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 |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郑璇玉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情况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知识产权法》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授课内容上,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深度结合,获得了学生极高评价。例如,在著作权法授课部分,以我国当前的文学艺术创作、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著作权法的知识进行介绍,将前沿案例与国家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战略寓于著作权保护内容之中;在专利法授课部分,结合在专利申请上的“遗传资源”等既有事实入手,对我国为什么要在专利法上保护遗传资源进行了解读,提高学生对专利掠夺的重视程度;在商标法授课部分,主要从商标注册、驰名商标、商标的国际保护和平行进口、中华老字号商标保护、地理标志认定等方面切入习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思想,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主渠道功能,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结合本科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思政融入。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亮点
#结合研究热点实现双向互动#
因疫情原因,本学期知识产权法采用线上授课模式,学习通、腾讯会议和微信群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疫情期间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习通”作为互联网慕课体系下的分支,结合了各高等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共享与融合,快捷地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而微信群的实时交流更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可以针对最新热点问题随时向老师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在群里提供自己的答案,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向下滑动查看
课程群答疑节选
学生围绕《民法典》的出台、“数据产权”这些研究热点积极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求证。老师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互联网新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极大地点燃了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化学习、多维度思考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
#通过课后作业增强文化自信#
知识产权法在课程中期留一次课后作业计入到平时成绩之中,在作业的布置上,结合习总书记指出的 “记得住乡愁”,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标注地理标志的产品进行说明
知识产权法课程作业
学生作业节选
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发现身边忽略的商标、地理标志,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对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等进行学科性的认识。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例如对“全聚德”、“稻香村”、“贵州茅台酒”、“中宁枸杞”等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进行讲解,让本科生具有亲切感,并对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成一定了解,增强学生对瑰丽的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了文化自信的思政融入,实现了隐性思政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