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杆”之外,这届连州摄影展有什么好看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已经连续举办了12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于12月2日再度开幕,本届年展的主题为“你的自拍杆”。开幕当日,酝酿已久的连州摄影博物馆也正式开馆,由庄辉、张海儿、阿尔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和巴普蒂斯特·哈比雄(Baptiste Rabichon)的作品组成的四个开馆展与摄影节主题展“你的自拍杆”、三个日本特别展以及诸多个展联袂登场。
12月4日晚,2017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仪式在连州摄影博物馆举行,中国香港的艺术家唐景锋凭《颜姐》获得了“刺点摄影大奖”,日本摄影师加贺谷雅道(Masamichi Kagaya)则以表现福岛核泄漏产生具体影响的作品《放射线像》获得“评委特别奖”。
本届摄影年展的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2日,连州摄影博物馆开馆展则至2018年4月2日。总有一些展览值得你在这相对较长的展期内挑一两天,专程去往这座粤北山城,亲自与之对话。
”
本刊记者 何博 摄影报道
主题展“你的自拍杆”
主题展由法国及西班牙藉策展人桑德拉·冒纳克(Sandra Maunac)、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乔安娜·蕾韩(Joanna Lehan)和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张冰共同策划,展出了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阿根廷、南非、日本、埃及、中国的20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直接表现了“自拍”及其背后的种种文化内涵,有的则在逻辑上与“自拍”保持着距离,需要观看者依据作品和阐述去推测、解读。
观众在叶甫纳的《直播养成研习营》展区中自拍
主题展的开头是中国艺术家叶甫纳的《直播养成研习营》。这是一个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定期发生的表演项目,在每期节目中,艺术家和参与者进行现场表演,观者可在直播时段通过弹幕留言和发送礼物表情等方式和表演者进行实时互动。展览现场放置于一个粉嫩的直播背景墙,观众可以在被再现的网络直播环境中撑杆自拍——“你的自拍杆”开始了。
《入迷》,奥斯卡·蒙松
奥斯卡·蒙松(Óscar Monzón)的《入迷》(Extasis)是对本次影展主题的最直接诠释。该系列拍摄于巴西和阿根廷边界的伊瓜苏大瀑布,此景点游客云集,出现在图片中的对角线是游客们手上的自拍杆,这些类似删除线或X般的符号最终也把他们正在拍摄的风景抹去。蒙松的作品甚至呼应着连州影展去年关于消费主义的主题。
黄乖儿&汪润中《一个箭头带来的边界问题》展场中播放着这件作品的视频
入围本刊与浙江摄影家协会共同承办的“top20·2017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展”的艺术家组合黄乖儿&汪润中在连州影展中展示了他们的另一组作品《一个箭头带来的边界问题》。艺术家携带着巨大的箭头,去往纽约公共监控摄像头的覆盖范围内并与摄像头互动,以此向这些摄像头以及背后存在的监控者发问:是谁在监视?谁拥有监视的权力?还有哪里在被监视着?同时,作品通过观者可参与的开放媒介——人人可以制作的贴纸以及人人可以观看和录制的公开(实况)视频——思考着艺术品与生活工具之间的界限。
马克·佩奇《海边的苏德利》展区
马克·佩奇(Mark Page)选择用互联网的图像构建他关于英国海边城镇的作品《海边的苏德利》(Sodley-on-Sea),这些素材图片经过印刷及裁剪被构建成实景模型,并在拍摄后被摧毁。这组作品对海滨生活究竟是如何变为英国纪实摄影传统的一部分提出了诘问,并对于该主题的真正代表意义表示了质疑。
《座位分配》,尼娜·卡卡杜里安
尼娜·卡卡杜里安(Nina Katchadourian)的《座位分配》(Seat Assignment)中的作品均为艺术家在飞机客舱内利用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和一些即兴的小物品创作完成,使用过的道具包括航班提供的点心、毛毯和购物手册等。该系列从2010年3月开始,那之后近200趟航空飞行所产生的照片成为了该系列的原材料。
《脸的剖析》,雅各布·伯格
在《脸的剖析》(Face Off)中,长居日本的英国摄影师雅各布·伯格(Jacob Burge)尝试探索关于身份与隐私的问题。他的话题由人脸识别技术而起:上世纪60年代,一个被称为“人类机器”的项目曾试图通过提取脸部特征的具体位置,比如说瞳孔的中心、眼睛的内角和外角、美人尖等来识别一个人。如今,监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许多人对未经同意获取自身信息的方法提出了质疑。这也波及包括伯格在内的摄影师的工作中备受争议的灰色地带。在街上跟踪,寻找毫无戒心的对象并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照片。摄影师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随意使用所拍摄到的照片,他们只需要说这些是记录而不是监视便可以把他们的行为合理化。然而这样真的就是理所应当吗?
赵峰与林惠仪《等值——鱼的生态足迹》展区
艺术家组合赵峰与林惠仪(Chow and Lin)的作品《等值——鱼的生态足迹》(Equivalence—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ish)在展场中为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大黄鱼建立了一面“食谱墙”。他们与科学家、鱼类专家和地方政府官员合作,走遍福建省的4个城镇,建立了一个棋盘状的鱼类镶嵌图案,了解到需要7.15公斤、39种共4000多条野生小鱼才能饲养出一公斤大黄鱼。这面“食谱墙”很清晰直观地展现了“小鱼喂饱大鱼”的生态关系。
《一千张自拍》的作者商量在展厅与展览志愿者自拍合影
中国摄影师商量则用堆满展场的海量自拍照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拍之即弃”的图像实体化,他在展览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观看者、志愿者自拍合影,把展场变成了继续创作的舞台以及他日常生活空间的延续。
连州摄影博物馆开馆展之庄辉个展
连州摄影博物馆中庄辉个展展场
庄辉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新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探索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不断演变的社会中个人身份的追寻。展览展出了庄辉较早受到关注的模仿“集体大合影”照相样式的作品,分别与三十为工人、艺术家、小孩、农民等合作自拍的《一个和三十个》,以及近期创作的体量宏大的《祁连山系》。
三个日本特别展
江成常夫《战争遗孤》
须田一政(Issei Suda)的《民谣山河》记录了日本各地节庆、祭祀、歌舞风俗;濑户正人(Masato Seto)在《静音模式》展现了对地铁上休息的女性近距离“偷拍”;以反映亚洲的战争伤害为主要创作方向的摄影家江成常夫(Enari Tsuneo)的《战争遗孤》取材于中国东北,是一部关于抗日战争后中国人收养日本孤儿的战争反思录。
个展
唐景锋《颜姐》展场
唐景锋的《颜姐》核心词是“自梳女”(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这个计划以作者的妈姐“颜姐”麦颜玉这位自梳女为主角,结合了摄影、现成照片和一个以颜姐外甥工厂所生产产品组成的装置。作品回溯了颜姐的一生,意图以麦颜玉的故事为探究历代自梳女的起点,使这个群体其不致被遗忘或是无视。
加贺谷雅道《放射线像》展场
加贺谷雅道的《放射线像》(Autoradiograph)项目建立在与东京大学教授森敏合作的基础上,他们运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让放射性污染变得可见,以此留下了与核污染有关的视觉记录。
吉田亮人《落叶》展场
吉田亮人(Akihito Yoshida)的《落叶》(Falling Leaves)是关于他表弟和祖母短暂岁月的摄影记录,在23岁便选择自杀的表弟以及次年去世的祖母生前在镜头中的点点滴滴,轻轻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温暖。
叶仁杰、吴永福、曾宪方《小北路》展场
长期住在中国的美国人叶仁杰(Daniel Traub)以吴永福、曾宪方两位街头贩卖留影服务的摄影贩的摄影图片为主体,在《小北路》中呈现了在广州小北路聚居的黑人群像。
此外,张晋的《纳米铜》对大尺寸的X光胶片进行长时间曝光并将私人记忆叠加其中。陈旻的《殖民者的相册》源于19世纪一名法国农艺学家在马达加斯加的考察期间拍摄的当地植物与随行人物的对比照片,这些既是工作档案又像旅游照的图像在她的再创作中被融入了对殖民主义的思考。郑龙一海《界面综合症》包括摄影和动态影像,将坏掉的电子设备屏幕作为拍摄和研究对象,通过摄像镜头(电子眼)观看看电子屏幕,对屏幕显示的内容以及表面改造进行再拍摄。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近期精彩文章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