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 北京军地检察协同履职 推动营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文章来源 |《法治日报》2023年3月29日报道
北京军地检察协同履职
推动营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军地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动军队营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现出了检察机关的担当与作为,期待禄米仓旧貌换新颜。”近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的以法治化推动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座谈会上,北京市文物领域专家、原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侯兆年为检察机关的做法点赞。
2022年7月
东城检察院接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转交的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案件线索,迅速成立由主管检察长牵头的办案组,与北京军事检察院沟通合作,共同开展案件办理工作。
检察官了解到,位于北京卫戍区东城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的“禄米仓胡同73号”文物,是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的粮仓,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唯一一个完整的明朝建筑群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仓房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又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所在,对研究中国运河史有着重大价值。同时,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北京中轴线申遗缓冲区,又位于军队营区内。
检察官通过走访现场,发现仓廒屋面杂草丛生,瓦件缺失严重,椽子、望板、梁、檩均出现糟朽,墙体砖风化、勾缝缺失严重,后期抬高地坪导致墙体被掩埋,门窗洞口部分被封堵,室内后期增设隔墙及吊顶,地面后期改为瓷砖及水泥地面……这些危害文物安全、损坏文物历史风貌的问题,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亟待进行修缮与保护。
2022年9月5日
东城检察院与北京军事检察院联合决定立案审查,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充分开展调查取证工作,进行走访拍照,调取相关书证、物证及执法卷宗,询问相关证人,充分、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手段,固定相关证据,并多次召开圆桌会议,听取相关单位意见,详细了解日常文物检查、修缮及管理情况,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查找对策,确保办案质量。
一个月后
东城检察院、北京军事检察院联合向区文旅局和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两家单位履行相关职责,尽快启动对涉案文物的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传承弘扬中华文明。
“禄米仓虽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其位于军队营区内,日常进出较为不便。”“文物的修缮利用,资金保障是关键,虽然文物的使用权在军队,但部队却没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用来保护文物。”收到诉前检察建议后,文物行政部门均表示积极整改,但也提出了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检察建议绝不能一发了之,既然文物行政部门有困难,我们就要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为确保后续整改效果,东城检察院与北京军事检察院协同配合,由北京军事检察院负责与军队营区进行沟通,畅通了区文旅局等属地行政机关进入营区的通道,方便了后续开展调研考察、筹备修缮等工作。同时,鉴于文物使用单位缺乏修缮的专项资金,东城检察院积极督促区文旅局、属地街道向上级文物保护部门申请文物修缮及后期活化利用专项资金,保障整改切实可行。
2023年2月14日
为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厘清后续工作步骤,形成文物保护合力,今年2月14日,东城检察院组织召开以法治化推动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座谈会,东城检察院、北京军事检察院、东城区文旅局、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和第四干休所等单位共同签署《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禄米仓胡同73号)保护工作备忘录》和《关于协同推进东城区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协议书》,分别重点就文物腾空、资金申领、文物修缮和管理使用等后续工作作出约定,就建立军地检察机关与文物保护部门协同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共识。
“目前,仓廒内部已全部完成腾退。”“文物修缮利用的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已经拨付。”“待相关方案确定、准备工作完成后,随时可以启动修缮工作。”座谈会上,文物使用单位和相关行政机关表示,禄米仓后续修缮维护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春日的北京万物勃发、绿意盎然,禄米仓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案件的办理既是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融合共治共赢的样本,也是军地检察机关协同履职密切配合的范例,更是各方凝聚合力保护文物守正创新的实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于静表示,东城检察院和北京军事检察院将进一步完善军地协作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融合履职,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这篇大文章。
推荐阅读
●《法治日报》刊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章:深化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的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