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产能已经不是主要制约因素,可及性和公众的接种意愿才是最大瓶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八点健闻 Author 陈鑫 雪琦 广晶
就在2天前,大连市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已形成了基本的人群免疫屏障。
大连的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48.86万人、510.02万剂次,常住人口“第一剂”接种率超60%,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超70%。
这座港口城市已历经3次疫情,第一次是源于武汉,二、三次都是由于冷链运输,防控形势的严峻程度不容小觑。
“免疫屏障”是疾病防控中的专业术语,即让一部分人获得免疫能力,病毒就不容易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根据疫苗保护率70%-80%计算,全球疫苗接种率需要78%-89.2%,中国疫苗接种率需要达到72.9%-83.3%,才能达成群体免疫。
所以,大连的“免疫屏障”只是一种理论数值。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大连的接种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而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疫苗接种数字是——43568.9万剂次(中国目前主流接种的疫苗是两剂型)。
虽然接种剂数位列全球第一,但与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比,离群体免疫的形成还远远不够。
目前中国每100人接种率只有27%,远远没有达到70%-80%群体免疫的要求,落后于以色列、阿联酋、英国、美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之所以较早进入群体免疫的冲刺阶段,还在于它们都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国家。
也许有读者要问,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常态?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放心出国旅游?
据彭博社的疫苗追踪项目数据,以两剂疫苗75%的覆盖率为目标,全球还需要7.4年才能恢复疫情之前的常态。这个看似悲观的数据有没有希望提前,完全取决于每一位世界公民的疫苗接种意愿的提升。
北京80%接种率
而部分西部省份只有10%
安徽、辽宁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单日接种量节节攀高。
从数据看,仅用了9天时间,总接种量就增加了1亿剂,而此前要实现同等增长,至少需要16天。5月17日的单日接种量更是创出新高,达到了1505万剂。
然而,从各地数据看,地方疫苗推进速度仍然不平衡。
在推进最快的北京市,官方数据显示,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新冠疫苗接种率突破80%,累计接种疫苗2832.8万剂,涉及1558万人。其中,1276.8万人完成了全程接种。
按照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计算,其总体接种率约为71.16%。
上海市的“成绩单”显示,截至5月15日24时,该市接种疫苗2190万剂次,覆盖人群1279万人,占到全部2487.1万常住人口的51.43%。
也就是说,上述两个直辖市以全国3.3%的人口数量,完成了11.53%的疫苗接种量。
而在上述数据背后,北京、上海的各大社区为了鼓励市民打疫苗可谓拿出了很大的诚意。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上海的免费接种点,纷纷推出限时活动,包括赠品从牛奶、食用油、鸡蛋、挂面到洗衣液,甚至还有直接发现金的。据八点健闻了解,北京市的社区也有类似的接种赠送活动。
事实上,相比各地绞尽脑汁的动员活动,疫情爆发一直是最有效的“催化剂”。
3月底云南瑞丽第二次封城前,瑞丽接种3.2万剂疫苗,除去第二剂,接种率不足10%;疫情发生后,公开报道显示,云南的25个边境县市目标人群407万人第一剂疫苗覆盖比例已经超过了97%,
2020年11月爆发疫情的天津和石家庄接种率也较高,早在今年4月底,天津就完成了70%以上目标人群第一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5月17日,石家庄也有409.3846万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68.5546万人接种了第二剂疫苗,覆盖了近50%的目标人群。
△ 5月18日,安徽淮北某新冠疫苗接种方舱,医护人员在检查市民登记信息。图片来自人民视觉。
3月份,在一次国际线上研讨会上,钟南山透露,中国的目标是要在6月底前达到40%的接种率。
对照这一目标,还有很多省份任务艰巨。
截至5月17日,河南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20.4万人,虽然绝对数值不少,但是对于一个常住人口近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9936.6万人)的大省来说,差距还是很大。
此次疫情发生地之一辽宁,截至5月18日接种人数达到了952.73万人,实际上,接种率只有22.37%。
此外,甘肃截至4月26日接种第一剂人数135.09万人,接种率刚超过5%;宁夏到5月7日累计接种的新冠疫苗数量才105万剂,76.5万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仅占到当地人口总数的10.62%。二者也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在疫苗产量没有完全释放之前,全国疫苗接种,在速度上本来就有轻重缓急之分——重点防治的地区,疫苗接种速度本来就会更快;在防疫压力不是很大的地区也在有序推进。到年中,特别是下半年,产能巨大增加之后,接种速度就都会提上来。
结合疫情过后,需求量暴增的现实,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则倾向认为,地方动员接种疫苗的工作,仍然有提高的空间。
而对于有些省份即使加班加点、花式动员恐怕也很难把总体的疫苗接种率提上来。
采访中,黑龙江省的一位疾控专家告诉八点健闻,该省名义上有3185万人,实际上因为人口流出打工的缘故,实际人口并没有这么多,而且人口结构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青壮年很少。
“而且很多老人都有基础病,一般都打不了。”这位专家说,“当一个城市的老年人占比达到四成以上,就不能和那种发展中的、经济特别发达,人口以青少年为主的城市相比。”
要按照3100万人计算,如果要达到70%的接种率,就得接种2170万人以上,但是实际能接种疫苗的,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对于各地疫苗接种不均衡的现象,姜庆五向八点健闻表示,如果疫苗供应充足,当然要全部接种;但是如果疫苗供应不足,还是要向风险较高的大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倾斜。如果最容易发病的人群都接种了,也就太平了大半。
疫苗接种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4月之前,分析大多认为,疫苗的产能是制约接种量的最大瓶颈。
但实际上,多位专家对八点健闻分析,目前产能已经不是制约我国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可及性和公众的接种意愿才是最大瓶颈。
邵一鸣18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只要有需求,日接种量可以达到2000万以上。
而目前,只有少数天数的日接种量超过了1000万。
△ 图片来源:陶黎纳微博
尤其是3月底4月初发生在云南边境口岸城市瑞丽的疫情,将边境口岸等重点地区的新冠疫苗的接种问题暴露了出来。
当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率先开启了大规模的全民疫苗接种运动。就在瑞丽疫情发生的前一天,截至3月27日,北京的大兴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已经高达80%。但是瑞丽的疫苗接种情况却没有相关数据公布,而且据八点健闻了解,在瑞丽疫情之前,边境口岸并没有被列入优先接种范围。
这次的安徽和辽宁疫情,再次暴露出口岸城市的疫苗接种问题。营口作为承担较重防疫压力的口岸城市,以两剂计算,其疫苗接种率在5.2%-10.4%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
不过,疫情也在暴露问题的同时,成为提升接种意愿的一股助推力量:在疫情发生地合肥,群众的接种意愿大幅提升。
据央视报道,疫情之前,合肥蜀山区一家方舱接种点平均每天接种3000剂次左右。5月13日疫情发生后,5月14日接种量一下突增到8000左右,目前每天的接种剂次稳定在9000剂次左右。
不仅仅在合肥,全国层面的疫苗接种量,也出现了自3月24日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日报制度以来,单日最高峰:5月13日,我国单日接种1263.8万剂次。紧接着,5月14日单日接种1372.3万剂次,又突破了13日的纪录。截至目前,全国日接种量持续保持在高位。
总体来说,中国的新冠疫苗单日接种量虽然已经突破了1500万大关,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目前接种率比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落后不少,在多个国家已经提出了“群体免疫”时间表的情况下,有一天外国建立了免疫屏障,而中国仍然没有的紧迫感仍在。
而且新冠疫苗不仅仅是接种量的问题,如何科学规划,协调好各个城市的接种进度,也考验国家层面的统筹和各个地区的动员、执行能力。
例如,目前虽然多地开始宣传第一剂的接种率达到60%或者80%,但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才能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如何避免打了上针没下针的情况,“卫生部门要好好规划、协调。必须要把第二针留出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打完。这是管理的问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对八点健闻说。
此外,因为各地疫苗接种信息公开程度不一,尚不清楚各城市之间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接种率有无较大落差,以及这一免疫落差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
此前,北京、上海等城市作为疫苗接种重点保障地区,城市动员能力、管理能力强,接种率高并不意外。“但是目前有很多地方没有强有力的发动大家去打疫苗,现在,是时候在全国层面同步、全面加速新冠疫苗的接种了。”免疫专家陶黎纳说。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4月12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称,中国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亿以上的人接种新冠疫苗,缺口高达8亿人,16亿剂。
如果能按现在疫情过后的每天超过1000万剂次的速度推进疫苗接种,能否达到期望的目标实现?
在央视《新闻1+1》昨晚的访谈中,邵一鸣给出了积极的答案:
“随着到年中,特别是下半年,疫苗产能巨大增加之后,我们再把接种速度增加上去。我相信,年内是一定可以实现我们制定的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目标。”
即便是现在严防死守的状态下,每年依然不可避免有数起散发疫情出现。交通极为便捷的今天,病毒随时可能潜伏在人群中,乘着飞机、搭上轮渡、坐在汽车里“境外输入”。
人们还担心,当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新冠毒株来到中国,会不会影响疫苗效果,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免疫屏障轰然倒塌?
“我们检测水平在这里,所以能够及时发现感染者,比如这次疫情源头在辽宁,在安徽先检测出来的病例,也能够很好控制住疫情。”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院长于学杰指出,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全球开放”,“如果疫苗接种率没有达到60%-80%,而其他实现了群体免疫的国家已经开放国门了,我们怎么办?”
此外,新冠疫苗的保护力持续多久,现在还难以预测。
在可见的将来,新冠病毒和人类长期共存的图景是一种更为现实的可能,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我们可能需要像预防流感一样,定期接种疫苗。
在未来,如何让14亿人群每年保持70%以上的接种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陈鑫|撰稿
微信号:chenxin_stella
朱雪琦|撰稿
微信号:zxq1310864747
陈广晶|撰稿
微信号:bigpanda0710
徐卓君|责编
微信号:xuzhuojun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