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15年检察官辞职做律师,2年后谈体会

曹亮 法律人那些事 2023-04-30

来源:子非鱼说劳动法;作者:曹亮

检察院工作十五年辞职做律师,

两年后体验如何?

手执烟火以谋生,且停且忘且随风

——送给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自己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懵懵懂懂与法结缘】


与很多人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对法律产生浓厚兴趣,或者受荧幕上律政精英的魅力感召而走入法律之门不同,我选择法律只能说是误打误撞,再回首,这应该就是缘分。21年前,年少无知的我对社会没有认知,对人生没有规划,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陷入了迷茫。好在热心善良的语文郑老师雪中送炭,借鉴过往师兄师姐们的经验,为我指点迷津,建议我学法律,另考虑我的经济状况,提议首选消费水平稍低些的重庆。于是,我来到了西政,成为渝北新校区的拓荒者之一。
毕业后选择检察院,同样也不是因为要追求“惩恶扬善、守护正义”的崇高使命。为了找工作,我报考了很多公检法单位,只是有幸最先被检察院录取。后面虽陆续也被公安录取,但考虑自己身体素能不适合做警察叔叔,最终还是选择了检察院。从此,我便与检察结下了不解之缘!

【感恩15年检察经历,实现蜕变和成长】


作为一个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我必须感谢组织给予我足够的包容、耐心和机会,正是15年检察工作的磨砺,让我从一名缺乏社会阅历和司法实践锻炼的青涩大学生,蜕变成一名成熟的公诉人。检察官缜密的思维模式、精湛的办案技艺、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既有荣誉、友情、爱情,更有做人的道理。生活中,领导同事们给予我最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工作中,从学做笔录到审查案件、提讯、开庭,检察前辈们毫无保留地对我倾囊相授。记得第一次去看守所提讯,师傅说:“做我们这行,一只脚在看守所里面,一只脚在外面,做得好里面这只脚就能拿出来,做不好外面那只脚就得拿进来”,像这样朴实而深邃的道理早已刻进我的骨子里。记得办理“6•5”涉黑专案,从公安立案提前介入,到一审庭审结束,足足大半年的时间,“白加黑”“五加二”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提升办案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坚守法律底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更见识到了很多全国顶流大律师的风采。领导说:“办过这个案件,今后再办理任何案件都会游刃有余。”得益组织的栽培和器重,我逐渐从检察新兵变成业务骨干,赴沪交流锻炼,多次立功受奖,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荣获全市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称号,成为院里最年轻的中干之一……从区院到分院,15年的时光,我把最好的年华留在这里,这段经历也已然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在我转换角色后,更成为我工作上的底气和助力。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为什么辞职?是这两年听到最多的问题。很多朋友不理解,也会生出各种猜测向我求证。如果非要找点缘由,主要就是两点。
一是想改变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公务员最大的优势是稳定,一旦端上这个“铁饭碗”,不出意外,这辈子也就衣食无忧了,可相对也会存在因循规则、失落个性的不足。十几年工作形成的惯性,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渐渐让人疲惫困乏,慢慢消磨了激情和锐气。看着年长的同事,似乎也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我无数次自问,这种一眼都能望到头的日子,是我想要的吗?
二是为了几两碎银养活一家老小。客观地说,司法改革以后,检察官的待遇有了较大改善,比其他公务员要好,甚至也好过不少律师。在舒适的日子里,我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的经济压力。可不知是哪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也许嘴上还在硬撑,但我已经看到他们的力不从心,父母倾尽一切供我读书,现在我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同时,随着孩子慢慢成长,教育也成了一大难题。我终于意识到医疗、养老和教育才是真正的高消费,相比之下,我的囊中就显得非常羞涩。酝酿辞职期间,父亲突然因病去世,这犹如一记闷棍重重打在我的头上,成为我今生最大的遗憾,也让我再次认识到人生无常,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去与留?我已经有了答案。

【家人的鼓励支持,是辞职的必备要件】


与很多长期呆在舒适区的人一样,一旦到了真正要改变现状的时侯,就会产生很多担忧,案源怎么解决?混不好怎么办?家中老小生活怎么保障?出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让我一度陷入错综复杂的纠结中,彷徨无措。可当我和家属沟通的时侯,她却没有迟疑,也没有表露过半分不能辞职、不该辞职的意思和情绪,只坚定地说了一句“想做就去做,不要老了的时候再后悔,大不了我养你。”没有了后顾之忧,剩下的就只有破釜沉舟和一往无前了。

【隔行如隔山,一切从零开始】


虽然以前经常和律师打交道,但看到的仅是表面,并不能真正了解这个行业。入行后,才发现实际情况远超想象,如何和客户沟通、如何谈案、如何开拓案源、如何培养服务意识和法商思维等等,陌生的领域、新鲜的知识,我像海绵吸水般疯狂接收着各类信息,每天都进行观察、反思、复盘和总结。我也默默给自己定下目标,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新行业。对于从法检辞职的人来说,禁业期是最难熬的。作为法律人,必须清楚并坚持红线不能触碰、底线不能突破,所有工作绝对要做到合法合规。所以,我必须要积极寻求改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法律产品研发、案件质量把控和管理团队上,用自己的方式为团队贡献力量,也帮自己熬过艰难的过渡期。多年的检察工作让我形成了相对的思维定式,而角色转换考验的恰恰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有一次跟当事人沟通,当事人说:“我不但尊重你的专业,还很敬畏你,跟你对话有点像和检察官聊天。”这件事让我反思很久,我深刻地意识到转变思维方式关乎职业生涯的成败,既紧迫又重要。转换视角来观察司法实务,也会有一些新的体会。以前做检察官的时侯,认为只要不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就是代表国家追求公平正义,还常常觉得司法权威不够,检察院权力太小。而转行后,才发现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普通百姓,在司法机器面前都太过渺小,一个普通警官、检察官、法官的决定,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企业的命运。是否适宜做律师,除了专业能力外,更多还要看性格和综合素能是否契合。过去两年,我自认为适合这个职业,尤其是当我用专业知识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甚至能影响到他们和家庭的命运时,选择的意义得以呈现,生命的价值得以体现。很多朋友开玩笑说我像执业多年的老律师,我很开心,更把这看成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和勉励。面对竞争日渐加剧的律师行业,无论是抵御市场风险,还是实现突破发展,精细化、专业化、团队化的模式都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北上广深的律师已经遥遥领先了。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的律所、一个优秀的团队以及一个默契的伙伴,至关重要。我很幸运遇到晓明哥,一个做事很拼、追求极致、重情重义的人。他辞职在先,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无私地与我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大家志同道合,都希望扎根擅长的刑事领域,打造一流的刑辩团队,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目前,团队已初具规模,相信未来可期。【给体制内想辞职朋友的一点参考建议】
我常常接到有辞职意向朋友的咨询,结合自身的经历,提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一是从大环境看,律师行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客户拿着钱到处找律师的时代可能一去不返,一方面律师人数迅猛增长,2030年可能达到100万人;另一方面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低价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更像是行业的寒冬期。二是从个体看,但凡能动辞职念头的人,专业和能力一定是优秀的,而最需要评估的是性格和综合素能是否合适。三是关于收入,囿于围城思维,里面看外面是自由和收入,外面看里面是稳定和权力。当你决定放弃稳定的时侯,就要做好接受市场考验的准备,收入高低全凭市场变化和个人价值决定,鱼和熊掌永远不可兼得。最后,给大家分享我导师唐教授以前经常提的“三环理论”,第一个是你能做的,第二个是你喜欢做的,第三个是能满足你经济需求的,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的重叠区域就是理想的职业选择。
今年于我而言意义非凡,法定的禁业期满,自己也将迈入不惑之年,不惑就意味着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去享受世界,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手持烟火以谋生,且停、且忘、且随风!


作者:曹亮 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法律人那些事法律控的自媒体关注 “阅读原文”进入法律人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