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天的年轻人真的很无力吗?| 观察者对谈
本期嘉宾
■ 傅适野:播客「随机波动 StochasticVolatility」主播,曾任「澎湃新闻」文化课栏目记者和「界面新闻」文化频道记者。
■ 哦一:公众号「DT财经」副主编,曾任「NOWNESS现在」新媒体总监。
■ Zafka:「青年志」联合创始人,年轻人趋势观察者。
01
当年轻人在说“无力感”的时候,
实际上是在说什么?
哦一: 房间里的大象大到没办法视而不见了,对系统的反思就变成了一种“不满”。
房间里的大象大到没办法视而不见了,对系统的反思就变成了一种“不满”。
傅适野: 年轻人面对生活采取的「防御性姿态」,其背后表现的也是一种无力感。
年轻人面对生活采取的「防御性姿态」,其背后表现的也是一种无力感。
©电影《杀马特我爱你》
“无力感”和“脆弱性”一样,既是主观感受,也是客观现状。
Zafka:
无力感,是年轻人面对风险退无可退。
02
这种无力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在2020年,会成为了一种特别鲜明的感受?
哦一:
机会被垄断,“做自己”变成自我绑架。
人们相信的“进步叙事”不再可靠,社交媒体的渲染让“无力感”更加泛滥。
傅适野:
阶层越来越固化,抓住时机也不容易了。
被寄托在未来的“希望”难以达成。
Zafka:
个体化进程让人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那么作为普通人,
应对不确定性和这种无力感,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