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二舅炸出了多少杠精!对《二舅》的过度阐释绝非好事

彭广林 红辣椒评论 2022-08-28

Review

红辣椒评论

  这些所谓的异识难免都有些小题大做、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这些所谓的异识或多或少是对中国传统精神文明的否定。从此意义上说,对《二舅》的过度阐释并非是件好事。



□彭广林


最近几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简称《二舅》)这个短视频刷爆整个网络了。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这条11分钟的短视频的网络播放量已逾3000多万,相关的微博话题也有直奔10亿的势头,成为了一个超热的网络舆论话题。


《二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正能量短片。作者讲述了他二舅身残志坚的人生故事,通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记录了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人生。二舅原本是天才少年,因发烧被医瘸了腿,放弃了学业,自学成才,当起了木匠和修理工,终身未娶,领养了一个女儿,长期陪伴和照顾姥姥,对姥姥很孝敬,外出做工也要把姥姥带在身边。虽然苦难深重,但没有怨恨,积极乐观,自食其力,手艺精湛,没有给社会增加负担,用手艺服务乡亲邻里。平心而论,“二舅”的故事无论放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都令人感动,而“二舅”积极乐观的精神更是令人崇敬。


然而,就在《二舅》刷爆网络、感动网友的同时,网络上有关《二舅》的各种异论出现了。有对《二舅》的真实性表示质疑的,有认为“二舅”大有存在不足为道的,有宣称《二舅》这碗鸡汤我喝不下的,有质疑《二舅》治不好精神内耗的,有指责作者利用“二舅”美化苦难的,甚至还有人建议别把《二舅》瞎捧成正能量的符号……如此等等,不能说他们完全没有道理,但其实都是对《二舅》的过度阐释,都是对《二舅》精神价值的无端消解,都是对别人的无限苛求。于是,有人不禁感慨“一个二舅炸出了多少杠精”。


面对上述情况,有人表示对“二舅”不能只允许一种阐释,应该尊重异识。从理论上讲,这种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网络社会是具有异质性的,网友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可能存在不同观点,这是正常的。因此,对《二舅》不同阐释和异识是允许存在的。


但值得我们思考的,在对《二舅》的过度阐释和对别人的苛求中所形成的异识真的就有意义吗?这些所谓的异识难免都有些小题大做、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这些所谓的异识或多或少是对中国传统精神文明的否定。从此意义上说,对《二舅》的过度阐释并非是件好事。


针对《二舅》被过度阐释的现象,我们应该清楚两个道理:第一,异识是应该被尊重,但共识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第二,在互联网世界,少数人的蹭流量会消耗掉大多数人的正能量。


(作者为吉首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编辑 | 张瑜

审核 | 王小杨

出品 | 红辣椒评论



关注我们

红辣椒评论  

官方网站 :hlj.rednet.cn

投稿邮箱 :hlj@red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