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医闹事件,我好想听听医闹一方的声音

谈经论政丨社会纵议丨文体娱教丨杂感随笔

用一面看不见的网络旗帜集聚思想大军



本期推荐

北大医闹事件

我好想听听医闹一方的声音

 文 | 岳永婕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这两天,北大医生被打事件被人们广泛谈论,触动着人们的神经。当我看到医生被打的视频时,也感到非常震撼和寒心,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无论是这次北大医院的医生被打事件还是之前发生的诸多医患冲突,总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

  

这次北大医生被打事件经过大致如此:产妇孙某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待产,因为已经超过预产期,就能否剖腹产问题,其丈夫在诊室的走廊外拦住当日值班的赫医生,要求解决,但是双方在交谈过程中,其丈夫情绪激动,挥拳打向赫医生,随后医生进行了还击,之后产妇及女儿赶来,丈夫和女儿一起对赫医生进行殴打,而赫医生考虑到产妇安危,没有还手,导致最后医生受伤,至今仍无法回到岗位工作。

  

消息一出,媒体和网友们炸开了锅,纷纷指责这位打人的丈夫,为医生叫冤。事已至此,仿佛一切都显而易见:敬业的医生为你妻儿考虑判断可以自行生产,你却执意剖腹,还把敬业的好医生暴打一顿。

  

但透过这些喧嚣,有两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这位赫医生实在是冤,因为他只是当天的值班医生而不是这位产妇的主治医生,并没有一直负责其待产事宜。据报道,这位产妇的主治医生是某位张姓医生,但事情发生后,他从未露面,甚至在媒体试图寻找他时,却被医院人员告知并不知情。第二,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只有医院及医生一方发声,我们始终没有听到打人的男子郑某及其女儿的声音。

  

在此,我并没有想为打医生的人做辩护,因为不管有着怎样的矛盾,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出手打人就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失去道德和理智的行为,也必然应该受到惩罚。也没有想要否认赫医生是一个好医生这样的判断。但是,究竟是怎样的矛盾使得产妇的丈夫郑某对医生和医院有着如此大的怨念并不惜当众打人,这背后恐怕不是医院一张嘴能够说清的。

  

从我自身的体验和对周边人的观察来看:医生和患者在天然上其实有一种相互依赖和彼此信赖的关系。暑假我在家里突然昏倒,被家人立马送到医院,印象中那是我第一次躺在医院的担架上,当我被推进急诊室的大门时,隐隐约约能够感觉到身边有一群医生在为我忙碌,因为当时非常难受,我真的很希望医生能够治好自己的病,让自己恢复健康。在当时急迫又脆弱的时刻,我和我的家人都把希望和信赖给了急诊室的医生们。医生们也很忙碌,他们立马联系相关科室的主任,为我诊病输液,并且在我醒来后,有一位护士小姐姐一直陪在我身边。当一个人的健康受到威胁被送到医院时,医生在他的眼里就代表着希望,此时医生本身就是神圣的。这是我看到的一种人之本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生和患者之间这种原本的特性消失,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已经缺位?纵观近年来的新闻事件,医患冲突屡见不鲜,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这次的北大医生被打事件只是其中一个极端案例,在很多医院也有相当多语言上的冲突。

  

在众多医患冲突的一大原因其实是医者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对称。当我们回归冷静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自己的妻子已经40多岁,并且过了预产期,连续催产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医院不同意剖腹产说不符合指征,而主治医生又没有出现,在自己的医学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我们会不着急吗?而医院如果向家属解释清楚,不是简单的一句指标不合适,而是将背后的决策动因——剖腹的风险和产妇的身体情况都向家属说明。那么今天这样让人寒心的事件是不是就能避免?

  

患者及家属并非医生,没有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认知,他们大多只是从自己的常识和需求角度考虑,而一旦在他们自身看来这种“合理”的需求不被满足但是医院又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会生出一种怨念——医院和医生们都是只顾着赚钱,只想着指标率,而没有管我们的健康和死活。怨念越积越深,最后很容易酿成冲突。

  

而医院及医生们也深感委屈。医院里每天那么多人来来往往,每一个医生和护士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病人。有数据显示,医师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经常出现加班加点的现象。如果要他们对每位患者和家属都做好告知和解释工作也有些不切实际,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允许。

  

当信息和沟通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患者及家属将矛头指向医生,医生委屈又不知该如何辩解,而有些情况下,可能还未来得及解释,患者及家属就已经情绪爆发,酿成一场冲突,最终伤害了双方和我们整个的医疗环境。

  

其实,医患纠纷和冲突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时有发生。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但是大多建立有效的机制来进行预防。

  

在英国,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就是以预防为主,并建立了医疗委员会,通过《医疗法》等法律法规,提升医生质量,调节医患纠纷,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的可以找相关部门进行申诉。而在香港,为了保护医师的安全,会有培训人员定期对医师进行培训,着力提高一线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及亲属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

  

反观国内,我们的相关举措还不够完善,有事后严惩的法律,却缺少有效预防的机制。当医患冲突出现时,我们要么一味指责打医生的人,要么仅仅极力为医生喊冤,殊不知这种做法只是隔靴搔痒,也忽略了这些冲突的发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我们与其通过媒体来煽动情绪,不如好好反思怎么预防并避免这些冲突,让医患冲突这只猛兽没有再出来作妖的可能性。

  

文/岳永婕(中国人民大学)


本期编辑:王俞

投稿邮箱:hlj@rednet.cn





<<赛事回顾>>>

-第三届评论之星落幕 湖南师大王艳华夺冠-

-月度之星收官战 郑州大学胡晋瑜夺魁-

-“评论之星”激战正酣 湖南师大王齐拔得头筹-

-“月度之星”揭幕战 浙师大胡梦佳摘冠-


<<回复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杨国炜︱鄢烈山︱曹林︱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QQ交流群:136645844
投稿邮箱:hlj@red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