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是远离语言的 |《中国摄影》出品

中国摄影杂志 2019-04-02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海外媒体速览 |《中国摄影》12月出品

主持:门晓燕


“摄影是十分感性的,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远离语言的。” 


《纸杂志》

(Paper Journal)

2017年11月


托伯恩·罗兰德(Torbjørn Rødland)的作品在世界多个重要画廊展过出。他擅长拍摄肖像、静物和景观。他拍摄的照片同时具有日常生活里的和谐与冲突。罗兰德希望作品给观众带去的是长久的印象,而非被轻率地看作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尝试。在他看来,如果自己知道一幅影像是关于什么的话,就不会去创作它了。他的关注点是那些具有多层含义的事物,这类事物可以引导他走向不同的方向。罗兰德具有引导人们关注生活中不起眼事物的能力。他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很多人都在关注摄影,要么将它作为一种语言,要么将它看作是一个过程, 要么是一种符号。然而,摄影是十分感性的,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远离语言的。” 对于罗兰德来说,观看摄影作品时,你不能仅仅依靠自己脑子的分析,还必须要自始至终地去感受它。


“再次捕捉曾经活生生的人们那些难以捉摸的图像······就好像是将破碎的镜子碎片重新贴放在一起,让生命一次又一次穿梭的故事。”


《GUP》

2017年11月


白俄罗斯视觉艺术家玛莎·斯娃托果(Masha Svyatogor)出生于1989年,是一位年轻且有成就的艺术家。她使用多媒体进行艺术创作。她的混合媒体作品《无事实的自传》反映了现实与虚幻,童年与成年之间的状态。根据自己成长的现实体验,艺术家使用拼贴技巧来塑造并组合她保留的家庭照片中的虚构回忆。斯娃托果解释说:“再次捕捉曾经活生生的人们那些难以捉摸的图像,然后去编写一个正在消失的故事,这是十分有趣的想法。这就好像是将破碎的镜子碎片重新贴放在一起,让生命一次又一次穿梭的故事。”斯娃托果的拼贴图片诗意般地展现了她追回记忆的愿望,也令观众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童年的各种动荡。


“寻找城镇档案来探讨有关抗争和屈服的话题。”


《英国摄影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2017年12月


本期杂志主题为“革命: 档案与意识形态”,刊登了4位当代摄影师的作品,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思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遗产。大卫·蒙特莱昂(David Monteleone)的《红色之路》回溯了一个世纪前列宁从国外流亡后的回国之路;拉法尔·米拉克(Rafal Milach)通过寻找城镇档案来探讨有关抗争和屈服的话题;安德烈斯·斯特金斯(Andrejs Strokins)的摄影书中的图像来自一卷匿名摄影师拍摄的胶片,它们显示了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拉脱维亚里加一家电影院中的欢快、无拘束的社会生活片段;鲍里斯·米哈伊洛夫的作品则反映了苏联解体前后人们较为私密的生活面貌。此外,本期杂志还探索了摄影作为宣传工具在“人造卫星”空间计划鼎盛时期的作用。


“土地不会迎合人类的愿望。无论我们如何地尝试去驯服它,它终究有一天会报复,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Noice》

2017年9月


《Noice》9月发布了凯瑟琳·希兰(Catherine Hyland)的风景摄影作品,这些图像首先抓住观者眼球的是其中的广袤。看看她在中国甘肃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拍摄的被矿物污染的山丘的照片,在如此辽远的空间里,你甚至会体会到生命正在流逝。这些广阔的图像里,地平线消失在贫瘠的山腰阴霾中。这里像是外星球,没有生命,没有植被可以来软化干旱和炎热。而希兰在拍摄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处山顶的纪念碑照片中,这座建筑不仅仅意味着对苏维埃战争牺牲者的悼念,同时也是一个提醒,它告诉人们:土地不会迎合人类的愿望。无论我们如何地尝试去驯服它,它终究有一天会报复,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近期精彩文章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