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识活佛:佛教强调上师的根源与理由

轻敲右边添我 般若路 2021-04-16

转发分享 获无量功德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下文受益,请随手转发!


 来源:  多识活佛智慧(ID: tibet_duoshi)


多识仁波切——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佛,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雪域当代深孚众望的学者、藏汉翻译家和教育工作者,以现代语言为您诠释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


安多地区近代著名的传承师与密宗大师拉阔仁波切


有人说什么“密宗的密法必依赖于上师的传授,也因此,特别强调上师的作用,往往尊崇上师超过佛者,所以才出现了所谓的“四皈依”的现象”。


照此人的说法,密法必依赖于上师的传授,显法就可以用经典自学,不需要依赖于上师的传授。如果有经典教材就可以不依赖于上师的传授,学生可以自己获得知识学问了。如果是那样,世界各国的小学、中学、大学都不需要教师、教授了。甚至,所有的学校都可以解散了。


照此人的说法,佛教历来所重视的“法有法脉传承,戒有戒脉传承”的教义,都离不开传法的法师,传戒的戒师,因此,皆有依赖上师的邪教之嫌而因予以废除。


如果尊师重教,强调上师的作用,尊崇上师超过佛者是错误的话,也是教主释迦牟尼佛的过错,藏传佛教将尊师重教,视为入道之门,也只是忠实地履行了佛祖的教导。并没有自创的成分。


在不懂佛教,无信仰的人们的眼中,藏传佛教尊师显得过分,但和记在佛经上的佛陀教导相比较,藏传佛教在师道修养上远远不够。空口无凭,引证佛经,以证明藏传佛教尊师的合法性。


在引证经文中,一不引用藏密经典之语,二不引用未译成汉文的佛经语,而只从九部较流行的宝积、法华、涅槃、般若、华严等汉文佛经中摘录有关师道的佛语四十六条和拜师求法的菩萨故事六则,名为《师道经证》,将附在此文后面。先不防在此处摘引几条看看:


《华严经》入法界品三:“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海云比丘告善财言:“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生命,无所藏积。”


离世间品三:“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诸善知识,无异希求,无盗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舍。是为第四如山增上心。”


《道行般若经》分别品十三:“当与善知识从事,当乐善知识,当善意随般若波罗蜜教。”善知识品:“彼当与善知识从事,恭敬承事。须菩提问佛: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当何以知之?佛言:若有说般若波罗蜜者,教人入是经者,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累教品:“若有受般若波罗蜜,若有学,若有持,若有解中事,若有随,知是菩萨如面见佛无异”。


《妙法莲华经》序品:“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法师品:“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若能于后世,守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净士女,供养于法师。”“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圆觉经》 “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住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生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知识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大般涅槃经》“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博士,为教童蒙令住正法。”


佛经中拜师求法故事:

(一)妙色王为求法财,宣令“谁能有法于我说者,恣其所须,不敢违逆”。时毗沙门天欲试其诚,化作可怖夜叉相,来到王宫说:“谁欲闻法,我当为说”。王喜,设座求法。夜叉曰“若于大王可爱妻子,与我食者,乃与汝法”。王以所爱夫人及儿中胜者供养夜叉。——出自《贤愚因缘经·梵天请法六事品》。


(二)久远时有一菩萨,受天人梦中指引,求索大法。因遍求不得而常悲伤啼哭,故得名萨陀波伦(常啼),后经天人指点,去乾陀越国,拜昙无竭(法上)菩萨求法。天人曰:“昙无竭乃汝多世之师,汝当舍其所有,供养于师,定当为汝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法”。常啼自思,自己贫穷,无资供养。便想卖身求财作供养。途中沿街叫卖,无人顾盼。释提桓因,欲试其诚,化形婆罗门,对常啼言:“今我作大祠,与我人血、人肉者,当付巨资”。常啼便持刀剜肉、放血,欲售与婆罗门。时有一富家女子上前制止其行,并说服其父母,慷慨解囊,捐助金银财宝。富家女及其父母、众侍女五百余人一并随从常啼,去向昙无竭求法。法师居住处干旱缺水,为道场除尘,常啼与五百求法女子,作出了刺其身血,洒血压尘的感天动地的壮举。常啼依止法上菩萨求法的故事出自汉文《道行般若·萨陀波伦菩萨品》及藏文《般若八千颂·常啼品》。在藏传佛教中常啼菩萨是拜师求法的榜样,提倡“求法如常啼”的精神。汉传佛教古贤圣也同样重视师道,如:《慈恩寺传·八》曰:“闻道必犹波伦之归无羯”。


藏传佛教的“四皈依”是佛教密法务实的一个特点。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上师是三宝之聚,非三宝之外第四宝——上师代佛传道故是佛宝,上师身上具备法脉戒脉故是法宝,上师是依教修行的佛教弟子故是僧宝。上师是“三宝之聚”的地位是佛陀规定的,见于续部佛经。说什么“‘四归依’和‘三昧耶戒’是密宗上师自创”。纯属法盲的信口开河。


藏传佛教是务实性的宗教,从理上推,藏传佛教“视师如佛”的理由是完全成立的。称作三宝的‘佛宝’是指传法度众的觉悟者,‘法宝指’从佛一脉相承的智慧和善德,并非经典;‘僧’是梵文‘僧伽’一词的省略,其意为‘向善者’,即‘善众’,指佛门四众弟子,并非专指‘出家男女’。‘僧宝’不是指一般僧人,需要具备开悟等八个条件,是见道以上圣僧。佛陀在世时,毫无疑问,‘皈依佛’就是皈依佛陀本人。佛并非上帝式的抽象存在,也非神鬼式的无形存在,佛的法身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于人类的慈悲善行,《法华·法师品》云:“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道行般若·累教品》云:“若有受般若波罗蜜,若有学,若有持,若有解中事,若有随,知是菩萨如面见佛无异”。


佛灭度后掌教、传法、授戒等都是通过具法脉戒脉的具体的活人实现的,汉传佛教也不例外。这类佛的事业靠寺庙中的金佛泥菩萨是办不成的。佛教的载体是人而不是金佛泥菩萨,法是通过活人传承的精神道德文化,也不是保存在经文中的死知识。因此,藏传佛教将传法传戒,自己直接受到教益的教师法师,视为现实的佛,敬如佛的传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比那些轻人师而重金佛泥菩萨,将‘佛’理解为无形的神鬼而皈依祈祷的某些教派高明千万倍。“尊师求法,不惜生命”是佛陀的教导,前举经文为证。如果这是‘邪教’的表现的话,毫无疑问,不但是藏传佛教,整个佛教都成了‘邪教’,而释迦牟尼也难以逃脱创建‘邪教’的罪责。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正见”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