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 |《国际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示范课

《国际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任洪生

课程简介

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以彰显中国在全球事务和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以此加强了学生们在四个自信方面的认知。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充分体现了这“四个自信“”。

0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参与全球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同学们能够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限光明,增强了大家的道路自信心。例如,在讲授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过程中,通过图示,展示了中国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堂演示图示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分析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的特殊优势。

0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包括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着重讲述新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世界体系。现代世界体系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对接和进一步阐释,有着更高逻辑层面的意义。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堂演示图示

因此,本课程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新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们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们的理论自信。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堂融入的研究成果

0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随着中国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其所体现的优越性就越来越大,中国的这种经济成长,具有非常强的正外部性,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正能量。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成立,就是明显的例证。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堂演示图示

本课程的讲述围绕着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讲述中国的故事,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是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追求的目标。

0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佐证,也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堂演示图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过从基本国际机制建设,经由全球治理,再到人类的终极理想追求,描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梦想,向同学们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的逻辑内涵。

总之,本课程通过“四个自信”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有力结合,使学生们对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