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张伟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程分为10个知识单元,分别邀请了9位不同领域的人权专家学者参与授课,授课具体情况如下表所列:


该课程讲授内容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学生理清中国人权发展的历程,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有关人权方面的论述,树立辨别是非的基本理念。第二,人权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人权的学习中,认清一些西方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将人权当作道德制高点,压制中国发展的本质。第三,在全面介绍联合国人权公约和中国人权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对学生个人私德和公德的培养,牢固树立起学生们尊重他人以及平等、不歧视的人权观念,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第四,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向学生展示中国现有制度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根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及中国的全过程民主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上,鼓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未来积极投身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建设。


课程建设亮点

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全面介绍中国人权理念的发展和实践,展示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不懈奋斗历程,及其遭遇到的各种国内、国际困难,坚定青年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

例如沈永祥大使分享新中国人权外交的曲折发展以及西方国家对待人权的双重标准,把爱国情怀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刘昕生大使讲述中国在人权领域的曲折发展历程,学生们表示感受到中国人权的巨大进步并深深为我国人权发展感到自豪。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昕生

分享中国参与国际人权活动面临的新机遇


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每位参与授课的老师都会结合自身经历,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们深入思考。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李晓法官通过讲解聂树斌再审改判无罪案、杭州互联网法院闫某平等就业权纠纷案等案件,以“中国人权司法保障的实践与发展”为主题,强调新中国成立的71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71年,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李晓

分享中国人权司法保障的实践与发展

聂树斌案当事人送的锦旗

强调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