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 | 重点建设课程——《国际法》

课程思政示范课

重点建设课程

《国际法》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金哲

01

课程简介

为了推进《国际法》课程思政重点示范课的研究建设,国际公法研究所教师开展了多项工作。例如,针对《国际法》《国际法案例研习》和《国际法研讨课》的课程思政内容、意义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组织研究所教师认真填写《中国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汇报表》,就《国际环境法》《国际海洋法》《国际人道法》《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等课程思政的推进方案、实施情况以及问题建议等进行梳理、总结;召开专题研讨会,集体研究国际公法方向已开设的所有课程,探讨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如何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国际法治理念。


《国际法》课程思政经验交流研讨会


02

课程成果及荣誉

国际公法研究所在为加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推动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的同时,得到了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并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及荣誉。主要包括:

(1)唐雅老师的《国际法》课程于2020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并在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大学“停课不停学”期间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的关注和使用,获得好评;

(2)兰花老师获得了“校级青年教学名师奖”(2020年6月);

(3)朱利江教授获得了“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国际法》)项目”(2020年7月);

(4)郭红岩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申报的《国际法案例研习》课程获得“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候选课程”(2020年10月)。


03

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国际法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强行法、国际法各领域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国际法治过程中的国际法新发展等问题。

正确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观点,以爱国主义为情感支撑,以国际法治为现实基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蓝图目标。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学生明确我国对相关国际法原则、规则与规章制度的立场、态度与观点;理解我国在参与国际谈判与国际规则的制订过程中所坚决维护的核心利益和重要关切;坚定在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面临严峻挑战的新背景下,我国作为新兴大国应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发展;培育学生坚持国际公平理念,强化将国际法治理念转化为解决国际法问题的具体立场和主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国际法课程思政教学学生调查问卷部分内容截图

习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国际法治,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和思想,在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是国际公法研究所老师们教学工作的指引,也是融入国际法教学课堂的具体内容。通过思政要素的融入,使学生们充分理解习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助力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球治理中的法治观。

在国际法课程思政方法上,老师们都是在事先学习掌握习近平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法的具体内容,潜移默化地把相关的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逐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还应当是具体规则和制度,使学生逐步懂得,在国际规则的制订、国际合作、国际争端的解决过程中,中国应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通过在国际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使学生逐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未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