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闭症孩子学会看医生,我用了这些好方法!
我 会 去 看 医 生 啦 !
文|赵玉
自闭症孩子很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出现情绪、行为等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去陌生环境前让孩子预先了解将要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去以及去做什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孩子的抵触情绪。今天就为大家讲述:如何让孩子学会医生!
1. 能进行看医生的活动。
2. 认知医院等常见场所的名称与功能。
3. 能表现出适当的社交礼仪。
4. 能以适当方式抒发情绪。
1.具备基本的认知、理解与沟通能力。
2.具备低年级识字、阅读与理解能力。
3.基本运动技能良好,可以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
4.能使用“你好”、“再见”等常用的社交用语。
1. 示范:教学步骤中由老师或请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示范认知图片、贴图卡等任务。
2. 提示:适当给予口语、手势和图片提示,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增减提示的次数,并逐渐撤去提示。
3. 强化:口头表扬“答对了”、“你真棒”等,手势“拍手鼓励”,正确完成任务后给予喜欢的绘本书或小游戏、玩具等作为强化物。
4. 时间延迟:每次延迟时间固定为5秒钟。
教学目标一:认知医院等常见场所及其功能
老师课前准备医院、火车站、学校、超市、邮局等常见场所,制成图卡,作为教材。本教学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认知与配对。
01
能说出社区中常见场所的名称
老师展示医院、超市等图片,逐一拿起图卡问学生:“同学们,这是哪里?”等5秒钟,如果学生能给予正确回应“这是医院;这是超市”等,立即给予表扬;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或是回答错误,老师则需要逐一说明。拿出“医院”图片,指着图片说“这是医院”,然后把图片拿到学生面前,问“这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医院/这是医院”,学生回答正确立即给予强化。
老师展示超市的图片,说“这是超市”;然后把图片拿到学生面前问:“这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这是超市/超市。”立即给予表扬“真棒!”老师继续展示“学校”图片,说:“这个地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先请同学们先回答,这是什么?”等待5秒钟。若学生回答“学校/这是学校”给予表扬,若学生无反应或答错,老师给予纠正,指着图片说“这是学校。”然后再重复上一教学过程。
这里老师们也可以进行认知训练,将三张图片全都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依次进行命名或听指令做动作,如“学校在哪里?请把医院的图片交给老师”等。
对于医院,由于不像超市经常去,学生对于医生、护士等人不熟悉,老师可以继续问“医院里有什么人?”拿出图片,引导同学回答“有医生、护士,他们是为我们看病的。”
02
将上述场所与其社会功能配对
老师展示买东西、看医生等图片,逐一问学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哪里可以做这件事?”。以看医生为例,引导学生说“小朋友生病了,在看医生”“在医院看病”等,老师把看病和医院的图片放在一起,说“对啦”。然后让学生独立回答问题:若学生能说出正确的图片内容并能将图片进行配对,立即给予表扬;若学生无法做出正确回应,老师要给予提示“生病了,要去医院看病”、“医院是看病的地方”等,并协助学生将图片进行配对(医院与看病)。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学生完成配对任务老师可以给予表扬。
教学目标二:表达去医院看医生的过程
老师呈现社会故事,利用图片讲述就医的顺序与流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老师每展示一幅图时,都可以按照读绘本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图片的内容,最后由老师把教学方向转向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来。下面是一个看医生的小故事范例。
当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需要医生的帮助。
▼
当我们到医院看病时,我们会坐在椅子上等待,护士阿姨会叫我们的名字,请我们进去。
▼
这时我们就看到了医生,他会为我们看病。
▼
有时候医生会说我们需要打针,有时候医生会说我们需要吃药。
▼
我会听医生的话,在家好好休息。
老师可以用图片配合讲故事,讲完故事后,请同学尝试按照顺序进行复述,老师在边上给予提示,具体方法为老师先帮助学生按照顺序把图片逐一展示,由学生描述图片内容,描述正确老师给予表扬,之后的每一张图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
之后将图片打乱,由学生进行排序,每一步都要进行说明,老师适当给予帮助。若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任务,立即给予强化;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或者排序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给予语言提示及动作协助,帮助学生完成。之后逐渐减少直至撤去辅助,由学生独立完成。
♥ 小贴士:排序可能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有些困难,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或给予学生一些提示。
教学目标三:能够以适当方式抒发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
学生都会害怕去医院,看到医生就会很害怕,甚至开始哭闹。对于减少学生在面对医生看病产生的消极情绪,对于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是不可忽视的。
老师可以利用教学目标二中社会故事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去看医生的时候,大家最不喜欢什么啊?”让学生自己选择图片,和学生一起说“小红不喜欢打针;小明不喜欢吃药”等;若学生经过说明后仍不理解问题,老师需逐一呈现图片问“喜不喜欢打针(吃药)”等,让学生表达喜恶情绪。然后,老师可以讲一个社会小故事帮助学生抒发、缓解对医院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
《我会去看医生了》
当我到医院看病的时候,
有时候要打针,这让我很害怕,我可以做一些事让自己放松。
我可以深呼吸三次,让自己放松;
我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放松;
我可以想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让自己放松。(这里老师可以问一下大家最喜欢什么东西,吸引学生注意)
这样做很好,可以让我不紧张害怕了,我可以看医生了。
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带着学生模仿一下动作,切身体会一下。
课堂小游戏——《我是小医生》
▲ 游戏前准备: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位同学分别轮流扮演“医生”、“护士”、“病人”、“家长”四种角色,老师可以制作身份卡贴在学生衣服上(或头饰:如医生的白大褂、护士帽、听诊器等),老师适当给予帮助进行任务。
▲ 老师示范与游戏安排:先由老师和助教老师以及言语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老师们适当给予提示和辅助。当各个角色分配完成后,让学生根据上述教学过程所讲的内容以及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扮演医生或家长,进行引导。
▲ 游戏具体环节包括:
①病人和家长来到医院,在诊室外面坐下等待护士叫名字。
②护士叫病人名字,进入诊室。
③见到医生,医生问:“你好,请问你哪里不舒服?”病人和家长回答:“医生你好,我xxx不舒服。(如我头痛、我肚子不舒服等)”。医生开始诊断病情。
④ 医生作出诊断“打针或是吃药”,并嘱咐病人要注意休息,并说“再见”。
⑤ 病人和家长在护士带领下取药或打针,在此期间老师可以问“我们这时候可以怎么做缓解害怕呢?”学生回答:“深呼吸、向家长倾诉、想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等”,老师可以展示图片给予视觉提示。并和学生一起做深呼吸等动作。
⑥ 老师进行点评总结,给予该小组表扬、鼓励。
⑦ 组内交换角色,重复上述流程。
如果有学生家长或熟悉的人在医院工作,老师可以请他们来课堂为学生进行专业讲解。也可以带学生去校医院或社区诊所进行参观学习,由医生为学生及家长讲解看病流程及缓解情绪的正确方法,让学生不再惧怕医院与看医生,让学生健健康康的生活学习。
来源:微信公众号“ 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ID:AutismResearchCenter),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内容整理:赵玉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研究生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