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烂”二字不讲“武德”?讨论不妨回归学术本身
第6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10000元>点击了解
“很烂”二字“不讲武德”?讨论不妨回归学术本身
■张坤(山东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编辑部主动向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约稿,并在2020年第5期刊发了其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自己静候有人写说理性文章反驳。(12月19日 澎湃新闻)
韩教授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国内学者广泛热议,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也是吸引了很多关注,但更多人指责的是出现在标题中的“很烂”二字,认为与学术文章格格不入,更为搞笑的是有网友借用之前网络流行梗评价标题“不讲武德”。诚然,意见涌流是好事,但是学术讨论不妨回归学术本身,情绪化的发言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无益处。
其实,这件事的争议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学术文章的规范问题,即类似“很烂”的俗语、口语究竟该不该出现在学术文章之中。韩教授在本月20日又对此问题进行了说明,他认为,所谓用俗话“只能引起些无意义的口水”则是太过自信的武断,“通俗的表达”并不能代表“不严肃”。
虽说只有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行为是在学术规范中明令禁止的,其他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比如文献的引用说明、学术文章的基本格式,但是因为已是约定俗成,不无道理,所以大家也更能够接受。口语往往带有情绪性和无具体指向性,并且其概念宽泛难以界定,对学术研究本身反而徒增麻烦,因此大多数人尚不能接受这样的标题。但是这不代表口语不能出现在其他文体之中,的确如韩教授所言:“不合惯例无关道德不道德。”有些地方情绪化表达恰恰是点睛之笔。
二是文章内容是否能够反映实际学术研究的问题,即康德的伦理学是否真如韩教授所说的如此不堪。口语化的语言是否与学术文章的标题相冲突,这种讨论停留于情绪,没有多大空间,且于学术研究并无多大意义。《江苏海洋大学学报》显然已是意识到这点,所以其之后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
康德的伦理学究竟是否值得商榷?康德伦理学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里?借用这样一个契机来激发学界和社会对康德伦理学的理性思考,实乃良策。回归学术本身的理性讨论相比之下显得更有意义,有利于学术界百家争鸣,这应当是学术界所热衷于看到的场景。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良性的批评讨论对于学术研究本身就类似于火箭助推器,是学术进步的动力源之一。遥想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思想充分涌流,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被认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耀之时。诸子百家在思想上不断碰撞,擦出耀眼的火花,形成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当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喜看百花齐放, 笑闻百家争鸣。”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学术界更加需要不断进行回归学术本身的理性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有多姿多彩的思想不断涌流,中国学术界才能更加丰富高质。
·参赛指引·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回复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hlj.rednet.cn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QQ交流群:136645844
投稿邮箱:hlj@red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