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风物与市井,在城市漫游与共生 | 编辑部荐书

在漫游的 青年志Youthology 2021-09-23


凌晨的酒馆、街角的旧书摊以及博物馆······伍迪·艾伦用一部《午夜巴黎》在想象与魔幻中夜游了这座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的城市,令人无限向往巴黎的城市风光。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用记述的手法将个人的观察与文学追寻杂糅成一种对于城市的共同记忆,成为巴黎的名片。关于城市,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书写主题,积淀着各有风味的历史与人文。

而当我们落地在某个具体的陌生城市,比如成都,除了一些刻板印象化的标签,如“火锅”、“大熊猫”、“川剧变脸”等,我们对其知之甚少,而当打开社交媒体也只能看到无数网红地标与打卡记录。在此之外,我们常常是迷茫与无措的,无法找到合适的路径去探访一座城市,了解城市新的变化与有趣之处,更不知道如何与其产生关联。

日渐同质化的出游行程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家对于探访城市的好奇心,定制的旅行团近年来也逐渐火热,但价格颇高。许多在地的出版社、独立书店和媒体,也开始制作精心制作一些城市指南的出版物,图文并茂地记载活在城市里的人、建筑、以及故事,提供了新的观察、解读城市的视角。

编辑部希望与你一起,在阅读中走向我们所居城市的深处,并思考何处是我们想要的栖居之所。



01

《新华录》

作者/出品方: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



推荐人:Sharon


新华街区是一个百年社区,共享新生。社区营造组织“大鱼营造”和居住在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的居民联合为新华街区做了一本杂志,记录社区中重要的人和事。这本杂志的诞生是由共创的方式完成的,共创者们分头采访,去探索一条街区生态、多元的一面。杂志的每一期会采访栖居在新华街道的人们,例如外国隐居者、中年创业的啤酒阿姨、把自己家做成黑胶图书馆的年轻人等等,每一期还会探索街上的不同小店,呈现了街区的混搭气质。

 

看到这些故事和图片,所感受到一个街区的厚度就不仅仅止步于打卡和探店了,正如主创形容,“新华路像一个包容的森林,容纳各个有趣的物种共同生长。这些物种,彼此陪伴彼此生长,也让这个森林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02

《江城》

作者:彼得·海斯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人:小曾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今年 5 月末,何伟结束了在四川大学的任教课程,举家返回美国。何伟的离开,让这本发布于 20 年前的《江城》拥有了独特的意义感和观照尺度。

这是一本关于位于重庆的小城——涪陵的一座城市。如今,你也许或多或少听过这座城市,也许是因为乌江榨菜,也许是因为三峡。然而,何伟来到涪陵的那一年,重庆还未成为直辖市,涪陵也未通铁路,属于四川省的贫困地区。作为一名旁观者,也作为一位在涪陵生活了 2 年的亲历者,何伟记录下了他关于那个时代的那个地区的文化观察。




03

《潦草》

作者:贾行家 

出版社: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推荐人:小曾


这是一本受社交媒体影响很深刻的书。2011年,作者开始在“网易微博”上记录一些他生活的场景与人物。所以,这本书的记录是很碎片化的。但是,如果你是东北人,甚至哈尔滨人,你能在字里行间里发掘一种强烈的在场感。近三四十年的东北大环境的衰落,通过作者所观察到的市井、风物与人物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作者所述,“于时间空间,于心智与力量,悲喜、爱恨、祸福、正反,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体验,都是从这局限里来的。归人和过客,远道而来,映入眼底,又从另一面远去,如同我在他们眼中的去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04

《星球雷达:我们与「山野」的距离》

出品方:P8星球



推荐人:璐璐


除了茶颜悦色和小龙虾,你见过怎样的长沙?带着对“非典型”长沙的好奇,编者们用一年的时间在长沙走街串巷,关注“附近”和人群,留意动人的故事。这座城市有哪些野生或人工的“城市痕迹”?普通的城市驻民如何在这里度过城市生活?

这本独立杂志记录了湘江沿岸的“野生歌舞厅”、“搓牌嗲嗲”,桥底涂鸦“躲猫猫”的十年,书店如何“死了又死”却“撑过时间”,他们走过生活社区、胶片店、独立唱片店,与不同的城市驻民对话,去“还原展现一座城市,一个沸腾热烈的城市生态”。这些空间和故事不是来自游客的“观看”、没有流量的奔涌,唯有真实朴素的城中人、城中事,正如他们所说的一样——“于城市中更好地去生活,关心温度,关心舒适的距离,激动于同频的人群偶有共振”。


05

《楼房花朵》

作者: 李涵/金秋野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陈陈


你会在城市里观察阳台吗?

 

两位建筑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带着 200 位研究员,找到了最适合做模型的样本“阳台”——五十年代的北京第一小区百万庄。将小区里形态各异的封起的窗户阳台制成模型做成展览。他们对民间的建造感兴趣:自然生长的城市本身拥有丰富和美。

 

在阅读过程中,阳台作为连接内外、私人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结界,是我们生活中熟悉到视而不见的一个部分,却是一个充满奇迹与多样性的生活景观。溶解了城市的硬边界,也提供了城市作为人群聚集地的魅力,提供了新的城市观察视角和观念启发。而本书中最迷人的莫过于「零度」的建筑这个概念。正如豆瓣的一条短评所说“当模型制造者使用理想的/与现实完全一致的材料去搭建一个模型时,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完全自洽的概念。而理想中的/现实中的建筑即为模型之映射,或说模型之模型)。”这个概念十分取巧与有趣,模型媒介祛透明化。同时,疫情之下,阳台也被寄予了新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




06

《离线》
作者:李婷 主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Sharon


这是离线复刊后的首期新刊,探讨的是关于“共生”的一切。从微生物的共生,人的共生,城市里的共生,到虚构里的共生。尤其,在“城市里的共生”篇章中阐释道,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共生也每天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上演——二战后的柏林的废墟,深圳的“双生子”城中村,小区里的坐凳空间等等,让我们能重新理解人与城市是如何共生和互相塑造的。


例如,这一章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作“防御性设计”或者敌意建筑,它们是目的性地把设计元素隐藏进城市空间,潜移默化地来引导或者规范人们的行为,来预防犯罪、保护资产或放置公共设施的滥用,例如公园长凳中间竖起的扶手就是为了人躺在上面。但这般看似无害的设施在无形中会加剧人们的紧张和交流,设计制造的不是善意,而是偏执、焦虑与敌意。


07

《一筑一事:成都》(2021)
出品方:一筑一事


推荐人:陈陈


这是“人手一本的成都答案书”,用 60 万字、100+ 人物、 380 页、 500 空间以及 800+ 张图,聚焦了这个最具幸福感的新一线城市,全面剖析了生活方式之城的微观场景。

这可能是推荐书单中最为可操作的一本指南,内涵具体的热门街区最新探索地图,严选了公共空间、创意聚落、生活方式是空间特写,与当红创意力量独家对话,展示了成都独特的“生活美学”。如今的成都,每年都有几十万的新移民,无数创意与文化正在涌现。“东门的宏济路上,有一家叫醒食的社区咖啡面包馆,他们很强调社区邻里的亲密关系。”这不仅是个人经验的分享,也藏着打开城市文化的秘密钥匙。


最后。
 
探访一座城市的指南,永远就在附近。
不妨从自己的身边开始观察,将日常给陌生化。放下手机与信息的指导,跟随自己的脚步去看周围的小店,听听城市里的故事。

编辑部希望与你一起,在阅读中走向我们所居城市的深处,并思考何处是我们想要的栖居之所。



你还看过哪些城市指南出版物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编辑 | sharon、酒喝了一点点

排版 | 酒喝了一点点

设计 | Sam


可能你还想看看

《北京上海的两地漫游,在“疼痛”的变化中想象城市的可能性 | 问题青年009》


《赶海、钓鱼、修驴蹄,在加速中围观他人的“慢生活”》

《「低自尊」时代:为什么“我不够好”成为了一种当代执念?》


⭐️ 为我们点亮星标⭐️




 青年志 Youthology .
青年的发问与探寻


点个“在看”,关注我们,设为星标
业务联系:open@chinayouthology.com
投稿联系:tougao@chinayouthology.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