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说话,怎么办?从听力到语言训练就照这样做
自闭症患儿大多在语言方面有或多或少的发育迟缓,很多幼儿两岁多甚至三岁了都还没有开始说话,有的虽然有语言但是只在心情好的时候才蹦出来一两个单词或单字,如“爸爸”、“妈妈”、“吃”和“不”。很多家长还反映,孩子常常大哭、尖叫、发脾气,有的甚至还会扔东西、打人或咬人。年轻的父母都为此忧心忡忡怎么办?孩子不说话,还有很多行为问题!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行为的目的,就不难看出这些孩子很多时候其实正是因为受到自己语言的局限,不能及时准确表达自己,想喝果汁却不会说“我要喝果汁”,想看电视却不会说“电视”,想要出去玩却不知道怎么告诉爸妈,所以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针对家长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本次由杜林老师为我们介绍具体的训练方法。
杜林
BCBA-D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行为分析专业博士,国际行为分析师。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行为分析专业兼职助理教授,哥大附属幼儿园学校研究科学员及项目督导。
善用奖励和惩罚
该怎么办呢?语言训练需要系统的方法和比较漫长的过程,这次我们首先讲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应用行为分析认为语言也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和吃饭、走路、认字一样,语言也遵循一般行为的发展规律,例如受奖励以后行为频率强度会增加,受惩罚以后频率强度会减少。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运用到语言发展上:对于孩子恰当的语言可以用奖励让其增加,而对于不适当的语言可以用不强化甚至惩罚来达到减少的目的(当然,奖惩分明在操作起来,不仅只是大声表扬或呵斥这么简单,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很多家长简单的认为要教孩子语言,只是要教他们开口讲话——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听力和说话是两个密不可分又相辅相成的两部分。语言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听力训练和说话训练。有的幼儿在两方面都有迟缓,而另外的一些孩子可能听力能力不错,只是在说话方面有待提高。下面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一看。
听力训练
一般来说,孩子听力的能力都会比说话的能力要发展得早一些,而且发展的水平也会相对高一些。其实正常孩子的发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试想一下我们自己,不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是不是也是先听懂别人讲的一个词,然后才会自己说出来的呢?特别是对于外语来说,我们的听力词汇量比说话词汇量可大多了!
既然听力相对基础,也较易训练,那么应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力能力呢?在之前的一期里面讲到的听话训练(坐下、坐好、看我、看这里、休看我做),就属于基础听力训练的一部分。在确定孩子掌握了听话训练里面的指令以后,就可以试着减少对于相同指令的手势提示。
例如,让孩子坐下,但是不用手指小椅子;让孩子过来,但是不用招手的动作了;让孩子去上厕所,但是不用手指向厕所的方向等。除了听话训练意外,常常用到的另外基本的训练口令包括:让孩子拍手、站起来、跺脚、拍桌子等。这些都是要训练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在没有其他视觉辅助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大人的命令。
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听力训练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常识,
例如:1)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可以问“鼻子在哪里呀?”、“耳朵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孩子指认自己的五官以爱身体部位;
2)“你看我做”的简单大动作模仿;
3)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坐好(长至10秒钟);
4)以及继续眼神训练。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或是程度比较低,可以在—开始的时候辅助以孩子熟悉的歌曲,边唱边教。例如《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手两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跺脚两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伸伸腰(伸腰)…”类似伴有动作的歌曲还有《头,肩,膝盖,和脚趾》(Head,shoulders,knees,and toes),《小小蜘蛛》(Itsy Bitsy Spider)等。熟悉动听的旋律不仅可以使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让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且通过大人的动作展示,能让孩子更快的掌握所需要的动作要领。
那么如何来衡量孩子是否听力有进步或是达标了呢?一般认为如果孩子可以连续两次达到90%或是以上的准确率的话,就可以算通过了。
例如:教孩子四个一步的简单指令:站起来、拍手、跳一下和坐下。每个指令教五遍,之间的次序可以打乱,这样下来一次教程包括二十个指令。
如果孩子可以连续两次达到90%或以上的准确率,那么就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认为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以上的四个指令,也就可以开始下一个教学目标了(这个衡量标准也可适用于其他训练)。
说话训练
虽然孩子开口说话要比听话难一些,但并不意味家长需要等到孩子学会很多听从指令以后才开始说话训练,两者其实可以同时开始。关于说话训练,可以从孩子需要的东西来入手来教他们,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想要学的东西积极性会高。
例如:孩子想吃糖,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拿起糖果对孩子说“糖”让孩子模仿你说出“糖”这个字。如果他一开始的发音不是非常的到位,把“糖”说成了“他”,也不要过于强求,重点在于他们开始用语盲来表达自己,具体发音的矫正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慢慢来。
如果孩子一旦发出“糖”这个字或是类似这个字的发音,家长此时应该立刻强化孩子的行为,把糖递给他。但是如果等了5秒钟,孩子还是什么也没有说,你可以尝试着指着糖再说一次“糖”,然后再等上5秒让孩子有机会模仿。如果这次孩子还是没有说,就暂时把糖放起来,哪怕他们哭鼻子也不要给他们,因为他们一旦得到了糖就再没有积极性去努力说话了。如果反复试了2-3次还是不行的话,就先让孩子做一会儿别的,过会儿再回来试。
除了糖以外,任何孩子需要的东西或事情大人都可以抓住时机教他们,例如饭、果汁、水果、薯片、玩具、自行车、电视、来、走。有的孩子在学话早期阶段,发音可能不是非常清楚,比如把“饭“说成“蛋”(因为d的发音比f容易),但只要保持统一,每次要吃饭的时候都发出同样的“蛋”(饭)的音,那么可以先接受并奖励,并不断加以塑造和纠正,告诉他
们“吃饭”并强调突出他们没有发准确的音。
另外,如果孩子还没有到3岁,这意味着他们的大脑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家长需要抓住每分每秒加强对于他们的语言“灌输”。
具体操作:多对他们说话,让他们时刻处于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中。有人以为自闭症儿童不说话或者不爱说话,就认为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也要沉默而对,戴上口罩不说话,那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误解虽然有时出于好意,却与教育他们改善他们的语言迟缓的现状背道而驰。
在孩子无意识的发出一些声音或者词语的时候,父母可以积极地去模仿他们。宝宝说“啦”——妈妈也可以跟着他说“啦啦啦”;宝宝说“吧”——妈妈也可以跟着他说“吧吧吧”。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模仿他人和被人模仿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反应。也就是说,父母模范孩子的时候,孩子脑中的反应和他们模仿你们时是类似的。注意此时最好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用眼神去鼓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模仿和眼神交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于他们发声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名说、多听、多模仿
虽然普通儿童似乎毫不费劲就可以获得语言,与大人和同伴之间没有障碍的交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的获得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发育有迟缓的儿童而言,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所有相关的人员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多说,多听,多模仿。
文章来源:星空灿烂《牵手星空季刊》
微信ID:SSEARC
恩启,努力只为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