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自闭症孩子做家务,不只是提升自理能力这么简单!

奇奇 恩启特教平台 2020-08-19


上个周末,我们去拜访了一个自闭症家庭。已经成年的强强应该算是自闭症孩子康复的典范。我们到的时候,他们刚吃完饭,我和强强爸妈在客厅聊天,强强正在自己系围裙准备刷碗。


我们聊了一会,强强已经刷洗了碗筷,洗干净手过来找我们。当时,强强妈妈给我沏了一杯茶,强强看到爸爸妈妈面前没有茶,主动要求给爸妈沏茶。他询问了喝哪种茶,很快就端了两杯茶过来……


在正常孩子的家庭中,刚刚成年的孩子能做到这些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重度自闭症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些,可能很多星爸星妈都觉得非常诧异,又异常羡慕。


其实,做家务这件事情,自闭症孩子完全可以胜任,而且从小锻炼他们参与家务 ,对他们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为什么?我们就从六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聊聊。


做家务,是一种自理能力


很多家长在紧张而密集的早期干预中投注了很多心力与期待,希望孩子赶紧赶上同龄人,最好是能够突然某一天迎来突飞猛进的爆发,最后变成众多普通孩子中的一名。这的确是早期干预的意义所在:在孩子高速发展的时候给予重复的教育训练,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因如此,圈内很多资深家长和知名医生,都建议家长们在早期干预一定要训练的项目是: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指的是一切孩子在生活中能照料自己的行为。家长往往认为,这狭义地指孩子洗脸刷牙,穿衣睡觉,吃喝拉撒等相关的行为,全部指向一个人最基础的生存需求。然而,自理能力的内涵非常广泛。为自己做饭,收拾房间,洗衣扫除等,也属于孩子自理的技能范围之内,却很少有家长知晓并重视起来。


强强属于康复状态较为良好的范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理”二字的精髓-——哪怕家人不在身边,强强也能自己很好地、独立地生存下去。这其实是因为强强的爸妈在干预中就把家务作为生活能力的一种进行针对性训练,经过多年的习惯养成,内化成了他的一种自理能力。


家务是最早、最基础的劳动形式


基础劳动总是必需的,脑力不会完全替代肢体劳动,特别是自理方面的劳动。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而干家务是孩子最早、最基础的劳动形式。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其实是从干家务开始的。


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会引发他的思维,他就要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这一过程在其他活动中是难以实现的。


有个语文老师让一群学生以擦玻璃窗为题的看图说话,结果只有3个学生把玻璃怎样才能擦干净这件事写得很清楚,因为他们曾在家长的指导下干过或看家长干过这事,其中一名,就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既有学习活动,又有创造活动,而劳动正是兼有学习与创造这两个功能。


充分的劳动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而充分的氧气有助于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快速的进行思考。孩子如果每天都能保证一段时间的劳动,对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自闭症圈内有名的汉普爸爸,就是从实践中学习的支持者。他对汉普的教育从来都融合在日常各种劳动之中。从汉普学扫地,学做饭,甚至到后面让汉普帮忙设置自己讲课需要的投影仪,汉普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强化了自己身体与头脑的联系,对这些日常的家务小事愈发的得心应手。后面在遇到问题情境的时候,也能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了。


家务劳动培养动手技能


不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地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育的儿童,以后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凡是在家庭里没有接受任何劳动训练的儿童,哪怕后面接受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支持,也很难获得熟练技巧,在工作上更容易无法抵抗失败,变成消极的工作者。


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动作技能是家务劳动给孩子带来的最直观的效果。家务劳动对成人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挑战,尤其是年龄越小,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因为孩子,特别是自闭症孩子的动作技能,尤其是精细动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需要学会协调和控制自己的肌肉来统合各种动作技能,以便完成某项家务劳动。


一个两岁到三岁的孩子,妈妈对他说,帮妈妈把拖鞋放到鞋柜里。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需要控制自己腿部的肌肉来进行有效的行走,需要维持身体重心让自己弯下腰拿拖鞋,需要控制手指的肌肉来拿住拖鞋,还需要孩子将拖鞋放到指定位置的涉及的一系列手眼身协调的技能。因此,只是一个简单的家务收拾,孩子的动作技能得到了各种机会的练习和提高。


除此之外,家务还能促进孩子认知技能的提高。家务劳动往往整合了很多认知技能,有类别概念、对数字的概念,还有对颜色、形状的认识等等。比如五六岁的孩子刷碗,刷盘子,刷完之后他需要将碗盘分类来放,同时他可以说出刷了三个盘子,四个碗,这又是一种数的概念。包括碗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可以很好的帮助自闭症孩子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跟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增加知识的泛化和迁移。


做家务还能帮助孩子的语言技能发展。如果在每一个家务完成的过程中,家长辅以语言的问答和指导,还能很好的提供孩子各种情景的语音榜样,刺激促进孩子的语言使用,并养成孩子使用语言沟通的习惯。这对于孩子熟悉不同场景中的日常会话也非常有帮助。


家务劳动能够增强责任感


一位母亲妈妈生病了,想让女儿收拾桌子,而孩子只是自顾自的玩儿去了。虽然孩子患有自闭症,但很多时候指令是懂得服从的,按道理孩子的能力是能够完成收拾桌子的任务的,为什么孩子当做没听到呢?


原来,这位妈妈平时心疼孩子在机构的训练,又总妥协于孩子的哭闹,所以在家中很少让孩子做与家务相关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理所当然忽视了家长的指令,认为是“能免则免”的麻烦事。


其实,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不可少的重要成员,逐步与家人产生连接,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一些对别人(家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就很难有这种责任感。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当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特别是自闭症孩子,他们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常没有完整的清楚认知。因此,通过擦桌子,洗菜,扫地这些义务的家务劳动,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家和外界,家人与外人之间的区别。


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一般来说,孩子自信心与他完成了多少事情有一定的关系。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越多,自信心越强。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建立个体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水平直接影响了他学习的动机,和实践、练习的坚持。自信心水平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热情。这些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从做家务以及自理方面掌握了一些独立生活技能,他便具有较强的抗挫力,并有对待事情和自身的自信。


不管孩子多小,或者他具有什么特殊的状况,如自闭症,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很重要。通过简单的家务,以及家人的反馈,孩子感到自己是有用处的,这样就会让他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会不断地增长和扩大,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


孩子讨厌的不是家务,是包办


孩子三四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幼儿园了不懂得自己便便擦屁股,上小学了不懂得自己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洗自己的内衣……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更不要说做家务了。自闭症儿童更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得到了家长的额外照顾,很少有自闭症孩子在家中做家务的。为什么这些孩子远离了家务,是因为他们讨厌做家务吗?


不一定。虽然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中,我们认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但近年的一项对1666名三年级至八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而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说明孩子们很看重劳动对于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


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认知的主流,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自闭症孩子做家务呢?


就家庭影响来看,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有54.4%的长辈认为“你好好上课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8%的长辈认为“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


调查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好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害怕劳动,是因为怕大人说他笨,碍事。然后不学着做就更不会做,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样的想法,星孩家长们也普遍存在很多自闭症孩子因为身体掌控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较弱,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快的完成任务。家长就认为孩子做不到而替孩子完成,或者因为孩子做的慢,就干脆辅助孩子完成,事无巨细包办一切,这其实是在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干预机会。


如果家长把自理性行为和劳动等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做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劳动权利,孩子依赖家长、懒得自己动手做事便会成为习惯,更别提在家务中锻炼技能,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了。


所以,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的生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从点点滴滴的家务开始的。家长需要从小提供给孩子接触家务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情景中探索、学习、练习,并最终在日常中培养自身的技能和信心。


如此一来,未来的某一天,家人才有可能安心地放手让孩子独自生活。


来源:搜狐网






恩启,努力只为特殊群体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恩启社区”查看更多热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