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 |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赵洪芳

《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帮助学生认知西方文化时,力图发挥课程思政功能,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1 调查问卷

授课团队对中国政法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实施了关于中外文化认同的调查问卷,发现在校大学生基本上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感到担忧;对西方文化的追随和认同具有某种程度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2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方面

(1)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辨证地看待西方文化

在本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客观认知,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比如,讲到西方基督教文化时,引导学生了解其所存在的积极和消极特性。

(2)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探讨“英雄”的含义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和中国文化中的为了集体利益牺牲自我的英雄精神。

(3)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展示和认知西方文化的同时,本课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儒家文化等传统优秀中华文化思想,传递中国文化精神。

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展示课件截图

教学方法方面

本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对比研究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中外文化中的各个前沿主题进行比较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展示课件截图

此外,本课程运用项目研究法,组织学生组成团队,就某一个选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某一文化纬度的中外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课程考核方面

本课程注重评估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对比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学生们需要就某一个文化主题进行跨文化异同的比较研究,并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探讨分析影响文化差异的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

同时,本课程要求学生英语介绍某一个中华文化主题,并制作成视频,跟其他同学分享,以提升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精神的能力。

学生录制视频展示中国优秀文化

#3 实践效果

学生们撰写了小论文,分析了中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表现,并深入探讨了各种因素,包括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医疗体系、价值观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制度的认同。

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