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论文写“吸猫”,个性选题有何不可

谈经论政丨社会纵议丨文体娱教丨杂感随笔

用一面看不见的网络旗帜集聚思想大军



本期推荐

毕业论文写“吸猫”,个性选题有何不可

 文 | 胡了然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以“吸猫”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了其硕士结业论文的写作。文中提出了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吸猫”为“精神鸦片”,引发网友热议,其中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即探讨这样的选题是否能够作为硕士阶段毕业生专业课程的结业论文进行写作。

  

根据该同学的论文汇报,这篇论文共有62页,主要分为绪论、“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乌托邦神话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等章节。此外,作者在文章结论部分写道,吸猫文化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无力感和精神虚无,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

  

纵观全文,文章以“吸猫”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题,表面上看它与学术论文专业化的选题要求完全不相符,没有任何学术研究的价值,然而,作者在“吸猫”的主题下提出的确是对“云吸猫”这个互联网时代新的“吸猫”现象的概念界定,以及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的专业化的传播学理论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文章结构及内容安排,完全符合学术论文的专业严肃的特征。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好坏的标准,从来不是仅凭标题的内容,更重要的判断依据是论文中贯穿的作者的核心思想,以及论文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因深入分析、影响思辨分析过程。况且,学术研究本身即鼓励由浅入深式的研究思路。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作者的“‘云吸猫’是‘精神鸦片’”这一核心观点的正确与否,其以“小切口”做“大文章”的学术特色,就远远胜过当下学术界发表的诸多立足于宽泛宏大的选题而具体内容却泛泛而谈的所谓“学术成果”。

  

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强调多元、强调包容的社会,多元开放可以反映在人们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那么学术研究中的个性化选题又有何不可?只要在学术研究规范内,做到不背离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底线,就应当被鼓励创作。

  

此外,论文间选题同质化严重、引用文献内容比重过大,这两个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撰写论文作品时的两大主要问题。许多高校学生甚至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作品中,都极度缺少作者自己的原创性内容,引用他人文献以外的那部分内容,也多是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蜻蜓点水式的深化加工而已,既没有新视角的分析又缺乏对已有理论的深度挖掘。“吸猫”论文作者在谈及写作过程时提到,由于很少有前人做过类似的选题,因此可引用参考的文献资料也十分稀缺,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出自于该作者之手,原创性要远远高于其他作品。

  

在今天这个时代,依托于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新一代年轻人的涌现,更多的新现象、新事物将在未来不断涌现,这其中会有更多事物的原因、价值、影响需要无数的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吸猫”只是一件小事,但正是这件人们日常生活中日渐形成的“小癖好”,反映的确是一个时代的变化。作为人们生活方向引领者和社会发展过程总结者的学术论文,如果仍旧墨守成规,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选题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那么将与实际生活脱节,也不利于研究者学术创新思想的培养。学者与其把自己关在学术的笼子里,一遍遍地反复着固有的学术理论,不如放下学术的架子,冲破学者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专业”牢笼。

  

文/胡了然(山东大学)


本期编辑:王俞

投稿邮箱:hlj@rednet.cn





<<赛事回顾>>>

-第三届评论之星落幕 湖南师大王艳华夺冠-

-月度之星收官战 郑州大学胡晋瑜夺魁-

-“评论之星”激战正酣 湖南师大王齐拔得头筹-

-“月度之星”揭幕战 浙师大胡梦佳摘冠-


<<回复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QQ交流群:136645844
投稿邮箱:hlj@red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