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就是说对方能听懂的话【学诚法师】
来源:佛教慧日
水流遇到石头时会绕着走,石头遇到石头会碰撞。其实我们想改变他人的时候,自己也很固执。无伤大雅的事,不妨多随顺、包容,先让自己柔软下来。
一般人往往容易因为一两件小事而对一个人产生成见,心里慢慢堆积起了不满、隔阂,久而久之双方之间就形成了不可打破的坚冰,无法沟通,自己也会烦恼不堪。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一个微笑、一份体谅、一点宽容,就能解决问题。从自己做起。先尽力去做,一方面突破自己的执著,另一方面是认真对待他人的要求。实在做不成,双方也有沟通的基础和彼此的信任,否则只会把事情推向僵局。面对意见不一致的人,我们要先有接纳对方的态度和心量,对方也才能接纳我们。
修行不就是要训练内心“放下”的力量吗?最终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挽留的呢?事项上,好好沟通、妥善解决;对这颗心,要借这个机会思维无常,体会修行真意。
沟通,是为了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意见去说服对方。了解的过程,就是要放下我执、换位思考,多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所谓“沟通”。通常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一是有利益冲突,一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好比身处迷宫之中,都被自己眼前的景象蒙蔽了。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视野,犹如鸟瞰,容易找到最佳出路。
一件事情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带着自己的情绪来看,那就没办法沟通了。对外在的境界不要存对抗的心,对抗就会有压力,其实可能都是很小的事。有错就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心里简简单单,不要附加很多东西上去。
沟通可以有善巧,但有一点是不能变的: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否则对方不造恶业了,自己造一大堆恶业,也是一种伤害。如果你的意图是想“说服”对方,那就是“极难”的;如果你做好准备去“倾听”对方,才是真正的“沟通”。不要整天想着去改变别人,先调伏自己的烦恼。自未调伏,欲调伏他,无有是处。
事情上不清楚的地方,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说清楚;但人内心的误解和怀疑,是解释不清的,自己内心也无需为此纠结。
修行人“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指自己内心的自在坦荡、不挂碍、无起伏,而不是表面沉默、造成沟通不畅。只有内心不受情绪打扰,才是真正的良好沟通,否则都是发泄情绪。
事情不成功,要去找原因是什么:是出发点的问题,还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还是与人沟通的问题?是个性的问题,还是共性的问题?等等。然后再针对问题去改善。不能囫囵吞枣般的用一个模糊的“失败”的感受来作为结论,然后无端消极。
不愿意沟通,还是在保护自己,不想改变自己。受人排挤,在外境上纵然会有一些障碍,但实际上影响殊微,真正的障碍是内心的排斥和隔阂:不愿意去沟通合作,甚至一看到对方就想躲避。
修行人要推倒的就是自己内心这堵墙,如果自己内心的障碍拿掉了,那外在就不成问题。别人对我冰冷,我可以先对他微笑。心宽广,才能积深厚福德。
害怕沟通,就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和拒绝别人;而害怕拒绝别人的根源是怕得罪人,怕别人因此对自己不满,所以这其实是一个问题:害怕自己被否定、被伤害,无论是激烈的争论还是隐含的不满,无论是尖锐的批评还是冰冷的沉默。修学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放下这个对“我”的执著。
沟通,是说对方能听懂的话,而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 沟通,是说对方能听懂的话,而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沟通,是说对方能听懂的话,而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
习惯于独处的人,缺乏了与他人互动的“练习”,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显得笨拙、隔阂,往往伤害到他人而自己却一无所知。独处时容易沉浸在想象中,当发现幻想与现实有差距,就产生了害怕、退缩、迷茫等心情。要打开心门,走出房门,多与人沟通,去学习如何待人着想,关心他人。 不要用自己的妄想去增益、放大原本小小的问题。心胸广阔一点,多想想宗旨目标,就没什么过不去的。 不要用对立的心去看待、处理问题,可以好好与对方沟通。我们理解别人,才能换得他人的理解。就如你认为自己的观念正确一样,对方也是同样如此。看清了这一点,沟通之时应怀平等心、同情心,而不是排斥心、对立心、高下心。双方有不同的意见而在一起沟通时,应在异中求同,把握住“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这个相同的目标,避免被情绪干扰。 与父母产生分歧时,不必着急下结论,也不要对立看问题,要懂得:父母最终的心愿也是希望儿女幸福。牢记这个大前提,表面上的一些不同是小问题,要和颜悦色地沟通,耐心、柔软,慢慢都能解决。 孩子到青春期的叛逆,并非简单的阶段性状况或一时一事,而是从小到大积累的结果。想要帮助他,需要父母深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改善自己的情绪,学会智慧的沟通。 整个团队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要营造坦诚沟通的风气,多给中层、基层表达意见的机会,多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团队的决策。团队成员之间要多沟通,彼此心平气和地听听对方思考的角度和问题,互相理解、信任,一起想出最合适的办法,不要执此废彼。团队中的力量要相加,而不是相减。 静下来,慢慢想,慢慢说,仔细听。沟通并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也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对方,而是为了增进相互了解、共同解决问题,不要把自己的面子放到第一位。
往期相关文章回顾(点击以下文字可分别查看):
修行是狭窄的苦路,我们必须放下自己去与医师沟通【创巴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