉到汪老师是凭自己的兴趣在教学、在做科研,”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陈泽伟评价道,“他选择做的是自己真正热爱的,所以能够做得如此出色。”



不忘来路,踏实修身



感染陈泽伟的不仅仅是汪业军老师对教学的纯粹与专注,还有其踏实和淡泊,这些品质的源头要从一封信说起。


时间拨回到2002年,彼时汪业军正值大三,前路茫茫,浮躁和焦虑时常交织在他的脑海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汪业军向他的“偶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韩济生教授写了一封倾诉信。出乎意料的是,这封信竟然在一周内得到了回复。隽秀工整的字迹、力透纸背的话语……汪业军握着这封回信,内心百感交集。


“信中最后一句话是‘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我到现在还是记忆深刻,”汪业军感慨,“老师点醒了我,为我指引了方向。”此后每当心态波动、情绪起伏之时,“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便浮现在他的脑海,使他能够审视自己,笃行不怠,沉稳前进。


当年迷茫的学生,如今也成为了引路的老师,恩师曾给予的“踏实行事”的忠告,汪业军不但自己身体力行,也将此至理薪火相传。近十年的教学历程,汪业军曾指导医学部本科生团队摘得“挑战杯”全国最高奖、获得“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最高和各级别奖项10余项。得奖过后,汪业军和团队成员并不会一味沉浸在喜悦之中、因获奖而就此停步,他们更关注的是目前研究的连续性如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汪业军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


 “参加比赛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在科研过程中的阶段性回顾和总结,”汪业军说,“只要安安稳稳地做好课题,拿奖是水到渠成的。”这不仅是“踏实”的具象化,更是汪业军教学理念的体现:“我希望学生现在做的东西,能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帮助,这才是我真正考虑的事情。”


“汪老师关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术成果是否出色,他更在意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惠馨颉对此深有感触。五年前,手握顶级学术期刊第一作者论文的她由于绩点不如意而保研失利,得知这一消息的汪业军第一想法是反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让学生过多参加科研而影响了学习?”但在惠馨颉看来恰恰相反:“投入科研对我的课业有正反馈作用,这期间的工作为我的考研复试提供了重要助力。”


面对惠馨颉的回答,汪业军倍感欣慰:“这正是我希望传递给学生的心态,遇到问题时,不焦虑、不抱怨,而是积极踏实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不会担忧他们的未来。”如今惠馨颉已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呼吸内科的博士生,“汪老师以身作则、严谨踏实的学术风格,积极坚韧的心态始终影响着我,”惠馨颉说,“他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志。”



亦师亦友,桃李满园



汪业军与2022届毕业生

汪业军对待教学科研认真严谨,但在私下里,他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曹翠华评价道:“老师私下是特别和蔼可亲的人,相处起来轻松愉快,就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熬夜整理比赛材料,在挑战杯国赛前一起唱《好运来》,在毕业或比赛结束后带学生外出团建……汪业军在成为“良师”的同时,也是学生们的“益友”。


“汪老师无疑是我的恩师,他对我的学业、生活和未来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郑贻东表示,“除了给予我科研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他‘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曹翠华分享道:“汪老师会根据他的人生经验,和我们一起做人生规划,给我们提供意见。”


于惠馨颉而言,汪业军是她的科研启蒙老师:“大学期间得益于汪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才能够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和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基础在她毕业后攻读硕博期间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学生在科研、竞赛、学业或生活中不如意时,汪业军便化身“知心朋友”,耐心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共度难关。汪老师和我谈了很多次保研的事情,帮我分析各学校优势,”郑贻东回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十分感动。”

汪业军与学生们

汪业军不仅时常关心在校的战队成员,对于已毕业的“老成员”也依然牵挂于心,常常联系,关怀不减。“汪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即使毕业后,我们偶尔还能收到来自老师的问候,”陈泽伟说道,“我也会向老师汇报自己的申博进展、工作面试结果以及未来的规划等等。”惠馨颉也表示,在毕业后常常收到来自原课题组设计的文创用品,这让她倍感温暖。


在深圳大学担任医学部生物信息学教师的九个年头里,汪业军踏实的人生态度和不断创新的人生追求,似春风细雨般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育栋梁之材,桃李满天下,他指导27名本科毕业生全部保送或考入全国各知名大学、医院或科室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所去院校包括协和、北医、湘雅等,遍布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眼科、精神科、皮肤科等专业科室。


人物介绍


汪业军,深圳大学医学部医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教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医学生物信息学教研和转化工作;受邀主编Springer生物信息学专业图书一册;在Bioinformatic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组建“深大医学生物信息学”青创战队,坚持开展“医学生物信息学”聚徒教学项目,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技能。2023年指导医学部本科生团队“数字细菌”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文字 | 林辰 刘秀庆 万沁锐

图片 | 刘俊麟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张琪曼

责编 | 吴雨桐

监制 | 林海音 楚美丽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医学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