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 | 重点建设课程——《西方文明通论》
课程思政示范课
重点建设课程
《西方文明通论》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张浩军
《西方文明通论》是中国政法大学通识核心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作为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标杆之一,十多年来建设发展成绩斐然。
截至2020年12月,该课程已开近百次,数十名校内外专家名师进行授课或讲座,惠及2006级以来的14届近3万名本科学生,成为我校通识教育精品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范本。
该课程的设置,旨在打破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藩篱,整合北京高校优秀师资资源,共同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
与一般“西方文明史”教学采取的纵向角度不同,该课程主要采取横向角度来阐述西方文明的基本面向,将西方文明分为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历史、科学等不同领域,邀请相关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授课。每个领域一到两个专题,每个专题3课时,由此构成一个多学科、多视角、有弹性的西方文明课程体系。
通过这些专题的讲授,使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内容、精神特质和发展演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明的比较和互鉴,树立正确的文明观、价值观,开阔理论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020年,西通课程团队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1
优化了授课专题和教学团队
目前的课程体系在围绕西方文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下国际局势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时事热点对课程专题和教学团队相应做出调整。例如,2020年通过邀请北京大学的苏静静教授加入授课团队,将现有的西方医学史专题与新冠疫情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医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苏静静教授授课课件
2
推进了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
从2006年西方文明通论课程设立伊始,课程负责人便依托课程内容和教学团队,出版了《西方文明讲演录》第一版(2011)和第二版(2014),但随着任课教师的更新和教学专题的变化,原有教材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下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本课程负责团队正在组织教材编写工作,预计于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西方文明通论》教材样本
3
建立了课程延展机制
通过组织游学项目,使本课程有充分的延展性,广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兴趣。例如,2020年11月西方文明通论教学团队联合人文学院通识课程教育团队以及端升书院项目负责人前往敦煌、瓜州等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考察历史遗迹,筹备敦煌游学项目,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
希望今后通过考核选拔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更多地了解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丝绸之路文明发展脉络,深入了解中西文明碰撞和交融的历史。以实践教学更好地诠释通识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2020年11月考察敦煌数字中心
4
改进了教学模式
课程团队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正在筹划通过增加网络小班讨论的模式增强师生互动。教授团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立足具体教学问题,梳理出若干个与大班授课专题教学内容相衔接、相匹配的讨论主题。学生要按照讨论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讨论提纲等,组织自由发言、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通过充分互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教学效果。
期末课程展示形式多样化
5
完善了服务管理体系
通过与我校通识教育中心的合作,加强了对本课程服务管理的组织保障;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加大对本课程的宣传及课程信息双向交流;加强助教的管理与培训,协助教师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
微信公众号的课程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