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国古代太乙信仰的变迁
笔者闲来无事查阅由日本学者安居香山等的《重修纬书集成》时,注意到了其中的辑本《河图括地象》,虽然经过几番研究发现了其中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出现了某些错误,但依旧注意到了其中用以形容传统太乙信仰的“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这十六个字全面地描述了所谓“太乙”,或者“太一”,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中所处的位置——群星拱卫、巍然不动的昭昭天帝。
或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亮者,太一常居也”。汉武帝讨伐南越之前,也曾经为军队进行祷告,而告祷祈福的主神,就是太一三星。太一概念广为人所知还是要追溯到先秦楚国的东皇太一信仰,屈原的《九歌》中的首篇即是《东皇太一》,笔者推断屈原作为楚国人深受楚地的巫教鬼神文化影响,而在文学创作上利用或以这种文化为托词来表达自己惨遭贬谪流放的无从发泄与安抚的心情。通过多种证据表明,在那个年代,太乙信仰就已经深入一部分百姓的生活之中,无论是《吕氏春秋》还是之后的《汉书》都清楚的记载了这一点。
在《汉书·文艺志》中的的《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中,“太一”一词出现频率很高,当然,在汉代,“泰”“太”“大”经常混用,“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所以也有的文献中作“泰一”。
那么,太乙(太一)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古人认为,“太一,道也”。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大放光明给道文化以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奠定了中国人对道无穷的向往。这种对道的向往,其实是中国人对“极”的追求。秦始皇二十七年在渭河南岸建造信宫,不久就改称极庙;汉武帝更是在当初黄帝建明庭的地方建了甘泉宫,日夜祈求仙人的降临。虽然我们缺少一定程度的记载空白,但也并非意味着太一崇拜是无中生有的突然迸发,《封禅书》中云:“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此太一明指天帝太一,祭祀要用八佾之舞的规格,不可谓之不隆重。
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块石室拓片上,就描绘了天帝乘北斗七星巡狩时,接受拜竭的仪式场景。《五帝本记》中也记载了相似的场景。《汉书·王莽传》载:“《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成)仙上天’……”,能充分说明,在汉代,太一信仰在历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唐代天坛即圜丘坛,也是祭祀太一的场所,其位置在长安南郊明德门外道东二里。天宝三年建设的九宫贵神坛也祭祀了包括太一、天一、咸池等九位天神。
《鹖冠子》云:“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也。”此泰一亦是太一,也是天帝的尊称。《淮南子》中讲:“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历远弥高以极往,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所谓的“太上”其实也与“太一”在哲学内涵上很大程度地相似,所表达的内涵其实间杂诸子百家的学说,但点明了“道”所处的位置。
无论我们将其视为一种概念还是一位神祗,都能看出,其在皇帝之处如此受到追捧。那么,在当时的民间又如何呢?
随着民间信仰的逐渐壮大,诞生了中国唯一一个本土宗教——道教,并且从六朝晚期开始逐渐壮大。太上的概念被加诸于举世闻名的老子,奉其为太上老君,文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言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在宗教意义上完成了神祗的构建。而这冥冥之中又和太一的哲学概念相合。除此之外,太乙(太一)还影响了民间的艺术创作,明代的《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太乙真人”便是借用了这一名号,模仿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形成的一个角色,在剧情中便是他传给哪吒火尖枪和风火轮,让哪吒在莲花上重新化成人形。
在道教教义中,太乙救苦天尊全称为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被认为是九阳之精所化,有着天上、人间、地狱三重神格,是道教最为重要的救拔亡魂的神祗——“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所谓“寻声赴感,应念垂慈”是也。《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假托元始天尊显身说法,称:“尔时,元始天尊,在玄景之上,清微天中,九色玉堂,升七宝座。放大光明,普集万灵,与天教化。”(依道教教义,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是斋科法事的必备,从《步虚韵》、《举天尊》到《结经偈》、《三皈依》都展现了太乙救苦天尊乘着九头之狮子,凭空而下,挥洒甘露,遍济幽冥,化无边之莲花,作接引之舟航,以拯救受苦众生的形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切记不要将道教经典中的太乙救苦天尊和《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太乙真人相混淆,不能将小说中的角色带入到研究宗教哲学的方向当中。
本文的开头提到了太一神的形象是群星拱卫的天帝,事实上太一在我国古代也是星相学的概念之一。笔者翻看《艺文志·数术略》并查阅其他资料发现,“泰壹,星名,即太一,见《天文志》。杂子星者,盖杂记诸星。”这说明太一也被用来指天上的某颗星辰,所以古人认为的所谓“群星拱卫”也极大可能是先从天文概念转变成神格崇拜的。《淮南子·天文训》有“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一说,在时间上同汉代的太一信仰契合,说明我国古代发达的天文学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虽然现有资料无从考证这二者孰先孰后,但可以明白的是,充分了解频繁出现的太一信仰对我们研究先秦两汉文献和当时的风土人情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至于在占卜、谶纬方面太一的作用,一因闲于寂寥写一短文,篇幅所限浅谈辄止;且笔者自感学识尚浅,为避误人子弟之嫌,不另叙述,颛此就正诸方家。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李博遥
推送:李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