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美科技大决战(下)——战略决战(二)芯片制造之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什么实力对比的决战?
判断一场决战是否应该发起,并且最终的胜算如何,最重要的是双方最终可以加入战争维的实力对比。 很多人认为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以少(60万)胜多(80万)的经典战例,甚至一些专业军事家和资深军迷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也是这么认为。但是,如果只是这么看表面现象的话,会产生非常错误的判断。国民党的80万军队是包含一线作战人员、后勤、医疗、指挥机关的警卫等所有人员,而解放军的60万基本是一线作战人员,承担后勤支援的民工数量有多少?前后有543万!所以,淮海战役是543+60=603万对80万的大决战,而不是60万对80万。把解放军一方的人员数量少算了一个数量级,这当然会使国民党统治者产生完全错误的战略误判。甚至后来毛泽东都对粟裕坦言淮海战役的结果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毛泽东自己。当年淮海战役指挥者之一的陈毅早就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支前的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当时从民间动员的大小车辆88.1万辆(独轮车,牛车,马车等),担架有20.6万副,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8539只,汽车257辆。我在《超越战争论》一书中,认为粟裕是战争史上最为擅长于表面敌强我弱的宏观战争条件下,在特定战争维(真正进行战争的特定空间和时间)中创造实力优势的极少将军之一,并且我在该书中的“战争维”概念就是从学习粟裕指挥的战例中产生的。这一概念是破解战争史上所谓“以少胜多”大量违反一般战争规律的反例关键概念。有了这一概念后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宏观上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在特定战争维中其实都还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的。这一特点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这一概念给予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千万不要去幻想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但却可以通过精心地设计战争维,使得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实现“我多敌少,我强敌弱”。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就应当坚决避免交战。
美国对华为的芯片战是什么实力对比的决战?
如果我们把此次美国针对华为的新制裁仅仅看作是美国一个国家对一家公司的战争,当然会完全低估双方的实力对比。中美的科技战几乎是与贸易战前后脚同步开始的,到现在已经2年多了。显然,远远不止是华为,整个中国毫无疑问已经做出充分的战争动员和应对准备。这一次显然不是美国与华为一家公司的较量,而是中美两个国家科技总体实力之间,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这一特定战争维里的总体较量。那么我们先看一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实力情况变化。
预计未来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会维持高速增长,至2025年时会翻一番多达到年产量4284亿块。显然,中美集中在芯片战争维中的较量,会极大地加快这一进程的实现。
尤其占中国集成电路半壁江山的上海市,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了46%的爆炸性增长。芯片设计和制造环节更是近乎于翻番。
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艰难历史
回顾一下中国集成电路早期的历史,可以说起步不算太晚。但在很长时间内,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后,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是越拉越远的。只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尤其21世纪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才获得加速发展,迅速地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这一领域,可以说曾经是“屡败屡战”。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就以无锡742厂为基地启动了发展芯片业的“531战略”。1988年又集中全国力量在无锡启动“908”工程,为此成立了华晶电子集团。其目标为1--3微米技术的芯片制造,投资20亿人民币。这一项目因内部行政流程的极度拖沓,整个工程从审批、开建到建成投产居然花了7年多时间,这在以1年半为周期的摩尔定律发展的集成电路行业里,技术都已经过了近5代,集成度相差约30倍。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轻易去嘲笑其他西方国家,尤其印度等国做事情慢得要死,我们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这都是在后来不断地改革中才逐步解决掉的问题,而且也不能说现在就解决到头了。908工程如此地拖沓,当然总体上以惨败告终。后香港上华资产介入,成立华晶上华。这个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精锐的力量,最终还是留下一些资产,后来又并入华润。现在还是中国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中一支不可忽视的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又在上海启动了“909工程”,投资100亿人民币。建设一条8英寸晶圆、从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该项目承担者为上海华虹。909工程吸取了908的教训,更多引入市场机制。该项目于1997年7月31日开工,1999年2月完工,2000年获得30.15亿元的销售额,利润达到5.16亿元。其技术水平达到0.35~0.24微米,生产的64MB和128MBSDRAM存储器算是接近当时的国际主流水准。日本NEC不仅在技术,也在资本上深度介入了909工程。因此,华虹也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华虹NEC”,后并入华虹宏力。2019年9月17日,华虹七厂12 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采用荷兰ASML公司的NXT1980Di浸没式光刻机,工艺覆盖28-14纳米技术节点。 华虹在今天同样是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该工程培养了大批相关的人才。例如后来的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文义就是从909工程中出来的。上海在集成电路发展中也曾遭遇过重大的挫折,尤其“汉芯”造假事件性质非常恶劣,对中国集成电路发展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上海和整个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信心和决心。909工程知道的人比较多,但2018年中国再次以无锡为基地启动集成电路的910工程,知道的人就非常少了,媒体上甚至很少谈这个工程。 此外,完全市场化、吸引国际最顶尖人才建设的中芯国际,目前14纳米工艺已经量产,其N+1和N+2工艺的7纳米也有望在2020年底量产。但中芯国际在其发展过程也是历尽艰险。刚成立不久,就遭到创始人老东家台积电的法律攻击,两次中芯国际都以失败告终,并且创始人张汝京也不得不离开中芯国际。福建晋华2017年12月刚刚建成准备投产,就遭到美光的法律诉讼,导致几百亿投资无法及时投产。这些更大程度是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行为,很正常。无论如何,中国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从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走过来,已经逐步出头。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上最大的优势
中国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芯片制造上现在已经实现群体突破: 除以上所说的华润华晶、华虹、中芯国际外,还有武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安光电等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因此,即使部分企业遭遇一些困难,总体上中国在该领域的企业也会不断向前走。 另外,国际主流的芯片制造企业也大量入驻中国。台积电在上海、南京都建有生产厂,还有三星西安、英特尔大连、SK海力士无锡等。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追赶的速度加快还有另外一个客观的因素,就是随着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虽然还在适用,但倍增周期却不断拉长了,集成电路本身的进化速度在放慢。前面带头的开车速度放慢了,后面追赶的进程就会缩短。 如果仅仅看中国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可能会认为当前还处于弱势状态。但是,中国目前在集成电路领域最强大的优势之处在于芯片应用的市场。2018年,中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这些消耗芯片的大户产量分别为18亿,3亿,2亿,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0%、90%和70%以上。 中国因为电子产品的巨大产量,消耗了全球绝大部分芯片。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总销量为10045亿颗。其中由中国进口的为4175.67亿,中国自产自销的为1852.6亿,合计为6028.27亿,占全球的60%。这样的绝对压倒性市场容量,本来是中国可以拥有“客大欺店”能力的。但现在中国这个超级大客户不去欺店,某个店家却还想主动过来欺负这个超级大客户,说我不做你这个大客户生意了,这不纯属自己找死吗?过去很多人把中国的这个优势说成是“大而不强”。大本身就是强的一种很重要的要素,这个问题在于你如何去利用。 问题是,此次美国新限制措施虽然针对芯片制造环节,但关键影响的是更上游的生产设备、材料和EDA设计软件。在这些领域,中国应战的能力如何?尤其很多网友念念不忘的光刻机,特别是EUV光刻机应战能力如何?这是决定交战结果的核心因素。美国认为可以有胜算的是:他这个店家如果不提供这些东西,中国就无法自己提供,或者也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例如,虽然EUV光刻机是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但美国因为盟国,可以对荷兰政府施加压力不给ASML公司出口中国的许可。另外,这种施压并不仅仅是政府层面的,因为台积电、INTEL、三星等是ASML的股东,当年就是他们一起投资ASML研发出EUV光刻机的,其实这些股东也不希望ASML把EUV光刻机卖给除他们之外其他芯片生产企业。那么,中国的芯片生产和设计企业真的无法获得那些生产设备、材料和EDA软件吗?
请看中美科技大决战后续:
中美科技大决战(下)——战略决战(三)芯片设备材料软件之平津战役
中美科技大决战(下)——战略决战(四)中国科技整体之渡江战役
需要对华为说的心里话——华为终极瓶颈在哪里?
最后标题以实际发表时为准。
作者简介
汪涛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历经30多年研究和实践形成科学经济学体系。
上海析易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作品
《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
《实验、测量与科学》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纯电动:一统天下》
《生态社会人口论》
《通播网宣言》
购买《超越战争论》,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