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学校网课,为什么学生“宁刷不看”?

曹涵兮 红辣椒评论 2022-09-09


摘要

笔者认为要改变学生网课“宁刷不看”的现状,必须从网课的不“接地气”入手调整,要让老师能在镜头前正常说话,要让老师的课程有对话感。



曹涵兮

重庆大学

近日,黑龙江大庆公安局肇州县公安局联合市公安局网警分局,成功打掉了一利用黑客手段“刷课”违法犯罪团伙。通过研判,警方查清了犯罪团伙自主开发编写专用“刷课”程序,搭建专用“刷课”下单平台,对外大量宣传同时发展代理人员,为大学生快速、秒刷网课,并收取费用从中非法赚取利润。(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团队自主开发“刷课”程序,竟能发展出五万多名会员,共计刷课四百多万多次。这不禁使人发问:学校辛辛苦苦录制的网课,为什么学生“宁刷不看”?难道当今的大学生都不爱学习了吗?难道网课真就一无是处吗?


事实并非如此,与刷网课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层出不穷的网红老师和网红课程。放眼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宋浩老师的高数课播放量超千万,还可以看到 “小约翰可汗”“历史调研室”“小王Albert”等知识博主的崛起。他们的视频看了不加学分,不加期末成绩,却能每期播放量超百万。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如今的大学生不爱学习,逃避网课吗?


那么,大学生面对学校网课,“宁刷不看”的问题出在哪?


对此,有人说是因为网课质量不好。但大部分学校网课的任课老师都有着高学历,顶着各种各样头衔,专注研究某一领域多年。他们的网课视频也是图文并茂,绞尽脑汁变着各种花样,可为什么还是没人看?还有人说是因为网课的选题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但那课程目录可谓是保罗万象,理工文史哲一应俱全,细分课程更是琳琅满目,怎能没有一门课可以满足需求?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恐怕是因为学校的那些网课不够“接地气”。


将目光集中到那些知识博主的视频,我们会发现,宋浩老师会在视频里讲故事开玩笑,把原本略显枯燥的高数变得有趣;“小约翰可汗”从人物着手构筑历史,同时加入段子和自创歇后语;“小王Albert”把时事融入视频之中,将政治经济道理娓娓道来……他们的视频不仅有知识的输出,还有有趣的灵魂;有贴近时代的思考,同时充满各种互动、投票。看他们的视频如同和老友对话,亲切自然,学生自然喜欢观看。


反观学校的网课,大多是录制好视频后反复使用多年,视频中的事例可能跟不上时代;老师面对镜头面色凝重,辞藻充满学术气息,难以拉近人心,更别说让他们开开玩笑讲讲段子了;有些视频好不容易加入了对话等创新环节,却显得无比生硬……这样的视频不过是知识的灌输,高高在上宛如庙堂,难以让学生感兴趣并认真听讲。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学校的网课难以“接地气”?明明许多老师在线下课堂上有说有笑,到了镜头前却变得十分严肃?这或许和校方的任务分发方式有关。不同于线下教学,网课录制是大众传播,往往带有学校标签,甚至担负着优质课程评选的使命,自然会伴有巨大压力。学校网课为避免出错,往往要求老师提前准备完善的手稿,挤压了老师的独立发挥空间;与此同时,老师有碍于自身的学者身份,也难以放开自我畅谈想法。这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让本可以风趣幽默的网课变得严肃而生硬。


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学生网课“宁刷不看”的现状,必须从网课的不“接地气”入手调整,要让老师能在镜头前正常说话,要让老师的课程有对话感。对此,校方应放手鼓励老师在网课中多用口头语、开玩笑、讲段子,并给予老师充分的独立发挥空间,让网课不再是学生“宁刷不看”的负担。


编辑 | 刘昱

审核 | 王小杨

投稿邮箱 | hlj@rednet.cn




延伸阅读

笔上星光,闪亮青春梦想 | 红网“青椒计划”征稿公告


2022-01-02

磨刀不误砍柴工 | 送给“青椒”们的一份“生长指南”


2022-02-25

评论之星&青椒计划-视评专题-红辣椒评论


 2021-03-05

“时评之道”系列访谈:听获奖者聊写作心得体会


2021-09-24

                用一面看不见的网络旗帜

         集聚思想大军。

  官方网站 hlj.rednet.cn

     投稿邮箱 |hlj@red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