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 | 打开科研人脉圈的5个捷径

2015-08-11 解螺旋


特别福利:关注解螺旋微信号,回复关键词“8月”,可索取8月资源包:ppt组图制作视频教程+如何挖掘TCGA数据库视频教程


作者:解螺旋.玉米 解螺旋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在黑暗中摸索踌躇,在方寸之地蜗行,科研之路大多数时候是孤独寂寞的,但却并非一直都该独自前行。“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世纪的牛顿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巨人也许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前辈的经验、学术会议的思维碰撞、同行研究者的交流甚至是一次闲暇的谈话也会成为可以站上去的肩膀,科研新手们千万不要忽视。


别总是孤独摸索!科研也需要交流。Naturejob网站不久前的一篇文章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一起看看科研新手们如何从交流中获得自信,获得灵感的几条捷径。


1

向前辈请教少走弯路


当安德鲁·海尔斯回顾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生涯时,他真希望有人告诉过他,科学原来是这么不可预知。“90%的实验都不会成功。没有人提醒过我这点。”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这位神经生物学家说。为此,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预期,然后以两倍于以往的毅力努力工作,才能获得一些成果。


从第一次经历实验失败,到最终获得重要机构的终身职位,那些想要留在学术界的科学家们不仅需要学习青蛙、光子或其他研究对象,还必须积累关于论文发表、基金、升职等诸多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个时候,像安德鲁·海尔斯这样的科研新手想要少走弯路,就必须仰仗历经磨练的前辈们的经验。


不过,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新晋终身生态学家安德鲁•亨德里(Andrew Hendry)说:“他们还是问得太少,总觉得不好意思。”他说,是时候年轻人们应该收起那些没有必要的不安,开口求助,让过来人传授他们的经验。“不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野地实践,他们都能从过来人那里获得许多指导。”


对于初级研究者来说,向导师、实验室主任、系主任、资历更深的同行,或者其他认识的研究人员请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日积月累,他们获得的这些回答,就会成为一本攀登学术天梯的实用指南。


2

在会议中找到存在感


法国奥尔赛直线加速器实验室的粒子物理学博士后克拉拉·内利斯特今年早些时候,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了一篇关于估算希格斯玻色子质量的重要文章(G.Aadet al. Phys. Rev. Lett. 114, 191803; 2015)。


问题是,她不得不和其他5153位作者共享这份殊荣。“恐怕只有我父亲会去找我的名字。”她说。


她感叹,要在一个大型的合作项目中找到存在感非常不容易,如果能早点知道如何好好利用那些不能不开的会,情况早就变好。


不得不参加的会议虽然占据了太多时间,但还是给了她在自己领域发声的机会,也使她学到了一些东西。一开始她并不愿意发言,“我是有一些问题,但我不会当着观众的面提问。我不想承认自己在知识水平上有任何欠缺。”她说。最后,一位导师把她拉过去,与她分享了科研中极其重要的终身一课:提问。“提问可以显出你对这个主题的兴趣。”


她最终在另外两个项目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的机会:改良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像元探测器,以及在前所未有的详细尺度上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


3

发声交流让思维开放


在“发声”这条路上,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后王晨杰曾经遇到了很多困难。他在没有和导师之外任何人交流的情况下获得了博士学位。王晨杰2007年从中国移居美国,一开始,语言障碍确实是个麻烦;但更根本的是,他并没有意识到其他学生能为他提供多大的帮助。


“从前他们都告诉我,美国人的数学和物理不太好。”他笑着说。

现在的他认为,那时的沉默使他错失了不少良机。后来,他和芝加哥的许多实验室里和许多不同的人进行了交流,这些谈话让他对科学有了新的看法,甚至让他对数学有了更好的理解。“美国人都是大胆的思想家,他们不会放弃对答案的追求。”他说。对于有些问题,他可能只满足于找到一种解决方案,而其他研究者可能会继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新的问题与可能性。“与人交流非常重要,”他说,“这会让你的思维保持开放。”

他还表示,如果他早知道这一点,无论是他的研究还是他本人,都可能已经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了。


4

在聚会交流中获取科研灵感


耶鲁大学的博士后克莉斯汀·拉汀发现了与人对话的价值,她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放射成像研究活麻雀的应激反应。而她的整个研究项目,都源于一次聚会中关于压力荷尔蒙的交谈。

她表示,和其他研究者的交谈还减轻了她的孤独感。那是一种属于博士后的孤独感,而她并没有如自己期待的那样做好应对这种孤独的准备。“作为一名博士后,你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圈子,你得靠自己。”她补充说,博士后比研究生更孤单,研究生或是他们的机构,至少还会定期组织社交聚会。


博士后工作意味着到一个全新的实验室、一个全新的城市承担一个全新的项目,但新鲜劲并没有减轻她的孤独。“我甚至不知道移液枪在哪儿,”她说。不久之后,她找到了移液枪,也找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她加入了耶鲁大学的妇女科学理事会,也开始接触学院的教职工、博士后以及可能愿意合作的研究生。“我感觉自己更像这个科研社群的一分子了。


5

学会避开常见陷阱


如果你还在为如何与别人达成交流困扰,还需要一些时间做准备,或许看亨德里的博客可以是开始的第一步。作为过来人,安德鲁•亨德里看破了新手们羞涩的个性,为了帮助他们避开一些常见的陷阱和错误,他在著名的博客Eco-Evo Evo-Eco上发布了一系列包含10个主题(目前还在连载中)的文章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文章的主题包括“如何取得成功”、“如何做统计”和“如何回复审稿人”等。


  • 不要因为自己的数据看起来不符合某种统计模型就将它们丢弃。“数据才是真实的,”他说,“统计只是解释数据的工具。”


  • 为了最大化被引次数,他建议,即便在很可能被拒绝的情况下,也不要害怕将一篇好的研究提交给顶级刊物。在这种挑战的激励下,你会把文章写得尽可能扎实可靠,而反馈回来的评审意见可能还会让你将文章修改得更加出色。这样的方法确实耗时更多、压力更大,但是潜在的收益更为巨大。


  • 当心“别人家的草更绿”综合征。它可能会引诱你,为了一个“清晰明确”课题,而冒险放弃一个“凌乱复杂”的项目。但是,新的项目也一定会存在问题。“在具体实施之前,任何一个项目看上去都是最棒的。”他说。


  •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尽可能完成你启动的研究、发表你完成的成果。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science/articles/10.1038/nj7561-491a

回复关键字,查看你感兴趣的内容:

回复“SCI专栏”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国自然专栏”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信号通路专栏”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CNS专栏”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实验工具专栏”查看相关文章
部分精彩推荐,回复左边数字查看:

86: GST pulldown实验,如何略知一二

114: 有了这些科研工具,你就是学霸

136: 医学科研圈的装逼指南

168: SCI与SCIE区别扫盲!

187: OH MY GOD!科研真是无所不在

215:【国自然】科学假设是基金的灵魂

373: Nature:回复审稿人什么最重要?

376: 看SCI机制总结,学国自然方案设计

解螺旋为您科研出谋划策:临床基础科研方法论,实用经验分享,实验和数据统计工具应用、SCI论文投稿技巧,信号通路专栏,肿瘤,基因,蛋白等热门领域研究进展......详情查看“阅读原文”

一篇看不够?

查看今日完整资讯和更多往期干货,请猛戳下面“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